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CKR100評測 : 迷人的女聲, 不可多得的缺陷美]AZ耳機象牙塔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ATH-CKR100評測 : 迷人的女聲, 不可多得的缺陷美]AZ耳機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33 am

圖檔
象牙塔文章連結整合介面(查找文章請由此進)
http://sheryl.tw/aztower/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
承蒙趙貓版主設立了Facebook上AndAudio可以發文交流的社團(之前AndAudio僅有新消息的宣傳帳號)
有文章我會在這裡通知, 也會簡短的回覆詢問
這裡做個廣告宣傳一下, 有興趣參與討論的朋友歡迎加入
目前主要的管理者是suzumiyaminami版主和趙貓版主
加入資格引用FB社團:
1.facebook賬號成立滿一年,有20個以上好友,
2.提供andaudio賬號至置頂簽到區

---
圖檔
Headphone Fans Festival 2016
耳機同好祭2016

報名網頁

時間:2016/1/2(星期六,元旦連假第二天) AM9:00~PM6:00
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B1藝廊
主辦人:azureimf 副主辦、公關:Chrono

各位好久不見了,我是鐵趴主辦人azureimf
延續鐵趴2013、2014、2015非商業、同好交流分享的精神
今年起活動更名為Headphone Fans Festival耳機同好祭
延續鐵趴的傳統,所有參加者皆為免費參加

辦了幾次活動,其實做到的僅是盡自己微薄之力促成同好的交流。
靠著熱情與無私分享的精神,不少玩家朋友肯扛著重火力器材來參展。
而對於來場試聽討論的玩家朋友,能聽到心儀的器材或是感動自己的系統更是不枉此行。

時值HM2015剛結束,同為該活動主辦人的Chrono給予了本人一些關於活動的建議
第一個變革是,將活動名稱變更為Headphone Fans Festival耳機同好祭
對於我自己來說鐵趴這個名字是一個偶然
當初原本只打算辦場10來人的私人小型聚會,最後卻莫名奇妙地變成了上百人參加的中大型網聚
而隨著活動的歷年舉辦,分享與展出的器材當然不限於鐵三角,也亦不限於日系器材
在深思後並與工作人員討論下,決定改名為耳機同好祭,以更能真實反映活動內容
但歷屆鐵趴所延續下來分享的精神是不會改變的。

第二個變革是此次活動會嘗試邀請一些廠商、店家或工作室參展
同好擺攤幾乎可以說是無私的付出,辛苦不在話下
有鑑於試聽者眾多,原本只限於玩家擺攤的模式無法負荷,造成排隊時間冗長
故此次嘗試開放廠商參與,讓活動更多樣性的同時,也讓試聽玩家能有更多選擇
廠商提供試聽也可以達成直接跟玩家交流的目的,亦能適度宣傳自家產品
另外本活動主旨為分享交流,故活動現場不論玩家或廠商都請不要有任何金錢交易的行為

第三個變革
有別於以往鐵趴的純同好分享性質,此次的耳機同好祭將會擴大規模舉辦
並在硬體規劃、會場配置上有更多改善,希望能給參與的玩家有更好的活動體驗

最後
在現實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與生活,忙碌中,音樂總是離不開自己
如同SONY Walkman中的標語:Every moment has its music
搭配著精心調配的器材,聽著自己喜愛的音樂,面對每一刻的人生
但到了聚會這天,希望大家能夠走出來,看看別人的世界,聽聽其他人的感動
而對於我個人來說,以往的「鐵趴」其實更像是一種使命感
而這份使命感將會延續到此後的每次活動中
只要我仍熱愛音樂,我想這個活動,在未來仍然會持續下去與大家繼續分享著不同的感動!


圖檔
鐵三角耳機趴2015
報名網頁

主辦人:azureimf (張慶椿, 手機:0921756813)
副主辦人: Chrono
工作人員: suzumiyaminami(AA版主), 趙貓(AA版主), ZongHan, Kevinte 及數名鐵趴2014/2014工作人員

時間與場地, 交通資訊等

時間: 2015/2/14(星期六) 10:00~17:00 (場地只能使用到五點, 請共同遵守)
器材架設及搬入時間: AM9:00~10:00
試聽展覽時間: 10:00~16:40
最終結束時間: 17:00
地點: 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B1 藝廊 (120 坪場地, 備有桌椅電源)
地址: 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 125 號
交通資訊: 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捷運科技大樓站下車後徒步 5 分
停車場資訊:
1. 市立圖書館旁邊即有建國高架橋下公有停車場, 但車位有限請自行把握
2. 大安森林公園地下停車場 (入口為建國南路復興南路口向北行進數百公尺左側)
當日為假日停車場 1 並不收費但車位難求, 若 1 無車位請停放至 2 停車場

報名條件:
註冊象牙塔網站帳號,並填寫報名表格(可使用EMAIL註冊或是以AndAudio帳號進行綁定認證
http://sheryl.tw/aztower/Account/Register.aspx

參加器材登錄:
擁有帳號並登入象牙塔網站後, 先至耳機資料庫尋找該器材,點選後選擇"我擁有", 再選擇"參加鐵趴"
參加者與同伴共用一份器材清單

圖檔
鐵三角耳機趴2014 (鐵趴2014)
ATH Headphone Fans Party 2014

----
鐵趴2014完美結束,無任何物品丟失
全程所有參加網友謹守禮儀, 且自動自發的幫忙所有會場事物
全場連同現場報名網友約120人,大家能夠盡興的玩一天
其實身為主辦的我非常的欣慰

今天晚上因為宴請工作人員所以回復晚了
現在正在整理照片, 如果大家有毒人照片的話歡迎直接貼在本討論串上

在這邊再度謝謝所有參與的網友, 有你們的共同協助以及守禮,有深度的表現
才能夠完成這次聚會
如果將來有機會, 在我日後回台的期間我會舉辦家聚, 一起把這種氛圍傳承下去
謝謝大家

---

鐵趴2014事前報名到今晚PM10:00為止

請由此報名參加

本活動為私人舉辦性質之耳機聚會,聚會不收取任何費用且無任何營利行為
亦沒有接收任何店家,廠商的贊助, 現場也沒有任何代表店家的攤位
參加網友可以選擇單純參觀或是參展
展區規劃成家用耳機系統區,隨身耳機系統區以及開放式耳機專區

報名後隨時可以取消,新增或更改報名資料與同伴者資訊
主辦者 :
AZUREIMF (tel: 0921756813)
副主辦 : suzumiyaminami
副主辦 : jimmyx2(籃籃香)
活動顧問,場地勘查 : Chrono
舉行時間:
2014/3/2 (星期天) AM10:00 ~ PM 5:00 (場地布置為 AM9:00開始)
舉行地點:
台北市立圖書館10F會議廳, 容納人數估計約為400人
容納人數:
400人(器材展示200人, 參觀者200人), 有條件開放當日自由參加(需備齊身分證件)
地址:
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報名開始時間:
2014/1/10 PM8:00開始
選位開始時間:
2014/1/30 PM8:00開始(已可選位)
報名條件:
註冊本站帳號,並填寫報名表格(可使用EMAIL註冊或是以AndAudio帳號進行綁定認證
參加器材登錄:
參加器材部分, 請先至耳機資料庫尋找該器材,點選後選擇"我擁有", 再選擇"參加鐵趴"
參加者與同伴共用一份器材清單

會場須知:
請自行攜帶電源延長線,並注意三孔二孔轉換問題(圖書館場地為二孔插座)
其他聚會細則日後追加公布
本活動不需任何費用, 本人亦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廠商贊助
場地桌次選位, 預計於1月底開放
原則上1個人可以帶兩位同伴(家人不含在內).超過這個數字就要獨立報名有什麼最新進度我再跟各位報告

預計場地規劃與場地示意圖

聚會相關規則及注意事項,報名清單者請至報名網頁確認
若有任何問題,請立刻私訊給我我會隨時修正
詳細場地規則,禮儀規範等日後追加公布

------------------------
首先很感謝版主幫我把這個還沒建構好內容的文章置頂,我會盡快在這兩天內把內容補足
01的紛擾我想就留在01吧,來新的地方就忘掉過去的事情在這邊繼續一起討論喜歡的音樂,女毒和搭配
有朋友提到之前象牙塔中有很多網友間的問答內容都很有參考價值
這部分我正在想辦法做整理後貼出來,我不會讓大家的心血白費請大家放心


音樂分享介面(含本串其他網友的推薦音樂)
圖檔

圖檔
圖檔
2CH翻譯共享
老實說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我一直希望台灣的網友能夠及時吸收到日本的新資訊
但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 即使我翻譯我的時間更有限
所以我需要大家的幫忙
無論您是用Google翻譯加上自己的校對. 還是本身就有日文基礎
您可以找真正有用的部分翻譯, 讓大家更即時的看到資訊

這個介面還很陽春, 但帳號綁定後您可以新增自己有興趣的2ch討論串
並且邀請朋友來看, 或是幫忙翻譯(翻譯不需要登入,只是翻譯者會顯示為guest)

首頁快速連結
[list]
[*]耳機試聽心得專區
[*]DAC・耳擴家用系統開箱區
[*]開箱文放置區 - 鐵三角AD全系列開箱
[*]開箱文放置區 - SONY開放式耳機
[*]耳道式耳機、隨身耳機開箱區
[*]隨身系統・播放器開箱區

01上整棟象牙塔發言全備份(共214頁內容2140篇發文),單一檔案完全彙整無任何不必要資訊
sheryl.tw/01WEB/TOWERALL.htm
圖超級多,請小心使用

我放日文耳機文章的地方, 看得懂得請進
http://blog.goo.ne.jp/azureimf/
ネットディスコネクション

東京我推薦兩家耳機店
1. 位於中野的 FUJIYA AVIC
2. 位於秋葉原的 e☆イヤホン
由於不能貼商業網站連結故有興趣請自行 Google, 前者可線上刷卡購買耳機

-----------------------
很抱歉無法一一回覆,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關於01的態度,其實我是想寫一些感想
或許明後天我就會發表在01也不一定
我在2004年就加入01, 一開始也只是個沒貢獻的小會員
當時看到義務幫忙的版主,熱心網友的開箱文
覺得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開始是PDA,後來變成各式各樣的3C產品,登山車,最後到耳機
一路走來也開了上百篇的開箱文
蔣大應該也非常知道我這號人物,我跟他雖然沒有私交但也見上幾次面
說這些並不是要說我很大尾,只是說明我在01時間真的很長,恐怕比大部分01現任的工作人員都來的長

隨著01的商業化,很多分享的網友和當年義務幫忙的版主都一一離開了
01的管理風格也屢起爭議,也爆發了很多次出走潮
這些我都看在眼裡, 但很不幸的這幾次的出走潮最後都無疾而終
最大的一次是有數百人一齊跳槽到與01同性質的網站MML
但跳槽過去後話題總是圍繞在酸01的所作所為,最後MML站長難以忍耐跳出來說不准再討論01有關事物
後來MML轉型為完全不同方向的討論區

回到這次事件的原點
今天01為什麼砍了Yazi大的文章,因為Yazi大的文章衝突到了01的利益
Yazi大義務寫文,但是因為寫的太認真的甚至達到了與商業宣傳行為同等甚至以上的宣傳效果
對於01來說,他們覺得像是被吃豆腐,但是又恨得牙癢癢的找不出把柄
所以只能用很牽強的理由指有一篇連結連到AA違反版規,不是01合作的評測文
但你們覺得這真的是理由嗎?

如果只是文章裡霞不掩瑜的小錯誤,01站務大可PM給Yazi大請求修改即可
而在現今的01政策下,因為Yazi大的所為檔到了01的財路
所以文就被丟到資源回收桶了

而之後的發展,我想大家都應該已經知道了
站方不想讓這個事件擴大,火速回收所有相關討論
當時我是覺得,在這個時間點下我必須出來說些話
我誰也不是,既不是版主也不是神人
但與Yazi大在評測耳機上相知相惜,讓我覺得無法坐視這樣的發展

我把第一頁放上大家抗議文章的討論連結
一針見血的點出01站務最不願意觸碰的核心
我的文章很激烈,但我沒有謾罵也沒有人身攻擊
其中最重的一句話,恥を知れ(給我知恥)
我覺得這句話,我說的心安理得,更絕對對得起我的良心
今天01的作為,就是背離了作為以分享為主的論壇的道德準則
01是蔣大開的,他是那裏的王當然可以為所欲為
但所有自願花時間,精力和熱情分享的網友呢,難道他們是被虐狂嗎?
當01早年靠著這些分享者的心血結晶壯大之後,到後來卻是這種結果嗎?

無私分享的尊嚴,難道可以被商業利益的考量下被踐踏嗎!?

