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heiser OMX 52 無責任試毒報告

Sennheiser OMX 52 無責任試毒報告
前言:
小弟我一直有耳機戴太久會不舒服的困擾,耳塞式、耳罩式、耳上式(supraaural)、耳道式等,沒有能戴超過半小時的,可能是因為頭型是馬臉,加上耳朵外翻(即耳朵最外面那一圈外翻,絕大部分的人類是往內翻),耳朵的軟骨向外突出,被壓久了會痛,另一個問題是台灣的夏天太熱了,戴耳罩式沒開強力冷氣不行,最後一個問題是小弟比較龜毛,喜歡無負擔的感覺,總而言之,耳掛式耳機是我用起來最不會不舒服的
目前我用過的耳掛,感覺聲音最平衡的,是 Koss KSC75,主要用途是打電動,聽的音樂主要是古典音樂、日本動漫音樂,有時也亂聽一些雜七雜八的音樂,如舞曲、重金屬等等,對女毒、男聲的,沒有特別的興趣,本次測試主要是以Sennheiser的第一隻耳掛 OMX 52跟Koss KSC 75 比較,這兩隻都是 Made in China
另,小弟是本耳,加上文筆不佳,無法用很專業的用語來形容聲音,(例如感動到流出眼淚等等…),僅用好、不好等新手級用語
測試環境:
OMX 52 – 已Burn-in 約 100 小時
音源: Foobar2000 0.9.4.3(Kernel Streaming Mod) 接音效卡Razer AC-1 (用C-Media 8788晶片,這卡號稱 Dynamic range: 116dB,不過,我猜我應該聽不出來它跟 X-FI 的差別) 沒用ASIO,因為這卡不支援
因為是小耳掛,沒上耳擴
小弟有戴眼鏡,鏡架是 Silhouette 7507
OMX 52 規格
頻率響應:17~21,000Hz
音感度:117dB/mW
阻抗:32ohm
線長:1.2m
重量:26g
KSC75規格
頻率響應: 15-25,000 Hz
平均阻抗 : 60 ohms
重量 : 1.5 oz
靈敏度 : 101 dB SPL/1mW
失真率 : <0.2%
線長: 4ft
外觀:
OMX 52的外表還蠻有型的,它的外殼會像鏡子一樣反光,不過也很會沾指紋,可以換殼,不過I don’t care,整個是橢圓形的
平面看也是橢圓形的
OMX 52的接頭沒鍍金,真省,比它便宜一半的KSC75都鍍了
軟墊是不織布,應該不能換,KSC75 則是用一般的50元耳機的軟墊
我希望接頭能鍍金一下,收納袋就不用了,有點華而不實的收納袋,要很多成本吧?
線有夠綣,用了5天了還是綣綣的,真是自然綣,很煩
線上有個整線器,可以用來把線對摺夾起來,讓線短一點
配戴:
跟KSC75一樣是直接戴上去的,不像一般Audio-Technica跟大部分我用過的耳掛,有個可以轉開再戴上去的軸
OMX 52是我用過最難戴上去的耳掛,KSC75在圖上寫KOSS的地方可以轉,可以調開耳架、用習慣後,我可以瞬間戴上去,就像戴眼鏡一樣,絕對比ATH系列快
但OMX 52沒有可以轉的東西,它的掛的地方是軟塑膠,要把它扳開才能戴,但是我覺得它耳架設計的有點小,進去的角度也很小,不像KSC75有一個大弧度的大耳架
要把OMX 52戴到順手可能要練習一下
OMX 52在網路上最被批評的是沒有辨法貼緊耳朵,聲音漏光光,我一戴上去馬上發覺傳言不假,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首先: 上圖中,單体整個突出來,再加上它的耳架很小,夾住的點只有耳機上面,所以耳機下方感覺浮浮的,沒法夾住,聲音都從下面漏出
(用手把它壓住讓它貼緊可以感覺聲音完全不一樣,可是平常聽音樂沒人在壓耳機的,不實際的方法,稍後再評聲音)
至於KSC75因為它比較大,而且是貼耳面是平的,是可以蓋住整個耳朵
舒適性:
兩支都還好,沒有要抱怨的,兩支我都可以連戴n小時,OMX 52雖不好戴(過程),但戴上去以後,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聲音:
KSC75 是60 ohms的,OMX 52是32 ohms的,我用一分二的接頭一次接兩個耳機,(Razer AC-1 出力是330 mW,應該可以一次推得動兩支小耳掛吧?),本以為OMX 52是32 ohms阻抗比較低,比較好推,所以會比較大聲,但是實際上KSC75大聲了一點,可能因為它的單體比較大吧?
OMX 52可能是要Burn-in一下的,因為我剛買來的時後,用一分二時,KSC75的音量硬是比OMX 52大得相當多,100小時後再測,音量差距變小了
為了避免比較大聲的那一隻會有比較清楚的優勢,還是一次接一隻調到感覺音量差不多時分開聽
整体而言,以小弟的木耳聽起來,OMX 52的聲音比KSC75陰暗,KSC 75清亮許多
KSC75的細節多了一點,不管低頻、中頻、高頻都比OMX 52清楚
OMX 52比KSC75的聲音小糊了一點
中頻、高頻沒有還要報告的 (聽不出來
)
談到低頻,KSC75在耳掛
前言:
小弟我一直有耳機戴太久會不舒服的困擾,耳塞式、耳罩式、耳上式(supraaural)、耳道式等,沒有能戴超過半小時的,可能是因為頭型是馬臉,加上耳朵外翻(即耳朵最外面那一圈外翻,絕大部分的人類是往內翻),耳朵的軟骨向外突出,被壓久了會痛,另一個問題是台灣的夏天太熱了,戴耳罩式沒開強力冷氣不行,最後一個問題是小弟比較龜毛,喜歡無負擔的感覺,總而言之,耳掛式耳機是我用起來最不會不舒服的
目前我用過的耳掛,感覺聲音最平衡的,是 Koss KSC75,主要用途是打電動,聽的音樂主要是古典音樂、日本動漫音樂,有時也亂聽一些雜七雜八的音樂,如舞曲、重金屬等等,對女毒、男聲的,沒有特別的興趣,本次測試主要是以Sennheiser的第一隻耳掛 OMX 52跟Koss KSC 75 比較,這兩隻都是 Made in China
另,小弟是本耳,加上文筆不佳,無法用很專業的用語來形容聲音,(例如感動到流出眼淚等等…),僅用好、不好等新手級用語
測試環境:
OMX 52 – 已Burn-in 約 100 小時
音源: Foobar2000 0.9.4.3(Kernel Streaming Mod) 接音效卡Razer AC-1 (用C-Media 8788晶片,這卡號稱 Dynamic range: 116dB,不過,我猜我應該聽不出來它跟 X-FI 的差別) 沒用ASIO,因為這卡不支援
因為是小耳掛,沒上耳擴
小弟有戴眼鏡,鏡架是 Silhouette 7507
OMX 52 規格
頻率響應:17~21,000Hz
音感度:117dB/mW
阻抗:32ohm
線長:1.2m
重量:26g
KSC75規格
頻率響應: 15-25,000 Hz
平均阻抗 : 60 ohms
重量 : 1.5 oz
靈敏度 : 101 dB SPL/1mW
失真率 : <0.2%
線長: 4ft
外觀:

