樂友Tacking正巧在ROM談到低音的問題
「如果是要求寬鬆的低頻,絕對的角度看,那再大的必v都沒有用,可能請您朋友換對西敏寺才是較合理解決方案。在前Diatone總工程師佐伯所編「喇叭百科」中曾記錄當年他們所做的一項實驗,以三種不同尺寸單體(直徑分別為40、80與160cm),要推出20Hz/120dB/M,各所需之衝程,這與用什麼牌子的單體無關,純粹物理現象的必然。喇叭發聲的動作用簡單的話說其實就是推空氣,要低沉又要量感一種方式就是單體大、很大、非常大,另一種就是讓喇叭單體運動的衝程加大。任何型式的喇叭箱對單體的意義只是讓低音能動作,無法加強低音的效率。唯一例外是號角,號角有提高效率的能力,相對來說要輸出相同音量也可以不必太大的振幅。
衝程加大是現代喇叭普遍採取的方式,家用品通常沒人願意體積太大佔地方,輕薄短小是時代趨勢。如果不考慮衝程本身隱含著「時間」這個因素,那長衝程與大單體推動相同體積的空氣,所產生的低頻意義上是一致的,壞就壞在音樂本身就是在時間軸上進行的,長衝程小單體比短衝程大單體天生就是需要較多的時間去做相同的工作,另外長衝程還會衍生出音圈運動加速時的刺激感。這些因素都是與「寬鬆的低頻」相違背的。喇叭或單體設計師在設計時會有其考量取捨。幾個老廠來說,Altec單體向來是很硬的布懸邊,就是不希望它有很長的運動衝程,傾向讓單體自我控制,做為PA用途也不太有需要發出真正太低的頻率,原廠就發展出210與825兩個系列的短號角,大概在150Hz以上號角加載使低音單體能有很具效率的輸出,在號角低頻截止點以下就完全當成是開放箱不強求了,好處是喇叭輕推,聲音寬鬆,不太需求很強的擴大機去「控制」。JBL低音單體剛好相反,為了低沉的低音,JBL選擇長衝程的設計,對擴大機的必v需求與控制力特別嚴苛。複合號角的Tannoy(西敏寺或Autograph等,它們因有號角加載,不太需要長衝程動作)除外,Tannoy的世界剛好介於Altec與JBL之間。GRF.M說起來有比西敏寺有更深沉的低頻,因為西敏寺背載號角開口低頻下限是60Hz,往下等於一個高階的高通濾波器,但GRF.M需要更多的必v與控制力。以寬鬆的角度看,再大的必v都無法彌補衝程長短間的鴻溝。當然這是同為15吋低音的GRF.M與西敏寺的比較,和其他更小的當代單體比,GRF.M就寬鬆多了。將較低的頻段交給30吋老式單體也是一個辦法。 」
雖然主動式的超低音更複雜,不過這指出了低音產生的基本要件。
————————
侏儒的眼球裡藏著一個9尺的巨人•我在浴缸裡游了來回9趟自由式-極小空間•極大自由•台灣渥克劇團
Edited by - 阿毛 on 01/12/2001 00:28:07
由 阿毛 於 02/23/2002 02:17:00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