當我看到我的象牙塔整棟被丟到資源回收區的時候
雖然有點震驚,但心情上其實是求仁得仁的
讓我覺得有點內疚的是,象牙塔裡面有那麼多人的心血結晶和討論
某種程度來說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東西
今天我讓整棟樓倒,我必須要把這些資源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所以今天有了AA裡這棟新象牙塔

01象牙塔中的所有發言,昨天我花了一個晚上寫了擷取內容的程式
單一檔案就可以看到所有發言,而且去除所有不必要的框架與連結
這算是我對於過去的一個交代,當然有時間我會把裡面精華的部分放到第一頁的內容

我在01的帳號仍然安好
但我很清楚只要我在01有任何輕舉妄動,這個帳號的狀態馬上就會變成永久停權
我並不畏懼,我仍然認為我應該做我該做的事,說我該說的話
如果我畏懼我的樓倒,安分守己的蓋自己的分享文
那我覺得我就不再是我,這樣一點也不快樂
在現實世界中已經有那麼多委屈,受這麼多鳥氣了
難道連虛擬的世界裡不能堅持自己的一丁點理念到最後嗎

這次或許因為我的關係,有很多人轉戰或是回到AA
但我想說的是
賭爛是一時的,內容的深度才是重要的
耳機是一個相對小眾與同好的領域,只要有人願意持續在一個地方付出
一定會收穫到相對的成果

說了這麼多
希望大家到AA,也能夠多互相付出
內容與素質才是重要的, 我相信AA的定位能夠跟01的影音版有著充分的區隔
昨天跟suzumiyaminami聊了很多
知道了AA站長和版主群的付出,我更加的肯定我自己的理念和AA是比較相近的
這裡的頻寬,設備和維護幾乎完全是靠多人義務幫忙下維持,幾乎沒有任何商業收入
對此我非常的尊敬AA站長,這點是我目前也無法達到的

以上,算是我這兩天的一點心得
我會繼續在這裡PO我想要寫的所有東西
我並不會鼓吹大家離開01
但若大家能夠花一點時間,熱情和歸屬感在這裡
我想這裡會更有機會成為Headphone Audio同好的樂園
-----------------------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9月 01, 2017 5:2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09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35 am

目次
sheryl.tw/01WEB/TOWER203.htm
秋葉原一日遊:STAX SR009 耳機試聽,UDAC32R 試聽及其他
sheryl.tw/01WEB/TOWER202.htm
KS 電器耳機試聽感想 - TAD400 TAD500 W1000X A900X AD1000X Z1000 CKN70 等

2013/03
http://sheryl.tw/01WEB/TOWER198.htm
座談會連載:鐵三角AT700發展史-後篇
http://sheryl.tw/01WEB/TOWER197.htm
座談會連載:鐵三角AT700發展史-前篇
http://sheryl.tw/01WEB/TOWER181.htm
ATH-W3000ANV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181.htm
ATH-CK100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178.htm
FOSTEX HP-A8 詳細評測+個人耳機系統建構分享
2013/01
http://sheryl.tw/01WEB/TOWER142.htm
FOSTEX HP-A8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122.htm
Kenwood KH-K1000耳罩式耳機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122.htm
ATH-AD700簡評
http://sheryl.tw/01WEB/TOWER105.htm
ATH-AD2000X開箱:該來的還是會來
http://sheryl.tw/01WEB/TOWER094.htm
HP-AD2000X耳套試聽,AD1000PRM升級AD2000X的祕訣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六 4月 20, 2013 8:1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37 am

http://sheryl.tw/01WEB/TOWER094.htm
Zonotone 6NSP-2200Meister RCA線製作過程
http://sheryl.tw/01WEB/TOWER094.htm
RCA線量測比較2:紅白線真的比較爛
http://sheryl.tw/01WEB/TOWER093.htm
SONY PHA-1,Kenwood KH-K1000,CKW1000ANV,CK90PRO MK2試聽感想

Zoom H2N錄音筆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82.htm
SONY MDR-MA900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81.htm
SONY Xperia GX(TX) RMAA結果
2012/12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9.htm
以量測結果破除線材神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9.htm
SONY NW-A857 vs NW-Z1070頻率響應及RMAA結果比較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9.htm
Fiio E17 RMAA量測結果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8.htm
Monitor 02 US Dragon vs AT-HA26D DAC輸出示波器量測結果比較:AT-HA26D大勝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5:3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38 am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8.htm
Monitor 02 US Dragon vs AT-HA26D DAC輸出RMAA比較:AT-HA26D大勝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6.htm
NW-Z1070 SonyStore限定色珍珠白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4.htm
RCA線材夢醒之時,一點碎念和感想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3.htm
AT-EA1000 RCA線材製作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1.htm
LXU-OT2史上最便宜Luxman DAC
http://sheryl.tw/01WEB/TOWER068.htm
高音質RCA切換器製作-前篇
http://sheryl.tw/01WEB/TOWER070.htm
高音質RCA切換器製作-後篇
http://sheryl.tw/01WEB/TOWER069.htm
OYAIDE PA-02 RCA訊號線製作
http://sheryl.tw/01WEB/TOWER066.htm
AD2000X/AD1000X三度試聽感想
http://sheryl.tw/01WEB/TOWER062.htm
STAX407,TH900,A900LTD試聽感想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5:3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40 am

http://sheryl.tw/01WEB/TOWER061.htm
Kenwood G708開箱/感想
http://sheryl.tw/01WEB/TOWER060.htm
ATH-W1000 + AT-HA5000試聽心得
http://sheryl.tw/01WEB/TOWER058.htm
ATH開發密話第二彈
http://sheryl.tw/01WEB/TOWER058.htm
Luxman DA-100試聽感想
http://sheryl.tw/01WEB/TOWER055.htm
ATH開發密話第一彈 座談會:坐在一起談吧,ATH耳罩式耳機開拓史
http://sheryl.tw/01WEB/TOWER054.htm
AD2000X/AD1000X/AD2000/AD1000/AD1000PRM總和感想
2012/11
http://sheryl.tw/01WEB/TOWER049.htm
SONY MDR-XB90EX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46.htm
Audio-technica AT-PHA05BT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45.htm
Beats Wireless視聽感想
http://sheryl.tw/01WEB/TOWER043.htm
MDR-1R全系列試聽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5:3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41 am

http://sheryl.tw/01WEB/TOWER042.htm
SONY XBA-40/30試聽
http://sheryl.tw/01WEB/TOWER036.htm
電源線製作心得2
http://sheryl.tw/01WEB/TOWER035.htm
電源線製作心得1
2012/10
http://sheryl.tw/01WEB/TOWER030.htm
AD2000X/AD1000X/ESW11LTD第一手視聽:秋のヘッドホン祭
http://sheryl.tw/01WEB/TOWER027.htm
SONY PHA-1簡單視聽
http://sheryl.tw/01WEB/TOWER026.htm
最強音質平板Xperia Tablet S開箱
2012/9
http://sheryl.tw/01WEB/TOWER025.htm
AT-HA5000,AT-HA26D比較心得
http://sheryl.tw/01WEB/TOWER024.htm
AD1000PRM技術再談
http://sheryl.tw/01WEB/TOWER023.htm
Audio-technica ATH-AD1000PRM開箱
2012/8
http://sheryl.tw/01WEB/TOWER021.htm
Audio-technica ATH-CK100PRO開箱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5:4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45 am

2012/7
http://sheryl.tw/01WEB/TOWER018.htm
Audio-technica AT-HA5000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16.htm
CK100PRO/CKW1000ANV/M50/PRO700ANV試聽心得
2012/6
http://sheryl.tw/01WEB/TOWER013.htm
SONY MDR-SA3000開箱
http://sheryl.tw/01WEB/TOWER013.htm
FOSTEX HP-A8試聽心得

其他獨立分享文
http://sheryl.tw/01WEB/JVCFXZ.htm
JVC HA-FXZ200/100 試聽感想[秋葉原ポタフェス2012]
http://www.andaudio.com/phpbb3/viewtopic.php?f=26&t=115592
女毒耳機專用動漫音樂推薦
http://sheryl.tw/01WEB/FXD.htm
JVC HA-FXD70開箱(新增60HR聽感)
http://sheryl.tw/01WEB/FXC71-01.htm
超值JVC HA-FXC71耳道
http://sheryl.tw/01WEB/RX700.htm
窮人的AD1000?]Victor HP-RX700/900密閉式耳罩評測
http://sheryl.tw/01WEB/A857A867.htm
SONY A857與A867的試聽比較感想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5:5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48 am

http://sheryl.tw/01WEB/XBA34.htm
SONY XBA-4/XBA-3試聽感想
http://sheryl.tw/01WEB/AD2K1K.htm
[補圖]鐵三角開放式旗艦對決AD2000 vs AD1000
http://sheryl.tw/01WEB/MiscReview01.htm
今天去聽了 Monster Beats, MMDT, Z1000, EX1000 , AD2000
http://sheryl.tw/01WEB/EX600.htm
SONY MDR-EX600開箱
http://sheryl.tw/01WEB/AD1000.htm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 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http://sheryl.tw/01WEB/CT810.htm
[分享]時光交錯,追求最純淨的音樂 Panasonic SL-CT810
http://sheryl.tw/01WEB/MDR-F1.htm
傾聽自然的聲音 SONY MDR-F1 全開放式耳機
http://sheryl.tw/01WEB/Z700DJ.htm
[開箱報告]SONY MDR-Z700DJ 監聽&DJ REMIX用耳罩式耳機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5:5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50 am

最新開箱文區
----------------------------------------
什麼是好的聲音?

高價的耳機,系統就等於好聲嗎? 當然不是
你的好聲就等於我的好聲嗎? 當然不是
女毒就等於好聲嗎? 音響性好就等於好聲嗎? 音場大就等於好聲嗎?
不斷評測耳機的過程中,難免陷入哲學思考般的自我質疑

當下聽到的聲音,無意間感動到了自己
彷彿如靈魂都與耳邊傳來的音樂共鳴,瞬間覺得這個聲音如此的撼動人心
當下覺得這個聲音是好的,美麗的
只要把這個感受完整的留在心底就已足夠,勝過其他千言萬語

---
好聲音真的很簡單,真的很隨手可得

我並不會隨意的亂推薦耳機,除非我確實仔細聽過,甚至自己購買體會過
繼JVC FXD70,SONY XB90EX之後,我會給予Creative Aurvana In Ear這隻耳機最高的推薦評等

圖檔
早上郵差來按門鈴,拿到了印有創巨Creative的箱子,要是不知道緣由的人還以為我又買了音效卡
圖檔
盒子正面
圖檔
盒子側面
圖檔
盒子背面
圖檔
透過包裝盒就可以看到耳機本體
圖檔
滿滿的配件
圖檔
Creative Aurvana In Ear 2
圖檔
Creative Aurvana In Ear 2
圖檔
Creative Aurvana In Ear 2
圖檔
Creative Aurvana In Ear 2
圖檔
耳機頭做的頗有質感
圖檔
珍珠色反光的名牌卡
圖檔
非常有誠意的收納盒
圖檔
非常有誠意的收納盒
圖檔
附上飛機上轉接用的頭,這未免也太佛心了
圖檔
耳塞連預設的大小共有六種size,在這個價位的耳道算是十分少見
圖檔
Aurvana In Ear2 + SONY Walkman Z1070珍珠白限定版
圖檔
Aurvana In Ear2 + SONY Walkman Z1070珍珠白限定版
圖檔
收進收納盒的樣子
圖檔
In Ear2 + Fiio E17

找一面耳機牆,把耳機從第一隻聽到最後一隻

我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興趣,就是在秋葉原或是其他東京山手線大站,找一間大型的電器賣場(Yodobashi Camera或是Bic Camera, Yamada電器Labi等),找一面耳機牆(最好是低價的)然後卯起來從頭聽到尾

之前我曾經推薦過的JVC FXC71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我發覺
這次則是發現到了Aurvana In Ear2
聽慣了大廠的旗艦,總覺得應該去聽聽其他廠商的平價耳機
時代會轉變,當自己已經變成非萬元台幣以上不買的時候,事實上卻有可能錯過許多難得的佳作

自己不算是聽過所有高價耳道
但至少SE535LTD,W4R,K3003,MH334,IE800等耳機都有花時間仔細聽過
自己也實際擁有SONY MDR-EX1000和Audio-technica ATH-CK100PRO當作動圈與動鐵的雙刀流

但我聽到Aurvana In Ear2的時候,我第一個感想是這個聲音怎麼跟CK100這麼像
原本我一隻耳機只花約10分鐘,但不自覺間我竟然已經花了一個小時再聽Aurvana In Ear2
雖然很想再聽下去,但時間的安排下已經讓我不得不收拾前往下一個點與我老婆會合,於是我之前寫出了一個短暫的試聽分享文,推薦了Aurvana In Ear2給大家

回家後我越想越不對,如果真的是CK100等級的聲音卻只要5000日圓不到
,加上已經有網友想找代購購買,先是馬上私訊該網友不要找坑人代購,接著心一橫上網路訂了兩隻Aurvana In Ear2回來
訂購價格為日本樂天上的Outlet店家,含運費總額3480日圓

Aurvana In Ear2為單一單體的動鐵耳道式耳機

我原本以為Aurvana In Ear2為二單體,高低音各一
但後來仔細查詢資料後發現Aurvana In Ear2為單一全音域單體耳道
這讓我十分震驚
例如單一單體的SONY XBA-10雖然讓我覺得中頻清亮清晰,但卻很明顯能夠感受到高低頻的延伸不足量也不夠
雖然帳面上Aurvana In Ear2的頻率響應只有15Hz到16KHz,但稍加改造後完全不會有高頻不足的問題,甚至清亮且纖細的高頻能夠與EX1000一較高下,這個結果讓我對單一動鐵單體的耳機完全改觀
只要有成熟的類比材質的調音技術(利用框體設計,濾音管設計,海綿或其他材質等做物理調音),即使只有單一動鐵單體仍然能夠設計的十分三頻均衡

改造前聽感

之後的聽感都是以更換SONY Hybrid耳塞後的聽感為主,所以在這邊先描述原廠狀態下Aurvana In Ear2的聽感與評等
在接上Walkman Z1070時, Aurvana In Ear2的中頻突出,解析良好,音場適中,初聽高頻延伸似有一些不足

這個聲音,還真是像CK100到一個極致
由於我手上的CK100暫時借給朋友聆聽我無法做即時的比較
但這個聲音真的很像CK100,女聲的韻味非常的好,略覺得透明感不足和高頻有一些搔不到癢處是唯一的缺點

其實後來的測試發現,如果Aurvana In Ear2接上較高輸出阻抗的機器或是配合10~20歐姆左右的高阻線,就可以增強高頻的明亮度和透明感,音場
在這個階段下,Aurvana In Ear2評分如下

三頻平衡性:均,中頻稍微凸出 (5-6-5)
低域:★★★☆
中域:★★★★
高域:★★★
解像度:★★★★
人聲表現:★★★★☆
音場寬廣度(総合):★★★
音場方向:立體

聆聽舒適度:★★★☆
個人推薦度:★★★★★
CP值:★★★★★

耳道式耳機的聲音有一半為耳塞所決定,換上SONY Hybrid耳塞後的In Ear2實力大為提升

圖檔
換上SONY的Hybrid耳塞試試,但是SONY耳塞洞太大沒有辦法固定
圖檔
比較一下原廠耳塞和SONY Hybrid耳塞
圖檔
先拔原廠耳塞拔掉,在濾音管上裝上熱縮套,然後用吹風機吹到縮小固定
圖檔
我是用這種大創買到的熱縮套

在原廠狀態的下的Aurvana In Ear2,原本我覺得是否當初有著太過的評價,也覺得高音確實留有改善的空間
無意中我想起耳道式耳機的調音中"耳塞(イヤーピース)"事實上是占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耳塞除了影響到空氣流通外也影響到特定頻率的共振,可以說耳塞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調音器(イコライザ)

我拿出我手上所有的耳塞想要套進Aurvana In Ear2測試
Comply我手上的T200,T400耳塞都太大,JVC的耳塞也太大,唯一size還算差異不會太誇張的就是SONY Hybrid耳塞
雖然SONY耳塞套上Aurvana In Ear2後非常非常的鬆,鬆到耳機朝下就會掉下來的程度,但我還是抱著實驗的心情在這個狀況下聽聽看聲音有什麼變化

更!聲音真是的好聽到想罵髒話!
SONY耳塞下,Aurvana In Ear2的聲音染上了一半的SONY味,低頻變的強勁有氣勢,中頻的韻味變得更好,高頻的纖細感和延伸,透明度都回來了,整體的解像力也提升了

其實打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周星馳電影中的著名台詞,但這段敘述並不是反諷,而是我真實的感想,我想我也不是隨便上網路來放話就跑的人,我打這段話我是對我的言論負全責的

