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苦命的RD生涯中,因緣際會得到長達9天的假期
於是利用這段時間跟老婆去東京及關東近郊閒晃
一半觀光一半Shopping的行程,讓我很犯賤的又走進了秋葉原的Yodabashiカメラ
說起來,Yodabashiカメラアキバ的四樓耳機區又多了一個耳機鑑賞區
這區與之前的耳機不太一樣,一張Mira Chair,一個工作桌,一台DAC,一台CD Player和一台Pioneer真空管耳擴
工作桌的牆壁上掛著各大廠一萬日圓起跳的耳機
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認識了AD1000,同時牆上掛的還有MDR-F1,ATH-AD2000,ATH-A900,ATH-W1000和MDR-SA5000
不多說了,開箱吧[咦,這回又是沒有箱?因為我怕被海關課稅OTZ]

典雅的黑色,內斂的文字說明了這支鐵三角高階開放式耳機的血統

很大方的讓你看單體裡面的東西,不過這也說明下雨天戶外絕對禁止使用

鐵三角的標誌閃爍著七彩的光輝(照片照不出來,但有雷射電鍍處理)

這個雙翼的頭墊老實說直感與可靠感真的是大勝SONY MDR-F1
其實以前SONY MDR-F1我整天擔心的就是頭上那塊墊子總有一天會風化之類的
每次使用時都心驚膽戰無比
鐵三角耳機開方式的從AD300就有這個設計,是應該要拍手的地方

軸承設計也是非常的有質感,另耳機框架材質為鋁鎂合金與動物皮革所組成

左邊也來一張

耳機頭是標準3.5mm,在往上就全部都是大頭耳機了

配合AD1000外出使用的SONY A800系列隨身聽
讓我訝異的是,A800的音質竟然勝過我之前用的很爽的XMOD+Battery Cute

正不知道要為這篇文章下什麼標題的時候,看到這張圖
想到了[台北爵士夜]這個詞
[Audio Technica ATH-AD1000 規格]
形式:開放式動態型 Open Air Dynamic
驅動單元:53mm新素材振膜,並使用OFC-7N*導線纏繞
阻抗:40歐姆(於1KHz時)
感度:100dB/mW
最大輸入功率:1000mW
頻率響應範圍:5Hz~40,000Hz
導線:3m PC-OCC材質
重量:270g(含線)
*OFC-7N 為 99.99999%的無氧銅,一般中高階耳機使用的為OFC-4N=99.99%
[我對於ATH-AD1000 的音質的評價]
高音:9分
中音:9分
低音:6分
空間感:7.5分
解析度:9分
裝著舒適度:8.5分
漏音程度:嚴重(開放式耳機的死穴)
[ATH-AD1000的訊源配合實驗]
SONY A8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Clear Bass+1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DSEE確有改善MP3聽感
總體分數:9分
SONY S7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大致上與A800相同但稍有底噪但不明顯
總體分數:8分
SONY E010 Series:
尚可,推力稍嫌不足,音樂性差於A800與S700
總體分數:6.5分
Panasonic CT-810:
高音表現極佳,音調稍偏冷,SXBS使用低音有增加
總體分數:8分
XMOD+Battery Cute
X-Fi : CMSS-3D 絕對不可使用,效果極差
X-Fi : CRYSTALZER 開啟後音域有增強,但時有尖銳破音
高音表現可,音調偏中性,音質細膩度不如隨身聽
整體分數:6分
---
[台北爵士夜]其實是台北愛樂電台在12:00~2:00間的一個節目
主持人會介紹許多大眾或小眾的爵士樂團體,Vocal
往往半夜在高速公路上時,這個節目讓車內都沾染了不少Jazz Pub的風情
後來喜歡上了Diana Krall的Jazz Album
尤其是Live in Paris,更成為了我必備的試機碟
帶上AD1000,回想起自己婚禮上放的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這首曲子
彷彿當時的緊張,感觸與賓客的笑容都回到了自己的眼前
進入高階耳機界一段時間後,慢慢覺得一些飛龍在天的話已經講不出來了
聽某一片CD,自己覺得很感動
我想就把這份感動,完整的留在心裡就好
太多花俏的形容詞,都比不上自己拿實機去細細品味
不過這支音質比SONY MDR-F1要來的好,卻是一個肯定的事實
對於我來說,我想這隻耳機的定位
大概像是,配合隨身配備的最後一隻終極耳機的感覺吧
再往上的AD2000,W1000以及SONY的SA3000,SA5000幾乎都是雙線,大耳機頭
然後插上隨身聽,推力不足且聲音太小聲
本來這些耳機就不是給你插隨身聽的,其實也不是它們的錯
進一步,就要說服自己這隻耳機只能放在房間裡使用
退一步,卻又不想一直買價格帶相同但音質各有千秋的耳機
於是買下了AD1000,雖然音質略輸給AD2000,但卻是大勝我原先的MDR-F1,而且同樣好推但更為牢固