OMX 52的外表還蠻有型的,它的外殼會像鏡子一樣反光,不過也很會沾指紋,可以換殼,不過I don’t care,整個是橢圓形的

平面看也是橢圓形的
OMX 52的接頭沒鍍金,真省,比它便宜一半的KSC75都鍍了
軟墊是不織布,應該不能換,KSC75 則是用一般的50元耳機的軟墊
我希望接頭能鍍金一下,收納袋就不用了,有點華而不實的收納袋,要很多成本吧?


線有夠綣,用了5天了還是綣綣的,真是自然綣,很煩
線上有個整線器,可以用來把線對摺夾起來,讓線短一點
配戴:

跟KSC75一樣是直接戴上去的,不像一般Audio-Technica跟大部分我用過的耳掛,有個可以轉開再戴上去的軸

OMX 52是我用過最難戴上去的耳掛,KSC75在圖上寫KOSS的地方可以轉,可以調開耳架、用習慣後,我可以瞬間戴上去,就像戴眼鏡一樣,絕對比ATH系列快
但OMX 52沒有可以轉的東西,它的掛的地方是軟塑膠,要把它扳開才能戴,但是我覺得它耳架設計的有點小,進去的角度也很小,不像KSC75有一個大弧度的大耳架
要把OMX 52戴到順手可能要練習一下

OMX 52在網路上最被批評的是沒有辨法貼緊耳朵,聲音漏光光,我一戴上去馬上發覺傳言不假,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首先: 上圖中,單体整個突出來,再加上它的耳架很小,夾住的點只有耳機上面,所以耳機下方感覺浮浮的,沒法夾住,聲音都從下面漏出
(用手把它壓住讓它貼緊可以感覺聲音完全不一樣,可是平常聽音樂沒人在壓耳機的,不實際的方法,稍後再評聲音)
至於KSC75因為它比較大,而且是貼耳面是平的,是可以蓋住整個耳朵
舒適性:
兩支都還好,沒有要抱怨的,兩支我都可以連戴n小時,OMX 52雖不好戴(過程),但戴上去以後,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聲音:
KSC75 是60 ohms的,OMX 52是32 ohms的,我用一分二的接頭一次接兩個耳機,(Razer AC-1 出力是330 mW,應該可以一次推得動兩支小耳掛吧?),本以為OMX 52是32 ohms阻抗比較低,比較好推,所以會比較大聲,但是實際上KSC75大聲了一點,可能因為它的單體比較大吧?
OMX 52可能是要Burn-in一下的,因為我剛買來的時後,用一分二時,KSC75的音量硬是比OMX 52大得相當多,100小時後再測,音量差距變小了
為了避免比較大聲的那一隻會有比較清楚的優勢,還是一次接一隻調到感覺音量差不多時分開聽
整体而言,以小弟的木耳聽起來,OMX 52的聲音比KSC75陰暗,KSC 75清亮許多
KSC75的細節多了一點,不管低頻、中頻、高頻都比OMX 52清楚
OMX 52比KSC75的聲音小糊了一點
中頻、高頻沒有還要報告的 (聽不出來

談到低頻,KSC75在耳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