看來確實SONY在其Hybrid材質耳塞的設計下了不少的苦心,而這個成果卻意外的跟Aurvana In Ear2如此的契合
但是SONY耳塞實在是太鬆了

所以改造的過程很簡單
先把熱收縮套剪一小段,套在Aurvana In Ear2原本的濾音管上,然後拿吹風機去把他吹到收縮,藉此增加濾音管的直徑以配合SONY耳塞的大小

至於手上沒有任何SONY耳塞的網友
先去網路上或是SONY Style等直營店購買,一組有S/M/L三種型號,日本這裡的價錢為M Size四個一組900日圓左右

我原本以為熱收縮套也會影響一些聲音表現
但實際測試下我覺得並沒有明顯差別,SONY耳塞所帶來的巨大優勢仍然明顯
因為與原始狀態的差別實在太大,所以以下測試都是以改造下的Aurvana In Ear2來加以評測

改造後改變點

1.高音變得更為纖細,清晰與透明
2.低頻量感以及下潛都增加,氣勢感也增強
3.中頻稍微染上了一點SONY較為濃郁的調音
4.音場稍微變大

改造後評價

三頻平衡性:均 (5-5-5)
低域:★★★★☆
中域:★★★★☆
高域:★★★★☆
解像度:★★★★☆
人聲表現:★★★★☆
音場寬廣度(総合):★★★★
音場方向:立體

聆聽舒適度:★★★☆
個人推薦度:★★★★★
CP值:★★★★★

女毒

改造後的Aurvana In Ear2仍然有非常強的女毒,而且加上清亮透明的元素,如果以鐵三角耳機做比喻,就像是A900的女毒變成了AD1000的女毒一般,事實上改造後Aurvana In Ear2的女聲表現確實跟AD1000非常相像

試聽中我以 EGOIST - 原罪の灯 這首曲目測試
一開頭纖細的歌聲慢慢引出,之後隨之而來慢慢響起的樂器和音場都恰到好處,這真的就是旗艦耳道的聲音,只是我沒有想到這個聲音竟然只花3000多日圓竟然就可以聽得到
接著我以我最喜歡的曲子,也是必備視聽曲的 Macross F - ふなのり 試聽
這首曲子中May'n(シェリル)的抑揚頓挫,幾乎讓我快要掉下眼淚
這首曲子在耳道式耳機和隨身系統上,這絕對是我聽過數一數二好聽的聲音

Aurvana In Ear2無論在改造前和改造後都有非常顯眼與純熟的女毒
這種女毒簡直跟AD1000的毒如出一轍,女聲的換氣,嘴唇和由喉嚨傳出來的細節都一覽無遺
女毒並不是鐵三角的專利,至少在in ear2上,cretive這家以音效卡發跡的廠商做到了目前ATH在中低價耳道上做不到的事情

其實就算不理三頻表現,光是女毒這點就已經讓Aurvana In Ear2絕對值回票價

三頻表現

改造前或是改造後的Aurvana In Ear2大致上都是三頻均衡中頻稍微凸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播放器的輸出阻抗會改變Aurvana In Ear2的聲音表現

在之前的CK100PRO測試中我製作了20歐姆的阻抗線路,試著以此線路接上Aurvana In Ear2後插上Walkman Z1070測試,高頻變的明亮突出,纖細感和透明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強
我判斷Aurvana In Ear2與CK100PRO一樣,會受到機器輸出阻抗的影響
我簡易測試了身上隨身訊源的表現如下

低輸出阻抗低功率擴大下(Walkman Z1070):Aurvana In Ear2的聲音顯得沉穩,低頻量足高音均衡不刺,不亮也不暗,中頻人聲突出
評價:★★★★
高輸出阻抗低功率擴大下(MZ NH-1):Aurvana In Ear2高音清亮透明,全音域體感解析度變高,低頻的量稍微被抑制,完全變成鐵三角AD系列走向
評價:★★★★
低輸出阻抗高功率擴大下(Fiio E17):高頻明亮艷麗,低頻量足氣勢強有震撼力,人聲同樣動人\
評價:★★★★★

個人推測Aurvana In Ear2約需要10歐姆左右的輸出阻抗,近日內我就會製作Aurvana In Ear2專用阻抗線再度加以測試,而阻抗反應圖若有時間也會一併附上

與CK100PRO, EX1000相比較

圖檔

在Aurvana In Ear2推得最好的狀態下與CK100PRO相比,CK100PRO的透明感,解像力和高音明亮度比Aurvana In Ear2稍微好一些,音場也比Aurvana In Ear2略大.
但是相對的人聲沒有Aurvana In Ear2突出,女聲上的詮釋也不若Aurvana In Ear2般有韻味
CK100PRO和Aurvana In Ear2的對比,就恰如CK100PRO和CK100的對比一般,不同的是Aurvana In Ear2的音場比CK100略大,低音的表現也較CK100為佳

圖檔

跟EX1000相比,高頻的解像力,延伸和透明感兩者不相上下
中頻人聲部分,則Aurvana In Ear2比較類似鐵三角開放式耳罩的表現手法,EX1000則是純厚有SONY韻味的女聲
低頻方面則EX1000勝出,音場也是EX1000來的寬廣

總結

3500日圓能夠買到能與旗艦耳道一較高下的聲音是最令我感到驚奇之處
即使是在原廠耳塞之下,Aurvana In Ear2的表現在同樣價位下幾乎全無敵手
而更換SONY耳塞之後,其整合表現甚至威脅到了現在市面上的旗艦動圈動鐵耳道

過去我曾經因為大力推薦JVC FXC71/FXD70而被質疑立場偏頗
或許過了若干時日後我會對Aurvana In Ear2的評價略為修正
但現在這個時間點下我選擇相信我的經驗和耳朵,對於自己做出的推薦和評測負責
也同樣對我說出的每一個字句都有相對的自信

看著Aurvana In Ear2,突然讓我想起遠久以前的16Bit Sound Blaster 2.0
當年自己的486DX2-66插上Sound Blaster 2.0時比起AdLib音效卡大幅進化的感動,彷彿跳躍了十數年來到我的眼前

最後
個人給予Aurvana In Ear2最高推薦評等,無論是耳機入門的新手還是已經掉坑的老手
都希望你們能夠聽聽看Aurvana In Ear2動人的聲音
也因為這個聲音,讓我由衷的感謝Creative長久以來在數位音樂上的貢獻與堅持
----------------------------------------
Audio-technica ATH-W3000ANV長期心得

圖檔

是該寫寫關於ATH-W3000ANV的感想了
其實收這支算是意想不到
在鐵趴之後,我原本已經把下一隻耳機鎖定ATH-W5000
正當準備伺機購買之際,有天突然收到了木頭大傳來的PM

有支ATH-W3000ANV的新品即決賣78000日幣

我苦惱了十分鐘左右,我就按下了購買的按鈕了
W3000ANV這支耳機價格起落78000日幣約是販賣時的均價
曾經有一陣子yodobashi camera等店鋪出清存貨
算上還原點數的實質價格掉到60000日圓左右
只可惜那個時候的我正在玩AD系列,對於W系列並無太大願念
如今一來一往78000日圓的新品W3000ANV竟顯得難能可貴

心想:反正就當蒐藏品吧

事實上,日亞拍在我購買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W3000ANV的出售紀錄
而eイヤホン後來上架的中古品,價錢也飆高到9萬多日圓
這樣想想自己搶到的時機雖不是最好,但也不至於搥心肝後悔了

圖檔
圖檔

在購買之前其實我聽過許多次W3000ANV
但卻沒有一次能夠有一個好的系統去餵他
我第一次聽W3000ANV的時候是拿SONY Walkman A857拿小頭轉大頭的轉接頭硬插
第二次是拿Z1070直插
第三次是透過Fiio E17
雖然每一次隨身器材都有些許的進步
但若以現在的角度來說,這些隨身器材皆難以發揮W3000ANV完全的實力
比起當時手上隨便插都有好聲音的AD1000PRM來說,W3000ANV在隨身的表現上自然就沒有那麼的亮眼
這不是W3000ANV的錯, 而是隨身系統的推力和演繹力的限制下讓W3000ANV的實力完全無法展現

Audio-technica 50th anniversary
圖檔
圖檔
當我小心翼翼的拆開W3000ANV的時候
裡面有著一個精美的信封,打開後出現一張蔚藍色的卡片
這張卡片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只要是購買鐵三角50周年限定版耳機的人都會有這張卡片
但不知為何,這張卡片上的文字卻十足的讓我有莫名的認同與感動

感謝您長期以來愛用鐵三角的製品
在2012年4月,本公司從成立以來已經邁入了五十周年
您所購買的商品, 為本公司五十周年的紀念商品
我們追求著符合紀念50周年的意涵並且讓您能夠心滿意足的極致品項
並且將本公司累積至今的技術和知識注入於此商品中
希望您的能夠長久的使用,也希望您未來能夠繼續支持鐵三角的製品
在此感謝各位顧客這半世紀以來的愛顧與支持

或許對於第一次踏入鐵家的人來說,這張卡片上所寫的字面像是很普通的宣傳字眼
但對於我來說,確是點滴在心頭
其實我第一支鐵三角並不是ATH-AD1000
而是我在國中的時候購買的ATH-M20,訊源是Panasonic的SL-SX500
原來如此,原來我從那個時候就喜歡監聽風格三頻均衡的聲音
到了2007年時,我從SONY的MDR-F1升級鐵三角的ATH-AD1000
當時獲得的震撼與感動,是導致我喜歡上鐵三角的原點
到了現在,花費了6年我終於入手第一支鐵三角越前漆的紀念耳機
一路走來,看到這張卡片上的字句實在頗有感觸

系統準備
其實為了今天這個測試文,我好好整頓了一次我的系統
我原本做了一條3P的電源線插在AT-HA5000上(請參閱<a href="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2741793&p=36#39588302">電源線製作心得2</a>)
但是木頭大告訴我一個情報,如果AT-HA5000用了歐美的三級插座的話極性會相反
基於這個情報,若以後要幫AT-HA5000製作電源線的話必須刻意把極性顛倒配置才行

今天把HA5000的電源線換回原廠配置後,把可能影響音質的自製高音質RCA選擇器拿掉
RCA線材換回廠線的AT-EA1000,最後才開始今天的試聽

視聽環境如下

耳擴 : Audio-technica AT-HA5000
DAC : FOSTEX HP-A8
電源供應 : FURMAN SS-6B濾波排插(EMI/RFI Filter/防突波機能)
播放軟體 : HQPlayer (DSD DoP Playback)
音樂種類 : 原版CD Rip WAV後經由Audio-gate轉換為DSD64的.DSF檔案

圖檔

主要視聽樂曲列表:

やなぎなぎ - Nachtflug
やなぎなぎ - ジオメトリア
マクロスF - ふなのり(May'n)
Linked Horizon - 花が散る世界[Vocalized Version]
EGOIST - 原罪の灯
EGOIST - 想いを巡らす100の事象

主要比較耳機:

Audio-technica ATH-W1000
Audio-technica ATH-AD2000X
Audio-technica ATH-AD1000PRM

圖檔

主要比較耳擴.播放器:

Audio-technica ATH-HA26D
FOSTEX HP-A8 耳擴輸出
Fiio E17 耳擴輸出
SONY Walkman Z1070 耳機孔直插

家用系統下的W3000ANV
音場表現:仿如L3000般寬廣自然的音場

時間有限,先以手上最完美的系統來測試W3000ANV
第一個讓我震撼到的是密閉式耳罩中近幾完美的音場表現

W3000ANV音場的立體感和自然度,是我目前為止聽過所有密閉式耳罩中表現最好的
音場不是寬廣就好,太過寬廣的音場會導致人聲後退
音場的形狀也很重要,左右和前後的寬度一致為佳
人聲的距離和樂器的距離也必須精細拿捏
這部分W3000ANV可以說是拿捏到一個黃金比例了

最重要的是音場的真實度,這部分W3000ANV詮釋得非常的好
音場真實到會想要頻頻轉頭去看是不是旁邊有人在演奏的程度
舉例來說,我房間除了耳機系統外還有一個由Infinty二聲道喇叭和D類綜擴所組成的二聲道系統
由於我是用光纖分配器來架構系統,耳機系統和喇叭系統會同步發聲
有得時候戴上耳機喇叭忘了關,戴上開放式的AD2000X等耳機時會感受到一種富有震撼力和寬廣度的音場表現
這時候我就會知道喇叭系統忘了關而伸手去關綜擴
但是戴上W3000ANV後,我常常不自覺伸手去關綜擴卻發現綜擴根本沒開
也就是說W3000ANV提供了一種非常具有震撼力和前方定位性的音場,這在鐵三角中間可以說是非常難得
唯一讓我感受到類似音場表現的密閉式耳罩式耳機,就是鐵趴那天出現的DA200->HA2002->ATH-L3000的神器組合了

我上禮拜才去聽過W1000X,當時覺得直插SONY Z1070下W1000X的音場出奇的大且毫無密閉式耳罩特有的籠罩感(桶音)
以W1000X來說音場橫向非常寬,縱向寬度尚可音場的呈現為橢圓形
但是雖然音場寬廣,卻可以很容易辨別這是一種人為營造的空間感
這點其實手上的SONY SA3000也是一樣的,音場雖然寬但自然度卻不夠
而SONY的MA900則是跟W3000ANV能提供立體又自然的音場,雖然音響性略輸一籌

個人猜想W3000ANV的音場應該是靠淺田櫻木材的反射所造成
國外對於W3000ANV的Impulse Response測試(脈衝響應)中可以看到,W3000ANV的反應速度很快但是殘響會持續很久
<a href="http://cdn.head-fi.org/9/9a/9a58a387_TH900IR.jpeg">W3000ANV脈衝響應測試</a>
同樣採用淺田櫻木材的W1000,雖然聲音調性與W3000ANV大不相同
但的確在某些音樂上,也能夠產生這種讓人產生真實錯覺的音場,我想這的確是淺田櫻特有的味道之一

人聲表現:女毒靠器材榨出

AT-HA5000下的W3000ANV
我想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點,到底W3000ANV有沒有女毒?
答案是有的,至少在AT-HA5000上是有的
W3000ANV的官配是AT-HA5000ANV,只可惜可遇不可求只能拿普通市販版的HA5000來接他
HA5000下的W3000ANV,人聲被拉近一圈但是樂器和音場卻和原來一樣大
如果要以比喻來說,歌手像是在自己3公尺前唱歌,而樂器演奏則是在10公尺後演出一樣
女聲的表現不能算是特別靠前,但女聲清唱時的凝聚力和清亮感則完全承襲了鐵三角過往的傳統

HA5000提供了某種程度的音染,這個音染能夠讓中頻的聲音變得更厚,更具有綿密細緻的詮釋力
加上W3000ANV的permendur磁氣回路更進一步加強了低中頻的量,反應速度和解析度
整體的人聲表現變得兼顧解析力道與韻味,聽到關鍵處甚至覺得頭皮發麻不能自已