最後,把這隻耳機推薦給大家
被我勸敗到MDR-F1的朋友,抱歉又要讓你們淌血啦
於是利用這段時間跟老婆去東京及關東近郊閒晃
一半觀光一半Shopping的行程,讓我很犯賤的又走進了秋葉原的Yodabashiカメラ
說起來,Yodabashiカメラアキバ的四樓耳機區又多了一個耳機鑑賞區
這區與之前的耳機不太一樣,一張Mira Chair,一個工作桌,一台DAC,一台CD Player和一台Pioneer真空管耳擴
工作桌的牆壁上掛著各大廠一萬日圓起跳的耳機
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認識了AD1000,同時牆上掛的還有MDR-F1,ATH-AD2000,ATH-A900,ATH-W1000和MDR-SA5000
不多說了,開箱吧[咦,這回又是沒有箱?因為我怕被海關課稅OTZ]
典雅的黑色,內斂的文字說明了這支鐵三角高階開放式耳機的血統
很大方的讓你看單體裡面的東西,不過這也說明下雨天戶外絕對禁止使用
鐵三角的標誌閃爍著七彩的光輝(照片照不出來,但有雷射電鍍處理)
這個雙翼的頭墊老實說直感與可靠感真的是大勝SONY MDR-F1
其實以前SONY MDR-F1我整天擔心的就是頭上那塊墊子總有一天會風化之類的
每次使用時都心驚膽戰無比
鐵三角耳機開方式的從AD300就有這個設計,是應該要拍手的地方
軸承設計也是非常的有質感,另耳機框架材質為鋁鎂合金與動物皮革所組成
左邊也來一張
耳機頭是標準3.5mm,在往上就全部都是大頭耳機了
配合AD1000外出使用的SONY A800系列隨身聽
讓我訝異的是,A800的音質竟然勝過我之前用的很爽的XMOD+Battery Cute
正不知道要為這篇文章下什麼標題的時候,看到這張圖
想到了[台北爵士夜]這個詞
[Audio Technica ATH-AD1000 規格]
形式:開放式動態型 Open Air Dynamic
驅動單元:53mm新素材振膜,並使用OFC-7N*導線纏繞
阻抗:40歐姆(於1KHz時)
感度:100dB/mW
最大輸入功率:1000mW
頻率響應範圍:5Hz~40,000Hz
導線:3m PC-OCC材質
重量:270g(含線)
*OFC-7N 為 99.99999%的無氧銅,一般中高階耳機使用的為OFC-4N=99.99%
[我對於ATH-AD1000 的音質的評價]
高音:9分
中音:9分
低音:6分
空間感:7.5分
解析度:9分
裝著舒適度:8.5分
漏音程度:嚴重(開放式耳機的死穴)
[ATH-AD1000的訊源配合實驗]
SONY A8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Clear Bass+1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DSEE確有改善MP3聽感
總體分數:9分
SONY S7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大致上與A800相同但稍有底噪但不明顯
總體分數:8分
SONY E010 Series:
尚可,推力稍嫌不足,音樂性差於A800與S700
總體分數:6.5分
Panasonic CT-810:
高音表現極佳,音調稍偏冷,SXBS使用低音有增加
總體分數:8分
XMOD+Battery Cute
X-Fi : CMSS-3D 絕對不可使用,效果極差
X-Fi : CRYSTALZER 開啟後音域有增強,但時有尖銳破音
高音表現可,音調偏中性,音質細膩度不如隨身聽
整體分數:6分
---
[台北爵士夜]其實是台北愛樂電台在12:00~2:00間的一個節目
主持人會介紹許多大眾或小眾的爵士樂團體,Vocal
往往半夜在高速公路上時,這個節目讓車內都沾染了不少Jazz Pub的風情
後來喜歡上了Diana Krall的Jazz Album
尤其是Live in Paris,更成為了我必備的試機碟
帶上AD1000,回想起自己婚禮上放的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這首曲子
彷彿當時的緊張,感觸與賓客的笑容都回到了自己的眼前
進入高階耳機界一段時間後,慢慢覺得一些飛龍在天的話已經講不出來了
聽某一片CD,自己覺得很感動
我想就把這份感動,完整的留在心裡就好
太多花俏的形容詞,都比不上自己拿實機去細細品味
不過這支音質比SONY MDR-F1要來的好,卻是一個肯定的事實
對於我來說,我想這隻耳機的定位
大概像是,配合隨身配備的最後一隻終極耳機的感覺吧
再往上的AD2000,W1000以及SONY的SA3000,SA5000幾乎都是雙線,大耳機頭
然後插上隨身聽,推力不足且聲音太小聲
本來這些耳機就不是給你插隨身聽的,其實也不是它們的錯
進一步,就要說服自己這隻耳機只能放在房間裡使用
退一步,卻又不想一直買價格帶相同但音質各有千秋的耳機
於是買下了AD1000,雖然音質略輸給AD2000,但卻是大勝我原先的MDR-F1,而且同樣好推但更為牢固
最後,把這隻耳機推薦給大家
被我勸敗到MDR-F1的朋友,抱歉又要讓你們淌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