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錯 是 179x......
不過我在的地方,也實在很難試聽,而且我老覺得試聽詭異的地方在於,沒有拿回家真正聽個幾天,我根本沒有辦法得到正確的印象,在店裡面怎麼聽都是不錯。而在論壇上面,更是很難得到一個一至的理論,我只能在喜歡的文字或圖片裡面作挑選而已,這邊的論壇總一說dac 就是提那兩台買不到的 Cobalt 和 Cambridge,不然就是大多都是選擇 Spitfire, Colin, Lite 等機子,比較少機器之間的定性比較,然後常常就市跳過直接討論 DAC64那種 2000左右的等級。而 Head-Fi 上面雖然 dac 的討論無敵多,但是也很難得到一些實際的資訊,因為每個討論串都有個子的 Fan,所以看 Head-Fi 只能看到每一台的使用者說那一台的口味和優點,有時候看多了反而有點迷糊...
我目前腦子還停留自 J@ck 很久以前討論的高價dac 評比 (Benchmark DAC 1, Chord DAC 64 和 Lavry Blue,都是一台 $1000 美金以上的東西,以這種單價撐起來的系統對我來說實在太過沉重,所以只好看以 百美金為單位的東西,其中,特別以亞洲市場所生產的 DAC cp值較高,Head-Fi 常推薦的 Lite系列, 長征, 朝露,Yulong, Mhdt Lab 系列.....
現在感興趣的大概是在 Lite 系列 (但是不同地方買差價頗大,而且很多不同型號加上不同 mod 版本不知差別在哪),mhdt lab 的 康是坦丁 和 天堂a,還有 Meir Audio 的 Opera,很希望能夠直接從論壇得到一些資訊來決定未來升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