HP-A8下的W3000ANV
HP-A8下的W3000ANV呈現的是一種極為華麗的聲音,音場的寬廣度比起HA5000擴大了一輪
樂器的光澤感和豔感都變得歷歷在目,人聲與樂器站在同一條線上共演
人聲稍微後退了一步但不會埋沒在音樂中,聲音比起HA5000來說少了一些韻味而多了一些真實性
HP-A8的耳擴表現確實不差,但顯然鐵三角自家的HA5000會能夠把W3000ANV的韻味襯托出來

Audio-gate的DSD轉換:增強女毒的利器
<img src="http://jp.ikyoto.cc/img/HP-A8/DSC06110.jpg[/img]

如果嫌播放PCM時女聲的感染力不足,用Audio-gate把WAV轉換為DSD(.DSF)後,女聲的韻味會被灑下一大把味精
但是這個渲染作的非常的成熟且高明,完全不會有任何經過DSP處理的感覺
經由HP-A8播放DSD下,聲音變得更加的滑順且銜接自然,音階分明的數位感消失了旦解析度卻一點都沒有因此降低
音樂變得更像是高級的類比系統所發出,自然耐聽且撼動人心
DSD確實是表現女毒的利器,即使是拿WAV轉換升頻也同樣有強烈的效果

三頻表現

W3000ANV非常的三頻均衡,低頻的下潛和高頻的延伸都非常良好
解析度與AD2000X,W5000一樣同屬鐵三角耳罩中的最高等級
或著應該說使用上permendur磁氣回路的鐵三角旗艦耳機都屬於同樣的高水準

以往W1000和W5000總是詬病低音的量不足,但W1000X的低音量又太多
W3000ANV則是低中高頻恰巧分布為5:5:5的程度,個人聽感下W1000X為7:4:6,W1000為3:5:7,W5000則為4:6:7
然而聲音的走向W3000ANV則是極富張力的聲音

以W1000X和W1000來說
採用permalloy磁氣回路的W1000X和W1000有一個唯一的相似點,就是聲音的調性屬於慵懶輕鬆聆聽的調音
聲音的音像並不非常明確,但非常的舒服與輕鬆
但是採用permendur磁氣回路的W3000ANV則是富有張力的聲音
每一個音像就像是被拉滿弓的弦,一個一個聲音明確的打入腦海中
相反的,W3000ANV聽起來非常容易累,連續聆聽30分鐘就必須要短暫休息
以這點來說W3000ANV並不能稱作W1000X的升級版,這兩隻的聲音其實是完全不相同的
另外之前也提到,W3000ANV的殘響非常的有韻味,中頻和人聲都有非常豔麗的共鳴感

歌曲試聽
主要試聽耳機: ATH-W3000ANV, ATH-AD2000X


圖檔
やなぎなぎ - Nachtflug
出自專輯:Nachtflug(同人專輯,已絕版)
Youtube連結:Nachtflug

やなぎなぎ是我非常喜歡的歌手之一,其歌聲透明清亮表現十分纖細
やなぎなぎ最早由同人發跡,中途曾經短暫以ガゼル名義於ニコニコ動画發表翻唱歌曲等
有關於やなぎなぎ的介紹,可以參考我另一個討論串<a href="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02&t=2846307&p=1">女毒耳機專用動漫音樂推薦</a>

Nachtflug是一首富含幻想樂風,冬天般寒冷音調的音樂
W3000ANV下的Nachtflug,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冰晶般落入腦海中
每一個樂器的聲音都非常的明確且有力,人聲與樂器同時向前且能夠保有立體且寬廣的音場
なぎ的歌唱雖然纖細但卻明確不柔弱,像是有非常強的意志般將自己的主張表達出來

這首歌幾乎是我試聽耳機的必備試聽曲,在密閉式耳罩中我聽過這首歌最漂亮的表現就是W3000ANV
開放式耳罩最好聽的則是AD2000X,比起來W3000ANV的表現明確有力,AD2000X則更加自然寬廣且多了分柔和感

圖檔
やなぎなぎ - ジオメトリア
出自專輯:delightful doomsday(同人專輯,已絕版)
Youtube連結:ジオメトリア

ジオメトリア的曲風類似前首的Nachtflug但有種不同的詮釋方式,開頭なぎ的清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開頭的清唱結束後,音樂隨即進入大量電子樂器與高動態的主調,此時可以充分檢視出耳機是否能夠完美的將人聲與樂器分離
以及耳機在表現電子樂器(打ち込み)的表現

W3000ANV在這點算是非常好,低音的表現洽到好處,電子樂器的表現也不會刺耳,人聲也不會埋沒於樂器之下
對照其他耳機,W1000在樂器的表現上則顯得雜亂且跟不上節拍,AD1000則是在電子樂器的表現上顯得急促且機械
而這首音樂表現最好的則是開放式耳罩的AD2000X,人聲比起W3000ANV稍微靠前,女毒元素更強
足夠的低音以及沒有邊際感的音場表現把電子樂器詮釋到非常完美的等級,這首歌下我會給予AD2000X更高的評價


圖檔
マクロスF - ふなのり(May'n) http://www.youtube.com/v/eBaZ7RffZ7g
出自專輯:マクロスF cosmic cuune

這首歌是我迷上Macross F中sheryl(May'n)的一個很重要關鍵
抑揚的唱腔和純熟的歌唱功力,讓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的時候就無以自拔
這首歌直到目前為止,都是詮釋女聲的一個非常好的範本,也是必備的耳機測試曲
W3000ANV把這首曲子表現得非常的好,完全沒有任何缺點
解析度非常的高,May'n喉嚨的顫動和嘴唇的形狀彷彿都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具體的形狀
AD2000X下這首曲子亦非常的好聽,雖然歌唱的形體並沒有W3000ANV那麼明確但染色和韻味則比起W3000ANV更加的夢幻


圖檔
Linked Horizon - 花が散る世界 http://www.youtube.com/v/8P6n3If5j1g
出自專輯:ブレイブリーデフォルト フライング・フェアリー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一首考驗女高音詮釋的曲子,一開始背景音樂即富含著風聲的場景,對於音場表現也有一定的要求
這首曲子W3000ANV表現得中規中矩,開放感和透明感則是普通的程度
相對的AD2000X則表現的可圈可點,沒有臨界感的音場充分的刻畫出了風聲吹拂的氛圍
對於曲中的女高音詮釋,開放式耳罩的先天優勢下,AD2000X的透明感和通透感的確壓勝W3000ANV
圖檔
EGOIST - 原罪の灯 [embed]http://www.youtube.com/v/HV5z3MOONVg[/embed]
EGOIST - 想いを巡らす100の事象
出自專輯:Extra terrestrial Biological Entities

曲子的一開頭就是女聲的清唱,帶著些許殘響的歌聲考驗著女聲詮釋的成熟度
戴上W3000ANV,一開始就中毒了
聲音彷彿像是有磁性一般,纖細,迴盪且餘韻無窮
雖然這首曲子的錄音方式會讓音場的表現偏小,但最關鍵的女聲表現可以說時無懈可擊

AD2000X下的原罪の灯,女毒的音染不同於W3000ANV,中頻突出且有著中強度的音染
纖細感雖然略輸給W3000ANV,但是女毒的韻味(酥麻感)卻贏過W3000ANV
開放式耳機下的女聲雖然高音的凝聚力和結像完整度輸給W3000ANV
但曲中偏小的音場則得到解放,聲音也變得更自然耐聽

中途總結
W3000ANV是鐵三角五十年來極大成的作品
要聽到最屬於W3000ANV的聲音,恐怕還是要鐵三角的HA5000ANV或是HA5000才能夠達成
若只有W3000ANV,即使配上中高價的前端,恐怕都還是像沒有刀鞘的寶劍般,難以表現出最極致的一面

在DAC系統良好(ex:支援DSD)且使用HA5000下,W3000ANV的實力得以得到充分的綻放
這個聲音絕對能與各廠旗艦相較量,更是難能可貴的密閉式旗艦耳罩
然而比起AD2000X,W3000ANV則是依曲風則各有勝場
基本上AD2000X與W3000ANV的音響性相同,差別的在於音場,樂器,人聲的詮釋方式
這部分真的就屬於個人喜好,我自己也難以斷言哪一隻較為優秀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追求女毒的時代
但是女毒的定義本來就因人而異
在這個當下
能夠勾動你心弦的歌聲,就是屬於自己心中完美的女毒吧

耳擴/播放器搭配評比

待續

W1000/AD2000X/AD1000PRM比較

待續

頻率響應與脈衝響應測試,RMAA測試等

待續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四 5月 16, 2013 10:55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6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52 am

日文文章翻譯區

翻譯前言:
本文版權屬於日本Audio-technica株式会社
本人僅秉持著資訊共享公開的觀點翻譯此文章
若台灣/日本Audio-technica認為此文章不適合發表則本人會於第一時間移除
僅以此文紀念Audio-technica已故的松下秀雄創業社長

---

當鐵三角於耳機事業起步之時

根本三男 氏
指揮開發VM型唱片唱針的傳說中極有能力的技術課長(當時)
作為發明者有著拒絕妥協的個性,細心周到得到許多部下的仰慕
VM型唱片唱針之後接連面對耳機的開發,導向成功並就任董事兼技術部長
退休後的現在也仍位音響產業進貢獻心力


―當初以根本先生為中心開創了本社的耳機事業,請跟我們談談當初鐵三角決定進入耳機業界的契機

根本 最早是因為美國分公司Audio-Technica U.S.Inc.向日本母公司的建議, 當時U.S.Inc的社長是由Elect Voice(EV)公司出身,當時我們公司的VM型唱針以OEM形式賣給EV公司. 也因為這個關係EV社向我們提出了"能不能做做看耳機和麥克風呢?"這樣的提案.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呢?

根本  是1969年(昭和44年)的事情, 當時類比唱盤的唱針是鐵三角的事業支柱, 在美國方面提案之前完全沒有開發耳機的計畫.

―當時的耳機市場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呢?

根本 當時的日本,耳機的定位大多為立體聲音響的附屬品. 當時日本的房間很小而且隔音性多半很差. 為了不要讓大音量干擾到他人所以耳聲道音響多半都會附上耳機. 主要是為了防止漏音為目的而品質和音質反而是次要的.

―對於音響玩家以及業務用途的耳機又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呢?

根本 當時STAX和ELGA兩間公司幾乎獨佔了整個市場, 靜電型的STAX因為解析度高相當的受到玩家的歡迎但是其弱點在於低音. 另一方面ELGA則是製造動圈式耳機. 當時ELGA公司一邊幫NHK以及電電公社等提供業務用的耳機, 另一方面也提供剛剛提到的音響附屬品耳機給各音響廠商.

―當時進入這個市場的勝算有多大?

根本 我以前任職於日本VICTOR(JVC) 當時負責唱針以及耳機的變換器(transducer)開發. 收到美方建議後,我與當時認識的零件商談論後得到了許多協助,最終決定開發鐵三角的耳機.

―當時本公司的主力商品為唱盤的唱針, 同時也生產唱臂. 這些技術對於耳機的開發有所助益嗎?

根本 唱針和耳機有本質上的不同,但在訊號變換器這個部分的技術卻是共通的. 另一方面唱臂是支持我們開發耳機和麥克風的重要原因. 因為唱臂要求高精度的製造, 所有的零件都是機構零件且要求良好外觀,正因為有這樣製作唱臂的經驗, 所以我們在製作耳機和麥克風的時候才能夠製造出精美以及優良機構設計的耳機.

―當時剛進入耳機市場時,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以及有著什麼樣的理想呢?

根本 當時的目標是製作不輸給任何公司的高品質商品所以並不打算製作廉價品. 音質面上我們追求的是不輸靜電耳機的高解像力下同時擁有動圈等級的低音. 當時的開發方針便是開發滿足以上兩個要素的耳機.

―從決定開發到完成為止,花了多少時間呢?

根本 從1969年開始我們開始準備為了開發耳機的量測儀器和製造設備.2年後的1971年我們完成了第一個試作品.更在3年後的1974年完成開發開始著手販賣事宜.

圖檔

―在這之間,開發進行的順利嗎?

根本 我們在聲音的問題上遇到了許多難關. 當初只考慮到耳機本身而在振膜和磁氣回路的成型上不斷的嘗試錯誤, 當無論怎樣嘗試都得不到我們想要的聲音. 在那的時候偶然間我們試著將麥克風的單體放入耳機, 竟然發現發出著高解像力的聲音且低音的量也十分足夠. 當時便決定以此為基底開發耳機.

―麥克風單體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根本 為了實現高解像力,震動零件必須十分的輕巧. 麥克風的單體中震動零件恰巧十分得輕所以剛好符合這個條件.然而,因為靜電型耳機的支持系統非常的曖昧不清所以無法發出足夠的低音. 而鐵三角的耳機則由振膜弦邊支持單體的前後運動. 振膜有效率的震動下能夠發出量足且具有動態感的低音.

―就是值得紀念的AT700系列對吧

根本 並不單純只有聲音好,我們非常執著的依照著剛才提到的方針製作耳機. 舉例來說,讓耳機調整上下位置的時候發出方便確認的聲音,以及方便更換耳套的設計. 如此這般,為了要訴求高精度和高品質的感覺我們下了許多的功夫.

―除此之外,框體採用鋁合金等以現在來說也是非常漂亮的設計呢

根本 因為要製作出不輸給任何廠商的耳機,零件上和製造上都砸下了重本. 也因為這個原因導致變成了高價的商品. 由於當時大家對耳機的看法都還停留在音響系統的附屬配件.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一號機的AT700系列並沒有對公司的業績有太大的幫助.

―但是以此為藍本,在之後讓鐵三角的耳機事業開花結果了吧

根本 鐵三角的耳機事業本格的發展起來的時候是在AT700系列後3年的1977年. 也就是販賣ATH-5,ATH-7,ATH-8的時候. 當時痛苦的不斷嘗試錯誤下,最後決定心臟部的耳機單體完全由公司自己開發,並由成瀬工場生產. 市場也由這個時候開始鐵三角的耳機終於得到了固定的銷量. 耳機事業也從這個時候開始開花結果.

圖檔

―於是成為了現今鐵三角耳機事業的基礎呢,感謝根本前輩的解說

鐵三角AT700發展史-後篇
Root - 起步時徒手摸索, 看到設計圖時抱頭苦惱

圖檔

高井 AT-700系列於1974年登場時,當時日本國內的耳機市場逐漸被認知為針對Hi-fi玩家的商品, 但大多數人還停留在音響系統附屬品的觀念裡. 這些附屬耳機的振膜多半使用紙板, 音質上也並不是非常優良. 而另一方面,在國外由Du Pont公司開發的聚酯振膜和PET振膜開啟了在耳機上使用高分子振膜的風潮.
使用高分子振膜的SENNHEISER HD414登場後,因為其優良的音質,使的HD414成為當時世界上音質最好的旗艦耳機之一. 除此之外美國的KOSS公司等也於同時間開始用使用PET振膜. 相對於國外,當時日本國內的多數廠商都還沒有針對耳機系統施以適切的設計與精密加工的能力, 國內廠商所製造的耳機都還是以紙板振膜為主.

