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全是狼 寫:(BTW....上次不是有提到C牌的Opera 怎麼現在沒有啦?! @@)
iqgame 寫:tim.chnan 寫:舉手....
兩個問題:
1. 電光火石的 Big Joe 可推嗎? 如果可以,要怎麼接?
2. 一些比較貴的工作室廠機,似乎都可以在出貨的時候要求加大增益,這樣可以解決大電流餘裕的需求?
1.不建議,怕輸出功率太大把耳機燒了![]()
2.大增益跟大電流不一樣,通常增益指的是電壓增益
希望以上回答沒錯&能解決你的問題
tim.chnan 寫:iqgame 寫:tim.chnan 寫:舉手....
兩個問題:
1. 電光火石的 Big Joe 可推嗎? 如果可以,要怎麼接?
2. 一些比較貴的工作室廠機,似乎都可以在出貨的時候要求加大增益,這樣可以解決大電流餘裕的需求?
1.不建議,怕輸出功率太大把耳機燒了![]()
2.大增益跟大電流不一樣,通常增益指的是電壓增益
希望以上回答沒錯&能解決你的問題
Hi, thanks
但是根據我唯一知道的電子知識,歐母定律,V=IR, R 是指耳機 impedence? 那增加電壓, R=const, 就等於增加電流??
iqgame 寫:如果真的根據這個公式算下來,V上升R固定I反而會下降
不過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算的![]()
建議您參閱
http://www.andaudio.com/phpbb2/viewtopi ... %5C%5C%B2v
比較妥當
max output voltage: 5.5 volts (max level digital input)
max output current: 500 mA /channel
output impedance: 120 ohm
iqgame 寫:我不市說了實際上不能直接套用歐姆定律嗎![]()
V是電壓不是瓦數,所以V上升R固定I一定下降,可是那是拿來算電阻用的@@
現在大部分的前級或耳擴在20-20K的頻響都是-0dB,所以不是這問題...
iqgame 寫:這三項有個大重點,就是他寫的是"MAX"
也就是說,他這台機器最大的輸出電壓擺幅是5.5V
最大輸出電流是500mA/每聲道
輸出組抗為120歐姆
實際狀況一定不會是以上他給的條件
其實長久以來我一直覺的「推不好」這詞很好玩,因為如果說是指物理特性上的推不好,那沒什麼疑問,不過現在很多狀況不是這樣,比如說有人說xx耳擴推xx耳機推起來不好聽,說是推不好
那是不是我去電子街弄個通通都是台製料件的後級就一定推的好聽呢?
架構不差固然不會難聽,可是不見得會讓你喜歡,那所謂的「推不好」是否只是搭起來不合你胃口?
在追問下去已經超越我能解說的範圍了(其實我相信我的解說很多是錯的)
這部分可能得另請高明
tim.chnan 寫:…
好吧,都離題很遠了,誰能好心回答一個簡單的? 我從哪裡可以判斷這個 amp 是屬於電流強大型? 是 max output current? 如果有純在這個簡單參數的話, ultrasone 需要多少?
iqgame 寫:tim.chnan 寫:iqgame 寫:tim.chnan 寫:舉手....
兩個問題:
1. 電光火石的 Big Joe 可推嗎? 如果可以,要怎麼接?
2. 一些比較貴的工作室廠機,似乎都可以在出貨的時候要求加大增益,這樣可以解決大電流餘裕的需求?
1.不建議,怕輸出功率太大把耳機燒了![]()
2.大增益跟大電流不一樣,通常增益指的是電壓增益
希望以上回答沒錯&能解決你的問題
Hi, thanks
但是根據我唯一知道的電子知識,歐母定律,V=IR, R 是指耳機 impedence? 那增加電壓, R=const, 就等於增加電流??
如果真的根據這個公式算下來,V上升R固定I反而會下降
不過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算的![]()
建議您參閱
http://www.andaudio.com/phpbb2/viewtopi ... %5C%5C%B2v
比較妥當
lucido 寫:HFI-550只要2mA就可以推到94dB
那ipod就有10倍的電流餘裕了
照D大的說法 可以算是夠力的嗎
那我覺得有經過Beyond比較好聽
照飛船老師的說法 我照理是無法肯定那就代表是比較高傳真
難道D大所說的冷暖快慢 抑低音 逼高音 已經是偏離了高傳真了呢
lucido 寫:HFI-550只要2mA就可以推到94dB
那ipod就有10倍的電流餘裕了
照D大的說法 可以算是夠力的嗎
那我覺得有經過Beyond比較好聽
照飛船老師的說法 我照理是無法肯定那就代表是比較高傳真
難道D大所說的冷暖快慢 抑低音 逼高音 已經是偏離了高傳真了呢
newguy 寫:飛船老師算的是學理上的公式, 但沒有考慮到我們聽的音樂並不是實驗室中信號產生器的固定輸出, 而是波型與振幅都瞬間在變化的複雜訊號. 以動態極大的交響樂來講, 其瞬間最大音壓達110dB以上, 應該是常有的事.
而且影響一般音量感覺的是平均音壓, 由於音樂訊號振幅非固定不變的, 就以平均94dB來講, 峰值音壓超過110dB應也正常.
我們都知道, 功率每增加一倍, 音壓增加3dB. 以Proline 2500來講, 瞬間要達到112dB的話, 功率需求是64mW, 遠超過一般隨身聽的能力範圍了. 所以光是這個理由, 不想miss掉任何一個音樂細節的話, 一個適當的耳擴是絕對必要的.
以外, 還有其他考慮, 都支持耳擴的必要性. 例如, 訊號源或是耳擴的輸出阻抗, 輸出電流越大, 內耗在這裡就越多, 尤其是低阻抗耳機, 分得的電壓輸出會下降. 一個適當設計的耳擴會透過一些設計, 例如負回授或做並聯輸出, 來降低輸出阻抗, 有助於減少失真及增加控制力(阻尼因素).
這些都是客觀的學理, 非主觀的遐想.
newguy 寫:飛船老師算的是學理上的公式, 但沒有考慮到我們聽的音樂並不是實驗室中信號產生器的固定輸出, 而是波型與振幅都瞬間在變化的複雜訊號. 以動態極大的交響樂來講, 其瞬間最大音壓達110dB以上, 應該是常有的事.
而且影響一般音量感覺的是平均音壓, 由於音樂訊號振幅非固定不變的, 就以平均94dB來講, 峰值音壓超過110dB應也正常.
我們都知道, 功率每增加一倍, 音壓增加3dB. 以Proline 2500來講, 瞬間要達到112dB的話, 功率需求是64mW, 遠超過一般隨身聽的能力範圍了. 所以光是這個理由, 不想miss掉任何一個音樂細節的話, 一個適當的耳擴是絕對必要的.
以外, 還有其他考慮, 都支持耳擴的必要性. 例如, 訊號源或是耳擴的輸出阻抗, 輸出電流越大, 內耗在這裡就越多, 尤其是低阻抗耳機, 分得的電壓輸出會下降. 一個適當設計的耳擴會透過一些設計, 例如負回授或做並聯輸出, 來降低輸出阻抗, 有助於減少失真及增加控制力(阻尼因素).
這些都是客觀的學理, 非主觀的遐想.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