當時因為我們公司的AT-700系列採用了當年喇叭動圈上最新素材的PET振膜,所以能夠發出廣音域且高音質的聲音. 在當年,雖然日本國內的高級機市場被STAX的靜電型耳機所佔據, 但因為AT-700系列的新素材振膜和高音質設計,除了讓AT-700足以有對抗STAX的地位外,也成功塑造了動圈高品質耳機的成功典範.

圖檔

宮田 當時價格也很昂貴啊,從一開始就是打算開發高級機種嗎?
高井 當時的松下秀雄社長(現、相談役)曾說「音響的入口與出口是把訊號藉由機械轉換為電位訊號,以及把電位訊號轉換為音響訊號的過程. 這部分非常重要且要求精細度. 我們公司就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吧!」
本公司從唱盤的唱針製造出發,公司內部對於變換器上有足夠的知識以及經驗, 以及當時也也有製作唱臂的關係,所以也保有了精密加工的技術. 所以當時公司拓展道耳機界其實是非常自然的, 正因為有著唱針和唱臂的技術底子, 所以才能夠在剛開始就製造出讓世界的音響玩家都能夠認同的商品

宮田 對於音響系統中變換器的堅持,是本公司的傳統與財產

高井 AT-700系列的開發,如同之前根本前輩所提到的,當時是克服了許多困難終於才得以商品化的. 在之後的ATH-3,4,5販賣的時候生產技術也得以提升. 也確立了市場上對於本公司耳機的評價.

米之井 當時支撐耳機所使用的支架是使用金屬材質. 我從1976年的夏天開始在鐵三角任職. 但在這之前任職於其他公司並有參與耳機的設計. 當時就想著是否能夠把這部分改為樹脂材質或是完全不一樣的設計. 當時也曾經多次提案但得到的答案總是「樹脂材質材質容易斷裂還是算了吧」,然而在進入鐵三角任職之後被告知「我們鐵三角不如嘗試看看吧」,於是這個長年醞釀的構想終於得以在ATH-3,4,5上開花結果. 以現在來說塑膠製支架非常理所當然的被大多數耳機所採用,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圖檔

小澤 所以塑膠支架是由本公司第一個開發的嗎?

米之井 據我所知當時國內並沒有其他廠商採用相同做法。
高井 當時從米之井那裏接收了旗艦機種的ATH-7/8系列後,看到設計圖我當時簡直是抱頭苦惱. 調整長短的機構中途有著角度變化, 代表著以3度空間為設計的零件必須畫成平面的設計圖. 當時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的3D CAD設計軟體. 實作上上根本沒有辦法以2度空間的平面圖來詮釋. 在那時候以每個段落為分隔畫出多張設計圖的方式勉強解決. 但缺點是難以了解整體的構造. 導致與零件製造商不知道討論了幾次最終才得以成功製造, 零件製造商也說這種東西不會再做第二次. 在後續的產品中我們廢除了一體成型的設計耳改成製造出多個零件然後組裝的折衷方法.

米之井 在這之前的耳機的左右邊都是處於平行的關係. 對於耳朵的角度有著若干的偏離. 以理論上來說耳機必須要隨著耳朵的角度傾斜才行. 特別是耳掛式的耳機更是如此. 難得我們採用了高自由度的塑料支架,於是我們廢止了使用單一軸承的旋轉設計. 讓滑動部(調整單體位置高低的零件)與支架部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對耳朵的角度傾斜.
初代的700系列是以「AT」為型號, 而之後的ATH-5、ATH-7、ATH-8開始則使用「ATH」為型號. 鐵三角有著各種種類的商品,當時決定耳機以「ATH」命名,這個命名方法也延續到現在
※譯註:ATH應為Audio-Technica Headphone的簡寫

翻譯前言:
本文版權屬於日本Audio-technica株式会社
本人僅秉持著資訊共享公開的觀點翻譯此文章
若台灣/日本Audio-technica認為此文章不適合發表則本人會於第一時間移除
僅以此文紀念Audio-technica所有W系列耳機

---
座談會:坐在一起談吧,ATH耳罩式耳機開拓史

高井義典 品質保證課經理
宮田光雄 技術部四課經理
小澤博道 技術部二課經理
米之井公夫 YONENOI設計代表取締役(社長)
齊藤里司 YONENOI設計取締役(董事)

W Series 在木製框體中找到更為自然音色的世界

宮田 木製的W系列一號機 ATH-W10VTG是由我和小澤一起開發的,當時其他公司雖然也有木製框體的耳機,但價格要30萬日圓非常昂貴.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想著是否能夠做平價一點的機種.首先我們將ATH-911改為Wing-Supoort然後將框體改為木製(原意:把木頭貼上去?木片?),以此完成了製作試作機.

[img]http://www.audio-technica.co.jp/atj/legend_ath/zadankai/img/p_32.jpg]

小澤 我是1990年進入公司,約有6年間擔任OEM耳機的設計.當時是第一次設計市販製品的ATH-W10VTG
宮田 當時將試作機拿給販賣店看後得到了非常好的評價,於是當時就拜託米之井設計外觀.雖然當初提案的計劃是以約2萬日為賣價,但仔細討論的結果決定以Audio-technica的最高級機種為定位,價格訂在3萬多日圓左右. 但實際開發才知道完全不合成本最後定價只好改為3萬8千日圓.木頭的材質在討論後的結果,最終採用飛騨高山産的水目櫻為材料.理由是音質優秀,加工容易加上取得也容易.當時合於所有條件的就是櫻花木.另外一點由於木工工廠對於這種木材有大量存貨也是原因之一,木頭在採伐後要放上半年才能夠作為加工使用.如果從0開始製作的話無法趕上販賣的進度.

圖檔
在製品化量產之際,原本木工師傅說每個月最多只能做50到60個.我們原本想因為售價很高所以這樣應該也就夠了,沒想到實際販賣後一個月賣了快一千隻.為此我們還被木工師傅罵說:怎麼跟當初講的不一樣. 在我們努力懇求之下才願意幫我們趕工. ATH-W10VTG這個商品從雜誌社那裏得到了許多的獎項.實際上開發的時候在較調音質上吃了許多的苦頭.原本我們只是想除了使用木製框體外其他部分跟ATH-A10一樣就好了.實際開發下去才發現並沒有想像的順利.重新檢討了細部的內部結構和震膜的設計.最終調整成同時帶有豐富的低頻與纖細音感的音色(金字塔型的平衡設計).

宮田 接著發表的機種ATH-W10LTD是限定品,若以酒來比喻就像是大吟醸般的存在.木製框體的材質也從水目櫻變更為淺田櫻.當初的企劃為賣價5萬日圓限定2000台.但商品從10月開始出貨結果在年內就已經賣完了.

宮田 ATH-W11JPN則是使用了日本傳統工藝的上漆,當時到松下相談役家裡拜訪時發現到塗有越前漆的喇叭框體,當時從松下相談役得到[/img]
小澤 在這之後的ATH-W100是我感慨非常深的製品,理論上背後的反射區(back cavity)越大共振的頻率會越低,也越能夠加強低音 - 喇叭單體的理論是如此教我們的,但實際做了之後發現把反射區擴大後音壓變低反而變成低音出不來.對於我個人來說反而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聲音,但卻有點跟W系列的理念背道而馳了.這件事情對於我來說成了思考製作耳機這件事情上的轉機,例如在這之後便以"一個大房間和一個小房間"為idea設計雙加壓室的方式,也就是後來的D.A.D.S構造.

宮田 以公司創立40周年記念製品為概念做出最棒的東西,因此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加以開發便是ATH-W2002.先設定了10萬日圓這個價格,為了合於其身價我們用上了所有能夠用的東西.最終以淺田櫻塗上越前漆,以同樣方法加工的耳機擴大機AT-HA2002也於同時販賣,同樣也獲得了相當好的評價.

小澤 有別於木頭的魅力,皮革也有著觸感隨著使用漸漸變的熟悉的特殊風格.因此有了推出皮革的製品吧這樣的企劃.又想著反正都要使用皮革了不如就用一流的皮革,最終決定採用提供英國皇家御用物品,同時英國的高級車座椅也加以採用的Connolly公司製品.為了要讓皮革的整體完成性更加完美,我們更選擇在整個耳機最後在英國加工.而集成這一切都就是ATH-L3000.由於直接把皮革貼在木頭上無法兼顧柔軟的皮製觸感所以在中間加入了若干緩衝材料.

圖檔

小澤 在ATH-W5000上,採用了黒檀木取代櫻花木,採用黒檀木的構想在當初企劃木頭耳機的時候就有考慮過.在當時因為黒檀木過硬無法加工.在木頭框體耳機商品化邁入第十年之際。總算成功做出了採用黒檀木的耳機.

ATH開發秘話第二彈
翻譯前言:
本文版權屬於日本Audio-technica株式会社
本人僅秉持著資訊共享公開的觀點翻譯此文章
若台灣/日本Audio-technica認為此文章不適合發表則本人會於第一時間移除

A Series, AD Series 以世界最高品質為目標,歷時五年開發的大口徑53mm單體

宮田 從新式密閉型耳機潮流中所孕育出的就是53mm的單體.最初搭載53mm單體的製品是ATH-A10.在此之前耳罩式耳機中最大的單體為SONY的50mm單體.當時為了要做的比SONY更大且聲音更好,所以有了開發53mm單體的企畫.我們從1989年開始著手53mm單體的開發.到1994年商品化之間花了長達五年的時間.經由不斷的實驗振動板(振膜)的厚度,形狀以及接著劑等構造,最後終於達到了目前為止所無人能及的-銳利且分明的音像,我們深信這樣的聲音可以製造出通用於全世界的優秀耳機,於是正式在ATH-A10上使用.

圖檔

53mm的單體在技術面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嘗試與調整,以往的耳機的單體幾乎都是採用PET膠膜成型的振動版上貼上空心線圈(翻譯待確認)的形式,然而在53mm單體上我們並不採用這個作法,我們改用線圈纏繞於線圈筒(Bobbin)上的方式來達到輕量化的效果.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這樣做,因為線圈纏繞於線圈筒上時可以針對磁氣回路效率最高的地方纏繞,藉以達到輕量化的效果.以往為了提高磁氣回路的效率我們只能使用鋁導線,而這次的改善讓我們得以使用音質較佳的銅線的緣故,對於音質飛躍性的改善上有很大的貢獻.最初由ATH-A10開始使用53mm單體後逐漸發展而成A系列的家族.當初開發53mm單體時曾經想過製造世界最大口徑的單體,我想或許到現在都還是世界最大吧(註:2007年時)

Wing-support結構也是劃時代的提案之一,當初是米之井於1991年提案以翼狀支撐結構來讓戴耳機時不用調整長度.雖然這個點子非常的有趣,但在當時因為Wing-support的零件會卡到頭部穿戴時並不舒服所以整個計畫便頓挫了.不過在這之後的某個時候,我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讓耳機全體不要移動只讓上部支撐零件移動的點子.

米之井 當時我們不斷想著是否能有把耳罩式耳機直接戴在頭上就可以自動調整為最佳位置的構造,正因為有這樣的背景因素所以在提案這個製品時(ATH-A10),偶然間遇到了宮田先生這樣堅持的技術者幫我們把這個想法成功實現了.

宮田 我們第一次在ATH-A10上使用鈦作為反射框體,鈦是有著非常高強度的材質但是卻非常難以加工,加上原料成本也十分高昂.在當時只有少數的高級相機有使用,在耳機上可說是絕無僅有.弊公司在當初也是初次嘗試,開發時一直難以找出正確的加工方法吃了不少的苦頭,最後終於完成兼顧輕薄也高剛性的反射框體.

圖檔

米之井 A系列也採用了無頭帶的新設計,對於完全包覆耳朵的大型耳罩式耳機來說,耳機與耳朵的距離可以由耳套(Ear Pad)來調整所以我們覺得拿掉也沒有關係.而省掉頭帶設計後便可以設計成更為簡約的造型.

宮田 雖然不是不能了解設計師的意向為取消頭帶讓整體看起來比較清爽.但對於開發側而言卻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試作了幾次發現不是浮在耳垂上要不是就是下方產生空間十分難以調整,最後我們以0.5度單位微調終於能夠實現這個設計.雖然吃了很多苦頭,但是最終實現了在雖然無頭帶卻不需要調整就可以適合從小孩到大人的方便設計.

圖檔

宮田 從1997年左右開始,各公司都開始逐漸推出半開放和半密閉的耳機.當時我們並不想採用這種半吊子的做法.開放式和密閉式各有各的優點.所以我們決定明確的分出開放式與密閉式的兩個路線並讓之共存.以及開發出低價格帶到高級機種的一系列產品. 我們以A系列密閉式耳罩為基底重新開發全開放試用的專用53mm單體,最後完成了ATH-AD10和AD9.

宮田 使用上大型的53mm單體後無論怎麼改善耳機本體的重量都會變重,如果考量到配戴感的話必須要盡可能的輕量化.ATH-AD10為了要滿足這兩個相反的需求耳機框架採用比鋁更輕的鑄造成型的鎂金屬製作.

小澤 ATH-AD9,10在洞洞板(框體外側)中心呈現缽狀.以聲音來說這樣的效果其實是不佳的.對此我一直有些介意.而第二代的ATH-AD2000時便解決了這個問題.

圖檔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3:0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4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53 am

耳機試聽心得

Audio-technica

今天去新宿Bic Camera聽了一些耳機
說實在讓我蠻驚訝的,這裡竟然大方的把CK100PRO和CKW1000ANV同時拿出來讓人試聽

簡略感想如下
CK100PRO:
好!好!好!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動鐵耳道,細膩的高音超高的解析度超強的透明感
瞬間就把MDR-EX1000打趴了!
CK100PRO聽起來像是FXD70的全面進化版,三頻均衡不拖泥帶水,音場明確沒有任何缺點
現場不信邪的不斷換MDR-EX1000相互比較,但無論用什麼曲目怎麼比都是EX1000狂輸
原本以為耳道在怎麼樣也有其限度,沒想到CK100PRO讓我徹底改觀
CK100PRO的調音十分類似AD1000,但低頻比AD1000更充沛,更佳的三頻均衡
自己的感覺,CK100PRO是以耳道之姿達到了與次旗艦耳罩同等音質的怪物產品
整體而言,CK100PRO比起同價格帶的對手 - EX1000, SE535, W4R..etc
更佳的高解析度,明亮,透明感更強,定位清楚,低頻不過分渲染
看來我這兩天就會買一副

ATH-CK100PRO
空間感:★★★★
低頻:★★★★☆
中頻:★★★★★
高頻:★★★★★
分解能:★★★★★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8

CKW1000ANV:
果然CKM的影子還在,中頻呈現一種特有的空泛性,高音刺耳,不與置評

ATH-CKW1000ANV
空間感:★★★★
低頻:★★★
中頻:★★★
高頻:★★★★
分解能:★★★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8.6

ATH-M50:
好東西!的確跟大加推薦的一樣監聽走向三頻均衡,高頻延伸好,考量道售價算是CP值略高

ATH-M50
空間感:★★★★
低頻:★★★★
中頻:★★★★
高頻:★★★★
分解能:★★★★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3

ATH-PRO700MK2ANV:
爛東西,音染染過頭高頻延伸普通解析度普通,這也算50周年紀念商品!?

空間感:★★★★
低頻:★★★
中頻:★★★
高頻:★★★
分解能:★★★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8.3

----------------------------------------
AT-PHA05BT
最後一個是鐵三角的無線藍芽A2DP隨身耳擴AT-PHA05BT
官方載明的輸出功率為30mW/CH,想說是否能夠做為Sony MW600的升級品於是就試了一下
測試平台為Sony Xpreia GX(TX日本型號)+ATH-CK100PRO
但結果令人非常的失望,缺點列舉如下
1.底噪強烈,音量為0的情況下仍然聽到明顯的底噪,而且測試環境為普通有人談話且有背景音樂的室內並不是特別安靜的環境
2.解析度普通偏下,雖然因為A2DP限制為384KBps的傳輸速度,但與手機直插相比較仍然明顯的感受到細節喪失嚴重,當然此部分關係到手機與接收器兩方Codec的優良與否,但聽感上確實非常糟糕
3.推力普通,以ATH-AD1000測試時並無感受到與隨身裝置有任何差異
以功能而言,這台藍芽接收器並沒有任何缺點,體機比MW600大台許多是真的
但以音質而言,透過這台聽音樂無疑是糟蹋手上的旗艦耳機,個人給予極低評價

-----------------------------------------
AD2000X/AD1000X/ESW11LTD第一手視聽:秋のヘッドホン祭



這陣子太忙很多留言都無法回覆很抱歉
今天也是匆匆去了兩個小時,只能重點聽幾個攤位
當然主角就是放在ATH-AD2000X,AD1000X和ESW11LTD身上

時間實在挪不出來所以很多部分請大家看圖說故事
音質簡評一下

ATH-AD2000X
音場比AD2000稍大,聲音走向與AD2000十分近似,但高音延伸比AD2000更亮,與AD1000X/AD1000相當
用上パーメンジュール合金導體後,聲音的純厚感和解析度都非同小可
拿掉了該死的記憶合金,但因為耳罩才質的改變所以並沒有損失低音,中頻的渲染與共鳴依舊,音場比AD1000X來的稍窄,仍有歌手在耳邊唱歌的感覺

ATH-AD1000X
音場比AD1000大很多,女毒少了一半,低音多了一半,但仍然是AD1000同一個系統的聲音,包圍感輸AD1000但音場的開闊感的確讓人感到時代的進步。其他依舊,是AD1000的延續性作品
整體音質,應該是比MDR-MA900好上一大截吧

ATH-ESW11LTD
小道消息:這隻與W3000ANV同單體(不是我說的,現場ATH RD說的)
比起W3000ANV,ESW11LTD顯得音場窄,中低音解析度不佳(相對於W3000ANV而言),但高音延伸解析度極佳與ESW9根本不是同個等級的東西,中低音解析度不佳在於反響區域以及耳罩設計與大小的限制。讓人感到小耳罩有其天限,就算用上パーメンジュール也無能為力
結論,這隻不會買。趁還有機會去收W3000ANV

其他小道消息&感想
AD900X與AD1000X同單體(不是我說的,現場ATH RD說的),但因為線圈以及訊號線材質導致高音的纖細度輸AD1000
AD700X沒有AD700的老鐵女毒了,是一隻高音會刺耳的垃圾耳機
為什麼現場的HA5000這麼亮這麼漂亮,看來是時候把家裡的再擦一擦了

結論
ATH-AD2000X:聲音介於AD2000與AD1000PRM之間,收不到AD1000PRM的就買這隻準沒錯
ATH-AD1000X:見仁見智,最好AD1000也試聽一下喜歡哪隻買哪隻,這隻女毒確實是少了些
ATH-ESW11LTD:遠勝過ESW9,但仍達不到我心中的合格標準,我不打算買了

就這樣,其他攤位的心得再補
另外Hifiman 901和萌音Monet我沒聽,不要問我聽

SONY

SONY MDR-1R/1RBT/1RNC全系列試聽
今天有事去了趟橫濱,中途經過的新橫濱駅剛有間還算有規模的Bic Camera,於是利用短暫的停留時間重新聽了一次MDR-1系列耳機

這次一口氣把三隻全聽了,順便比較其中的不同
先說結論,如果沒有藍芽或是降噪需求的話直接買MDR-1R會是最划算且音質最好的選擇
有拍了一些圖,但是忘了帶讀卡器回家再補

使用器材SONY NW-Z1070直推MDR-1R
音場適中(以小耳罩來說算是大),三頻均衡,低音表現適中雖然沒有如XB1000/XB90EX般的震撼低音,但量與質皆屬良好,中音表現可圈可點女聲詮釋韻味十足(SONY女毒),高音延伸尚稱漂亮但可惜通透感(透明感)稍嫌不足,整體音色與旗艦耳道MDR-EX1000非常相近但比起EX1000,MDR-1R在音響性上較為優秀,音場定位的描寫上也較為立體,且大單體的優勢聲音顯得較為溫潤且耐聽。

空間感:★★★☆
空間定位方式:立體定位,以撥放器直推時腦內定為感並不嚴重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力:★★★★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4

SONY MDR-1RBT
1RBT為了補正經由A2DP 384KBps的及時破壞性壓縮,採用了S-Master的內建耳擴以及DSEE的高頻修復技術,以原理來說幾乎等於內建了一台上一世代的Walkman A系列核心在耳機裡,是這次我非常有興趣的機種
測試同樣使用NW-Z1070,但使用藍芽連接音質上,全音域解析度皆較1R直接連接時劣化許多,我想這是藍芽A2DP的死穴只有等下一代Lossless Wireless Audio傳輸技術普及才會有解
而音色上,使用S-Master驅動的MDR-1RBT顯得較為清亮,中頻低頻沒有1R來的豐潤,高頻延伸則乍聽與1R無異,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壓縮訊源的解細度喪失,這種喪失感非常強烈遠大於WAV和320KBps CBR MP3的差別,同一首曲子的聽感甚至比192kBps MP3還要來的更糟糕,當然這部分取決於行動裝置Codec的優劣性,但以音樂播

放棄為主要設計的NW-Z1070應不會使用太差的方案,固這部分可說是藍芽的天限
而底噪部分測試環境於普通有背景撥放的室內是聽不出來的
結論,除非有強烈的無線需求否則個人並不推薦MDR-1RBT,購買MDR-1R後額外採買短線和藍芽A2DP接收器或許是兼顧音質和便利性的選擇

空間感:★★★☆
空間定位方式:立體定位,以撥放器直推時腦內定為感並不嚴重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力:★★★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0

SONY MDR-1RNC
與MDR-Z1000同樣大小的50mm液晶震模,我想這就是1RNC的最大賣點,同樣內建S-Master全數位擴大器和DSEE高頻修復技術,1R系列中最高的售價和最大的框體讓1RNC成為了1R系列中的旗艦(?)
結論:正好相反這隻音質最差!
問題在於1RNC的音樂編碼路徑,為了要達到1RNC的最大賣點-數位降噪,所以1RNC把類比輸入信號先經過一次AD轉換成數位訊號,同時間將數位訊號與降噪反饋用音頻加以數位混音,最後再交由S-Master數位耳擴輸出如果以一般撥放器來看,則音樂路徑則為 Digital->DAC->AMP->ADC->DSP->DAC/AMP(S-Master)->耳機
多個香爐多隻鬼,果然呈現在音質上變成了全音域解析度大幅下降,有種摀起耳朵聽音樂般的強烈籠罩感
而且高頻的延伸和透明感幾乎完全消失,我想會在1RNC上用上DSEE多少也是有想在高頻加料拯救這種致命缺陷的用意.低頻中頻沒有特別之處,或許是解析度下降太過於強烈聽起來像是5000日圓耳罩的表現
但1RNC也不是沒有優點,此時1RNC用上50mm液晶震膜畢竟有其優勢,音場表現的寬廣度和定位性確實優於1R/1RBT
老實說,我相信若1RNC若願意提供數位輸入(USB/光纖)且手動選擇降噪DSP是否開啟的話,這一切的缺點都可以徹底改善,但以我了解SONY是不會一次把完全解決方案丟出來的
另外1RNC耳機在同系列最重,框體也較1R/1RBT來的大已經不太能稱做為隨身耳罩

空間感:★★★★☆
空間定位方式:立體定位,前後左右均寬廣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力:★★☆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8.5

總結
MDR-1R最值得推薦,音質比起鐵三角ATH-ESW11LTD除了高頻延伸外幾乎全面勝出,且價格也是該系種最實惠其實SONY很簡單就可以把1R/1RBT/1RNC三款合一且不會有音質損失的問題,只要把USB DAC功能內建即可...但以往SONY從來沒有推出以光纖或是USB連結的耳機,我想這種做法並不符合SONY的政策吧

參考
ATH-ESW11LTD試聽評等

ATH-ESW11LTD
空間感:★★★
空間定位方式:定位平面,有歌手在耳邊唱歌的感覺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力:★★★☆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1
---------------------------------------------------
MDR-1R簡單試聽

SONY大樓圖

eイヤホン後跑到銀座SONY大樓試聽MDR-1R, IR-BT和NC我直覺聲音不會更好就沒試聽了
反覆試聽的感想,覺得聲音跟EX1000實在是太像,簡直就是耳罩版的EX1000
解析度良好,音場良好(以密閉性中型耳罩來說),聲音表現非常的SONY
但老實說以2萬日圓價位的耳罩是少了些經驗感,或許跟我長期擁有EX1000所以感受不到1R特別過人之處也不一定
但若實賣售價來到1萬5000日圓左右的話,擁有這個聲音的MDR-1R算是非常的超值
MDR-1R若跟自家的MDR-MA900相比,那除了音場的寬廣度外1R應該是大獲全勝的

---------------------------------------------------
昨天晚上去家裡附近電器店聽了XBA-40/30和藍芽耳擴AT-PHA05BT
簡單說一下感想

XBA-40
比XBA-4SL好太太太多了
XBA-40三頻均衡,音場非常大,雖然有兩個低音單體但是低音不會過於搶眼
反而是次低頻的震撼力有被加強,低音的走向有一點類似收斂版的MDR-XB90EX
解析度高,高頻的詮釋力凝聚力皆良好,唯一的缺點是女聲中頻的銜接略有破綻
這種破綻出現於女中音歌唱時聽的到動鐵單體振動的附帶音,會有種不自然的感受
XBA-40整體的調音與MDR-EX1000非常相似,但深入比較則EX1000聲音較為自然,女聲韻味較為濃厚.如果硬要說起來EX1000的女毒成分高於XBA-40,但若評比全音域的解像力,則XBA-40較為清晰,透明感較強

聽了一個小時下來,EX1000仍勉強保住SONY耳道旗艦的王座
但XBA-40不容小覷,十足以作為SONY次旗艦的典範,非常適合EX600使用者升級

SONY MDR-XBA-40
空間感:★★★★★
低頻:★★★★☆
中頻:★★★☆
高頻:★★★★☆
分解能:★★★★☆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5

SONY MDR-EX1000
空間感:★★★★★
低頻:★★★★
中頻:★★★★☆
高頻:★★★★☆
分解能:★★★★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6

XBA-30
調音與XBA-40非常相像,但音場較小,低音較為平實(沒有震撼感),解析度同樣良好
XBA-40與XBA-30差距就如同EX1000和EX510差距,兩者調音相同但差在音場和細部詮釋
不過XBA-30的價錢只與XBA-40差1/4,因此強烈建議略過此型號直上XBA-40

SONY MDR-XBA-30
空間感:★★★
低頻:★★★★
中頻:★★★☆
高頻:★★★★
分解能:★★★★☆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3


以上
個人感想XBA-1/2/3/4根本是急就章的失敗作,調音工程還沒完成的情況下就硬推出來的半成品
同樣的MDR-MA900亦是,但XBA-30/40則有著相當高的完成度,果然對於Hi-fi產品來說三年磨一劍的時間充裕性非常重要,過去XBA-1/2/3/4被我嫌棄,但這次XBA-30/40我則非常正面看待
我相信中間的差異絕對不是OFC線換成PCOCC這麼單純,單體的放置位置,單體本身的結構應該都有被若干變更

DENON, JVC

Others

耳擴・DAC試聽心得

Fostex HP-A8

昨天再跑去秋葉原eイヤホン試聽FOSTEX HP-A8和幾款耳機
自己也帶了ATH-W1000和ATH-AD2000去
店裡我沒拍照,但去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那裏的DAC試聽區的構成是一台DELL的筆電,黑底綠字的Foobar2000,左邊一台A8接一隻TH900右邊兩台更貴的系統(DAC1000?)。懷疑我寫空氣耳機文的人不如回家照照鏡子看自己長什麼德性

對比的系統是現場AT-HA26D
老實說A8和HA26D是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主要來自於OPAMP端推力以及種類所造成的差別
但是聲音的走向極為相近,我必須要不斷換耳機100%聚精會神下才能夠聽的出差別
只要過了10分鐘,我就已經忘掉兩者到底有什麼差別
另外測試環境都是 192kHz/24Bit/光纖/Foobar2000/SoX Resampler
由於我只有鐵家的耳機,所以就完全不考慮購入A8,因為給我帶來的印象改變真的太小
有些人很看不起ATH的小擴AT-HA26D,但我覺得它至少在推低組耳機上絕對足以勝任,幾乎完全沒有底噪,原因忠實性極佳並沒有特殊的染色,想要冷聲或是暖聲請自行調EQ(其實這才是對的,DAC和AMP本來就不該當作調音工具,DAC和AMP應該要改善的是解析度,分離度以及音場的定位性)
且官方推薦AT-HA26D的耳機就是自家ATH-A2000X,拿它推AD2000,W1000並沒有對不起這些耳機

另外順便試聽了MDR-SA3000, ATH-A900Ti和ATH-A1000
A900Ti聲線較細較偏高音,走向介於W1000和A1000之間
A1000則和換了HP-A1000的A900沒有任何差別,音染漂亮更為女毒
MDR-SA3000高音解析非常可怕,在良好系統下的表現不俗,但低音詮釋較為生冷
原本想測AD1000PRM的,但是賣掉了沒辦法
覺得A900Ti像是封閉版的AD1000,下次去如果還沒賣掉可能會帶回家

--------------------------------------
Luxman DA100試聽感想

今天到eイヤホン,P1u和DA-200都沒有貨,只聽到了DA-100所以稍微寫一下感想
就當作初次接觸Luxman的聲底吧
其實我今天出門後才看到Kasanagi大的指令,所有耳罩式耳機都被我放在家裡
背包中只有EX1000和CK100PRO
硬著頭皮到了eイヤホン,只好跟情求店員拿出一隻中古的AD1000配上DA-100來測試
老實說我在eイヤホン砸的錢遠不及FUJIYA多但卻一直麻煩店員
早知道去年哪隻品像不美但便宜的A900LTD應該心一橫帶回家才對



首先我花了一些時間設定foobar2000,先把輸出固定為96KHz/24Bit,PPHS Resampler也設到96kHz Ultramode
WASAPI裝上去,然後為了聽自己常聽的音樂於是又把NW-Z1070以隨身碟模式接上視聽用的NB
我總覺得後面傳來殺意的眼神,但我可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聽聽看LUXMAN聲底到底是何方神聖

初聽感想...這...好像不是AD1000的聲音,如果說SONY隨身聽的音調是染色加味精,那DA-100的音調可以說是泡麵調味包整包下去
街上DA-100的AD1000,音像與音像的銜接變的非常不明顯,這種不明顯法很奇妙...聽起來像是解析度的大幅降低,但仔細聽又不太像
聲音的刺激感大幅下降,原本聲音的輪廓像是消失了一般,高音的明確輪廓感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虛幻飄渺的風格
這種音感我找的最適合的形容詞是 霧裡看花
就像走在大霧的街道,勉強能夠看清事物的輪廓,但卻覺得一切都染上虛無飄渺的白色
如果是普通的解析度降低,那就像眼鏡拿下來看到模糊的景色一樣
另外接上DA-100後AD1000的低頻有被大幅度的加強,原本AD1000是不調EQ低頻不會出來的耳機
但是接上DA-100後我卻覺得完全沒有低音不足的感觸
但是相反的在高音延伸上,AD1000的特性卻完全被DA-100強烈的個性給掩蓋掉了
換句話說美音系的AD1000高頻延伸完全不見了,聽起來頗像是AKG的聲音
音場大小似乎沒有改變,但是音場的表現方式改變了...聲音變得像是從沒有特定方位傳來的感覺,定位感消失了
另外DA-100有兩種Digital Filter,兩種我都試了覺得中間有若干差異,但這種差異很難以言語解釋
聽了幾首曲子後我心中強烈的感覺,這不是AD1000(打滾)



剛好旁邊就有台FOSTEX HP-A8,換上一聽...我所熟悉的AD1000回來了
清晰,透明且輪廓極為分明的音像,歷歷分明的呈現在腦海中
低音沒被加料的情況下果然是不足了,但高音的解像力表現的在同價位耳罩中幾乎無懈可擊
老實說HP-A8的聲音真的跟AT-HA26D好像,至少我插上AD1000測試時真的有像到一種可怕的程度
如果硬要說差異的話,似乎AT-HA26D中頻稍微浮一點然後高頻稍微雜一點點,其他真的差異小到難以分別

原本我心中思考是否要拿HP-A8當作支援原生DSD的DAC,加上Kasanagi大推薦我去聽的Luxman DA-200
但這次聽了DA-100覺得Luxman的聲音似乎不是我的菜
而我現有2nd系統下聽起來的聲音跟HP-A8幾乎無差別
所以這兩台都暫時從我名單中拿掉了
其他就有空再試吧

突然覺得是不是該寫一篇W1000+HA5000的心得來毒人一下?

-----------------------------------
SONY PHA-1簡單試聽

SONY PHA-1 簡單試聽

這次試聽只有用到AMP部,DAC沒有測到
音源由SONY NW-Z1070 Phone-Out給PHA-1
測試耳機為當時帶去的MDR-EX1000和ATH-AD1000



以結論來說,這是一台相當了不起的隨身擴
了不起到我實在是聽不出來經過耳擴後所產生的解像度喪失
甚至我還覺得解像度變高了

就好比我手上有Fiio E17,拿Walkman LineOut的音源經過E17再接耳罩
音場和三頻均有改善,但解析度仔細聽一定是不如Walkman直插的
我曾經拿過EX1000接E17,對於解析度相當要求的EX1000當時我便覺得解析度喪失造成音響性下降
但是透過AUX IN的情況下我拿EX1000接PHA1卻沒有任何解像度喪失的感覺
光是這點,就足以證明PHA1的AMP部有多麼的優秀

MDR-EX1000測試

EX1000接上PHA1後改善了低頻以及高頻的凝聚力,但這個改善並不算很大
因為EX1000和NW-Z1070本來就是非常適合的組合
Z1070接EX1000時低音顯得較為鬆散,不知是否PHA1有染色的關係接上EX1000後有低頻變緊實強勁的錯覺(為了把iPod白開水音強制轉換成SONY音場?)
高頻本身差異不大,但足夠的功率將樂器和人聲分離的更好

ATH-AD1000測試

聲音相當良好,其實我私心覺得SONY訊源配ATH耳機一直都是絕配組合
因為SONY訊源多強調低音,而ATH耳機多強調中高音配在一起就剛好三頻均衡了(笑)
PHA1+AD1000的測試,讓我不免拿起AD1000+HA5000的組合來比較,當然這樣一比就不用完了
但結果算是相當良好,我也很難說到底哪裡好,但總之就是聽不到缺點的聲音

PHA-1初聽感想
低音有若干加強(SONY最喜歡低音偷加料)
AMP部解析度非常高,給予最高評價
重量有點重,以隨身擴來說算是非常重的等級
由於DAC部沒有時間測試,所以暫時不給予評等

隨身播放器試聽心得

SONY Walkman A857與A867的試聽比較感想

其實並不是故意打日文,而是這是我寫在另一個日本討論區的文章我只是把自己文章轉載過來而已
看來大家有點興趣,我就把重要的部分翻譯出來看看
其實前面已經有前輩提到重點了
我自己準備WAV檔灌到店家的A867裡面試聽,這部分我後來詢問過店員是OK的

一開始我先拿MDR-EX600輪流試聽
我自己的A857和店家的A867同時撥放同一首歌,耳機頭交互插拔直接比較
以EX600來說,我分不太出A867和A857的高下
大概是EX600解析能力的界限的關係,我只感覺到聲音走向不同
A857是平坦,冷靜的聲音(相較性的冷底),高音非常清澈,中音有些薄,低音則是有恰到好處
音場稍廣,人聲稍微有些距離
而A867則較為偏低頻,整體上來說是熱情的聲音,高音滑順但沒有A857的俐落感,中頻厚實,低音偏強
音場稍窄,人聲非常突出像是在耳朵旁唱歌的感覺
另外一提,所有效果器皆為關閉狀態(VPT,DSEE,EQ等)
如果硬要說的話,A867適合爵士和純人聲的歌曲,而A857較適合動慢歌曲,唇音樂,歌劇等。
以解析度來說A867大概有比較好,底噪也稍微好些
但以EX600來說,A867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讓我有點小失望
雖然這樣說,但前代機王的A857也是相當不錯的播放器,結果如此也並不讓我意外

在這之後以半實驗的心情,想說A857可不可以靠調整EQ來產生接近A867的聲音
結論是搞不好真的可以www
以我自己的感受,A857的EQ設定為Clear Bass +1、0.4KHz +1、1.0KHz +1後聲音十分接近A867
特別是在爵士女聲的時候非常的相像
0.4KHz +1我並不確定是否必要,看曲調整
整體而言,增加0.4KHz和1.0KHz的EQ會使音場變窄人聲向前且變亮,減少則會讓音場變廣人聲退後
但即使調整了EQ,A857的聲音終究還是跟A867不同的,實際上調整EQ後A857會有稍微的壟罩感,透明度會稍輸A867
不過我可以確定的是,A867有預設把Clear Bass設定+1(強制設定無法取消)
是否因為想讓大家感受到Clear Bass的優秀而故意這樣做不得而知
但是缺點是低音有點太多了,而且Clear Bass並不能設定為-1調回來

最後
果然還是別做調EQ這種小把戲
以A857和A867原本的聲音,配上旗艦ATH-AD2000來做最終勝負吧

以ATH-AD2000的測試結論,搞不好A867是比較優秀的
具體而言A867比A857優秀的地方在於解析度(稍微勝出),動態感和驅動能力? 大概...
A857與EX600時一樣大致上為冷靜的聲調,高音非常的清澈艷麗與俐落,高音不刺耳(果然AD2000很棒),中音持平,低音良好,音場非常廣,人聲的距離適當
而A867則是動態具有立體感的聲音,高音非常有質感且兼顧清澈,中音有甜味,低音十分有魄力,音場大小普通,人聲則像是在2公尺距離唱歌的感覺

雖然我覺得這個差異也是音頻走向的問題,但在AD2000的情況下無論我怎麼調整A857的EQ也沒辦法得到近似A867的聲音,A857依然冷靜,A867依然熱情
A857唯一贏過A867的就是較不會累,A867的刺激太強烈無法久聽,而A857則相較的可以聽較久而不會累

果然A860系列標榜著史上最高音質並不是隨便吹噓的
如果不使用觸控界面的話,應該是有應當立即構入的水準
這次測試A867的感想觸控機能不差,但果然不方便
特別是EQ調整時,使用觸控非常難以操作

如果說A860系列的聲音是高級AV機器的聲音的話,A850的聲音相較自然
整體感覺A860較偏低頻,希望Z1000可以把預設Clear Bass +1拿掉是我衷心的期望

--------------------------------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2:5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5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57 am

開箱文放置區1
鐵三角AD全系列開箱


Audio-technica ATH-AD2000X
圖檔
訂的AD2000X到了,初聽的感覺是跟AD1000PRM換耳套的(偽)AD2000X還是有一些差別
主要是音場的迴盪感還是有差,不過整體相似度在9成
與舊版AD2000稍微相比較,AD2000X人聲稍微較遠,但對比歐洲各廠還是比較靠近
舊版AD2000在人聲的表現上較為清晰透明,但相對之下音場較小較悶
其他更深入感想等之後有時間再補充,現在弄鐵趴的事情就已經有點焦頭爛額了
我聽的感覺是應該已經被RUN開,前個主人非常細心保護他讓我非常滿意
無論如何我還是入手了真正的AD2000X,這隻耳機也會在鐵三角趴提供各位網友視聽

AD2000X + SONY NW-Z1070
音場左右寬前後窄,較為平面,聽起來比較接近如AD1000PRM等老鐵音場
有SONY的獨特音染女聲有醇厚的表現,高頻延伸屬於良好,低頻量適中
聲音的纖細感佳,但賣點的中頻高頻迴盪感不明顯
人聲感覺:耳邊唱歌

低頻:★★★★
中頻:★★★★
高頻:★★★★
音場表現方式:左右橫向
音場寬廣度:★★★☆
女聲表現:★★★★
音染:★★★★
總合評價:★★★★

AD2000X + AT-HA26D
音場大,有演奏廳般的廳堂感,人聲較Z1070直推時候退了一步,
定位方式也從耳邊唱歌變成了在前方10公尺左右演唱的感覺,
中高頻的繚繞感強高頻的延伸和表現也更加的結實與有力,高頻的透明感相當不錯

低頻:★★★★
中頻:★★★★☆
高頻:★★★★☆
音場表現方式:立體,但橫向仍稍微較寬
音場寬廣度:★★★★
女聲表現:★★★★
音染:★★★☆
總合評價:★★★★☆

AD2000X + AT-HA26D + AT-HA5000
AD2000X+HA5000共鳴更強音場縱長更深,廳堂感更強像是在歌劇院聽演唱,演唱的空氣感和氛圍彷彿都可以感受到
聲音更佳的純淨,AT-HA26D時在高頻留下的雜亂感完全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密度高且非常純淨的聲音
高頻不尖銳也不刺耳,但延伸範圍仿如永無止境般直到能夠感知的範圍都覺得非常的扎實
中頻(人聲)的密度比起AT-HA26D來的更高,韻味的詮釋也更加的熟練與細緻

低頻:★★★★
中頻:★★★★★
高頻:★★★★★
音場表現方式:立體
音場寬廣度:★★★★
女聲表現:★★★★★
音染:★★★★☆
總合評價:★★★★★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
今天用新買的麥克風來測試一下AD2000X和AD1000PRM的頻率響應
結果非常近似,但是還是得到了高於環境誤差的不同

我家的環境並不是錄音室,我也沒有假人頭,所以貼出來的FR頻率響應圖只能僅供參考
AD2000X與AD1000PRM,我各由HA5000/HA26D錄音兩次,總共錄音八次
扣除數值特殊的次數後以平均計算

麥克風使用上次買的Zoom H2N,錄音模式設定為Mid-Side的指向性Mono單聲道模式
電腦端設定耳機只有右聲道發聲,然後把麥克風直接對準單體
由於直接由單體收音,其錄音結果應與EarPad無關,也就是並不是模擬人耳聽到的聲音

這張表唯一可以參考的數值就是THD,也就是波形的扭曲程度
越小代表訊號的詮釋越正確...AD1000PRM平均在0.4到0.5之間,但是AD2000X平均在0.3到0.35之間
由此或許可以證明AD2000X的音響性,解析度確實比AD1000PRM來的更加優秀
也或許可以證明AD2000X使用了新的振膜材質,與AD2000/AD1000PRM有所不同
可惜AD2000已經裝箱了,沒有辦法一起比較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總之一些結論
1.這個FR圖只能當作是比較用,跟人耳聽到的是兩回事
2.AD2000X的音響性確實比前代AD來的更好
3.HA26D和HA5000在頻率響應上看起來沒有太大差別,但聽起來確實是有差...然後AD1000PRM在HA5000的驅動下音響性確實有變好,但是AD2000X則沒有差別

--------------------------------------
Audio-technica ATH-AD1000PRM

我大概花了一天的時間做AD系列大亂鬥
也就是AD2000 vs AD1000PRM vs AD1000
先說明一下環境和配備
DAC: Musiland Monitor 02 US Dragon
AMP: Audio-Technica AT-HA5000
RCA Cable: AT-EA1000
DAC設定為ASIO,176.4kHz輸出,播放軟體為Foobar2000 + SoX Resampler

首先讓我最驚訝的是,其實AD1000PRM的聲音和AD1000完全的不同
並不單純只是加強的低音,而是聲音的綿密感以及韻味都大不相同
AD1000PRM的聲音比起AD1000更為暖聲,綿密
而AD1000比起PRM則更為清淡.耐聽但凝聚感稍弱
這中間的差別,當然就是permendur磁氣迴路所造成

AD1000PRM這樣的走向有一點類似HD650
但與HD650不同的是AD1000PRM擁有著鐵家最漂亮的高音延伸
以及靠著最強磁性材料permendur所構成的超高解像度

以結論來說,AD2000/1000/PRM三隻耳罩中表現最中庸平均的是AD1000PRM
就像我之前說的,如果有幸收的到AD1000PRM的話AD2000/1000其實都可以不用收了
以音響性來說,AD1000PRM和AD2000沒有任何差別,差別僅在調音走向
AD2000中音渾厚餘韻繚繞,低音有一定量(以開放式耳罩來說應該已經是很強),高音不差但比起中音並不明顯
AD1000PRM中頻同樣餘韻繚繞,但是高頻延伸承襲AD1000的清亮聲底,低頻較於AD2000來說稍弱,音場則較AD2000來的大

其實如果硬要給分,其實AD2000/1000PRM/1000都是一樣的分數
就像喝咖啡加奶精,濃/適中/淡的選擇,每種味道都有人偏好

ATH-AD1000PRM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8

ATH-AD1000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定位:★★★★
調音:均-高
總分:9.6

ATH-AD2000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定位:★★★☆
調音:均-低
總分:9.8

---
接下來談談permendur這個只有在鐵三角旗艦耳罩上才看的到的磁力導體吧.permendur是一種鐵和鈷以1比1比例混合而成.其特徵為實用化軟磁性材料中擁有最大飽和磁束密度的材質

AD1000與AD1000PRM的差別僅在於磁氣迴路,也就是電磁鐵蕊的材質差別,其餘振膜材質,線圈材質以及訊號線材質完全相同(獨立接地所造成的差異實在是太小故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這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來測試permendur到底對音質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耳罩單體中一定會用上一個永久磁鐵,這個磁鐵理論上是越強越好
因為單體的運動就是由聲音電位訊號經由線圈所造成的電磁鐵與永久磁鐵中的磁極排斥吸引運動造成單體上下震動,而震動時帶動空氣而發出聲音
電磁鐵的強度由訊號的瞬間變化所決定,這部分理論上用更大電流出力的耳擴會有改善
而另一個因素就是使用的永久磁石和其磁場包圍的材質與設計
permendur材料便是用在這個包圍在永久磁鐵旁的包圍材質

圖檔

此圖片引用自http://www.ne.jp/asahi/shiga/home/MyRoom/Audio.htm#Speaker

圖中永久磁鐵旁ヨーク的材質,我想是否就是permendur使用的地方

越強的磁鐵,能夠讓單體更快的復位,對於微小訊號的瞬間反應能力也會更好
會有人說,那就用超強磁鐵不就好了
確實有廠商這樣做,例如SONY就用上了440mj/2的磁鐵在其旗艦耳罩耳道上
但光是磁鐵強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包圍在磁鐵旁的金屬磁氣迴路的材質決定了最大磁束密度(磁場強度)
也就是單一金屬材質,例如純鐵能夠承受的磁場強度是有上限的
超過這個界限,就算拿外星磁鐵來也沒用
而鐵三角旗艦耳罩中所使用的permendur合金,就是實用化材料(實驗室中的不算)中具有最大磁場強度承受力的合金
簡單的來說,能夠讓單體的運動更佳靈敏,單體本身對於訊號的反映時間會也加更快速
這個根本差別,絕對不是調EQ可以達到的
這部分若有錯誤還請更資深的大大指正,我僅是以10年前修過一門電磁學的知識來理解permendur在喇叭/耳機單體中的作用
---

YaziLightar wrote:
很不錯的資訊,受教了...(恕刪)

過獎了,我也只是把日本網站上查到的資料拿來現學現賣罷了
不過這樣正好也可以解釋AD1000PRM的低音為什麼比AD1000強
permendur提供了更強更高密度的磁場,而單體的運動如前述就是靠永久磁鐵與電磁鐵的吸引與排斥造成
而低音,顧名思義就是週期低的訊號(如20Hz),低音又要有一定的音量的話單體勢必要做大幅度的前後震動,這時候因為電磁力要拉動整個單體,而且震動幅度大的情況下單體回到原始位置的復位時間來的更久
所以若磁場強度更強的話,可以更快的拉動整個單體,亦可以改善單體復位後的抖動
而對於高音影響不大的原因是因為高頻本來震動就較小,在空氣中的衰減也不若低音嚴重
所以AD1000PRM乍聽高音與AD1000無異,這時影響聲音的反而是耳罩材質以及物理的設計

採用更強磁力導體permendur個人推測可以改善以下項目
1.低頻的相位延遲(電磁鐵產生到單體被拉動到正確位置的時間)
2.低頻的量(更強的磁力能夠讓單體動的更有力)
3.解析度(越強的磁力對於細微訊好的反應能力會更好,因為意味著感度更高)
4.單體復位後的抖動
當一個強大的低頻脈衝訊號輸入到耳機
單體受電磁鐵往上拉動1mm,接著單體理論上要回復到0的位置
但是單體本身有重量會受到動力加速度的影響,所以不會完全歸0而是做若干的上下抖動
更強的磁場可以把單體瞬間鎖定在更接近0的初始位置,也就是這種衰減式SIN波的抖動會被抑制
這樣可以減少低頻表現中所產生的附帶音

總之SONY賣強力磁鐵ATH賣強力磁力導體
改善的都是音響性,我有試過調整EQ讓AD1000接近AD1000PRM
結論是非常的困難,我想這或許是基本素質的差別

圖檔
AD1000PRM 頻率響應圖(非假人頭測試)
---
扯了一堆,總之AD系列收全了
手上已經有不少歲月的AD1000就當作出差旅館用耳機
而新入門的AD1000PRM就插在HA5000扮演家用耳罩的角色

接下來還會想收的耳罩,大概就剩W3000ANV了吧
前陣子YODOBASHI CAMERA丟出了一批貨,最低價低到59800日元+10%點數
結果這段時間我在台灣休假沒有搶到令人扼腕

AD1000PRM圖片集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
鐵三角開放式旗艦對決AD2000 vs AD1000

如果有一個機會
實現長久以來的渴望
時機銷縱即逝
於是我決定奮不顧身的出手
完美屬於我的音樂美學

圖檔
測試用的耳機
後面的女生是 Shining Heart的女主角カグヤ(輝夜)
圖檔
先從ATH-A900開始,藍色的金屬耳罩很有質感,只是我沒有很愛惜
圖檔
跟輝夜合照
圖檔
接下來換ATH-AD1000,雷射雕刻的金屬銘牌下可以看到單體結構
圖檔
整體長這樣
圖檔
ATH-AD1000
圖檔
接下來換ATH-AD2000,AD2000的內部部品有些是亮銀色的,更為搶眼
圖檔
金屬銘牌
圖檔
惡名昭彰的記憶合金
圖檔
三角翼,這邊跟AD1000不同的是改由金屬機構製作
圖檔
耳罩質感,與AD1000無異(價錢卻有差)
圖檔
最後再來一張

剛好有一個機會以一個很不錯的價格入手了一隻小鐵家的開放式旗艦ATH-AD2000
正好拿來跟手上RUN三年的AD1000一較高下
這是另一場不公平的戰爭,就如同SONY EX1000對上EX600一樣
一邊是ATH家的開放式旗艦,一邊是陪了我三年的好夥伴
但不知為何,我卻不覺得AD1000會輸
測試完後,我不打算讓AD1000離開我身邊
相反的,我會長久珍惜這兩隻ATH的經典工藝作品

AD2000和AD1000的主要硬體差異在
1.AD2000金屬機身的比例較高以及採用惡名昭彰的記憶合金
2.AD2000的線圈採用OFC6N, AD1000則為普通的PCOCC導体
3.AD2000雙邊出線+獨立接地,AD1000為單邊出線
4.AD2000採用高強度的磁氣迴路(permendur材質),據說此種迴路幾乎只在高級喇叭單體上出現
而極少在耳機上使用
5.AD2000的轉軸採用培林,三角翼為金屬設計(還真是可以用的高級部品全用上了)

這次比較用的器材如下,或許有不足也不一定

訊源:
SONY NW-A847(S-Master Digitail Amp)
SONY MZ-NH1(HD Digitail Amp) Hi-MD
SONY D-NE830(HD Digitail Amp) CD-Player
Panasonic SL-CT810 CD-Player

耳擴:
電光火石 Battery Cute II

評價用音樂:志方あきこ、菅野ようこ(マクロスF等)、Diana Krall、fripSide、Suara、新居昭乃、Sound Horizon、Ace

Combat OST等

音樂調性:民族調、女聲、爵士、動漫、遊戲音樂

AD1000已經RUN了1000hr以上確定RUN開
AD2000以外觀判斷沒有被長時間使用的痕跡,除非換過耳套否則猜測RUN IN應該不超過200hr

AD2000表現出的調性
1.三頻均衡,中頻稍微突出,高頻較為圓潤,低頻媲美密閉式耳罩,暖聲取向
2.音場較AD1000略小(上耳擴後更為明顯),如演奏廳
3.女聲的中高音詮釋較為溫暖,餘韻繚繞
4.高音的透明感和延伸個人感受稍輸AD1000,解析度則聽不出有何差異
5.人聲比起AD1000稍微向前,音場較為立體
6.耳機極為夾頭,無法久戴
7.定價84000日圓
8.密技:配戴時用手把耳罩向外側拉1mm後,其音場表現與AD1000極為相似
評分:9.6

AD1000表現出的調性
1.三頻均衡,中頻理性,高頻較為解析銳利,低頻點到為止
2.音場較AD2000略大(上耳擴後更為明顯),如歌劇院
3.女聲的中高音詮釋較為中性,高音延伸和透明感勝AD2000
4.低音質與AD2000無異,量約少了30%
5.人聲稍微向後,具有傳統開放式耳機的調性
6.耳機配戴極為舒適,側壓力道緩和但劇烈動作會飛掉
7.定價42000日圓
8.密技:配戴時用手把耳罩向內側壓,其音場表現與AD2000極為相似
評分:9.6

AD2000並沒有完勝AD1000,相反的
這是兩隻相同聲底具有不同調音的耳機
甚至說極端點,我甚至認為這兩隻耳機的單體完全相同
造成聽感不同完全在於AD2000那個夾頭元兇的記憶合金
記憶合金將AD2000的單體暴力的綁在耳朵旁,自然低音和中域的量增加,人聲向前
但相對性的音場也變小(SONY MDR-F1就是靠單體與耳朵間的大距離塑造繚繞音場)
上擴後的表現,AD1000和AD2000的聲域都更加的飽滿,高音的延伸也更加的完美
高階耳機到了一定的等級,真的只剩走向的取捨了
AD2000滿足了我的夢想,卻也讓我從不真實的期待中醒來
這是兩副實力相當的耳機,甚至完全沒有誰輸誰贏的問題
我兩副都是我的蒐藏,沒有必要袒護任何一方。但這的確是我最由衷的感想

訊源方面
NW-A847和D-NE830聲底表現幾乎完全一致,屬於三頻均衡,也是這次測試的主軸訊源
HIMD的MZ-NH1則較為暖聲,配上AD1000(中性底)的效果勝於AD2000(暖底)
SL-CT810則為冷聲,配上AD2000(暖底)的效果勝於AD1000(中性底)。但有推力不足的感受

額外場

ATH-AD2000 vs MDR-EX1000
除了重低音外AD2000完勝,無論是中頻定位性,音場還是高頻詮釋,透明感和解析度都是
理所當然的次旗艦的EX600也同樣被打趴了
純正血統的開放式耳機的音場的確勝於耳道,不過這又是另一場不公平的戰爭就是了

感想
在yodoabashi camera試聽的時候覺得AD2000完勝AD1000,回家一聽卻又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看來AD1000在完全的RUN IN後有非常不錯的表現不容輕視
比起賣場中的AD1000,我自己手上的AD1000明顯音場和低頻中頻都有改善,高音也不再刺耳
同樣的,或許手上這支AD2000再過了一兩年的RUN IN後又會給我不同的感受
或許,我該買台AT-HA5000了
又或許, 我該從追求高階耳機上收手了
又或許, 這一切都只是過眼浮雲

站在街角人群中,聽著自己喜愛的音樂,這個感受才是最真實的
我忘不了MDR-F1當初給我的感動,也忘不了當時AD1000給我的震撼
但在不斷追求完美與新鮮感下,自己卻迷惘了
在此引述當時AD1000開箱文中的一段感想

聽某一片CD,自己覺得很感動
我想
就把這份感動,完整的留在心裡就好了


----------------------------------------

Audio-technica ATH-AD1000
手掌中的台北爵士夜ATH-AD1000 開放式耳機


苦命的RD生涯中,因緣際會得到長達9天的假期
於是利用這段時間跟老婆去東京及關東近郊閒晃
一半觀光一半Shopping的行程,讓我很犯賤的又走進了秋葉原的Yodabashiカメラ

說起來,Yodabashiカメラアキバ的四樓耳機區又多了一個耳機鑑賞區
這區與之前的耳機不太一樣,一張Mira Chair,一個工作桌,一台DAC,一台CD Player和一台Pioneer真空管耳擴
工作桌的牆壁上掛著各大廠一萬日圓起跳的耳機

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認識了AD1000,同時牆上掛的還有MDR-F1,ATH-AD2000,ATH-A900,ATH-W1000和NDR-SA5000

不多說了,開箱吧[咦,這回又是沒有箱?因為我怕被海關課稅OTZ]

圖檔

典雅的黑色,內斂的文字說明了這支鐵三角高階開放式耳機的血統

圖檔

很大方的讓你看單體裡面的東西,不過這也說明下雨天戶外絕對禁止使用

圖檔

鐵三角的標誌閃爍著七彩的光輝(照片照不出來,但有雷射電鍍處理)

圖檔

這個雙翼的頭墊老實說直感與可靠感真的是大勝SONY MDR-F1
其實以前SONY MDR-F1我整天擔心的就是頭上那塊墊子總有一天會風化之類的
每次使用時都心驚膽戰無比
鐵三角耳機開方式的從AD300就有這個設計,是應該要拍手的地方

圖檔

軸承設計也是非常的有質感,另耳機框架材質為鋁鎂合金與動物皮革所組成

圖檔

左邊也來一張

圖檔

耳機頭是標準3.5mm,在往上就全部都是大頭耳機了

圖檔

配合AD1000外出使用的SONY A800系列隨身聽
讓我訝異的是,A800的音質竟然勝過我之前用的很爽的XMOD+Battery Cute

圖檔

正不知道要為這篇文章下什麼標題的時候,看到這張圖
想到了[台北爵士夜]這個詞


[Audio Technica ATH-AD1000 規格]

形式:開放式動態型 Open Air Dynamic
驅動單元:53mm新素材振膜,並使用OFC-7N*導線纏繞
阻抗:40歐姆(於1KHz時)
感度:100dB/mW
最大輸入功率:1000mW
頻率響應範圍:5Hz~40,000Hz
導線:3m PC-OCC材質
重量:270g(含線)

*OFC-7N 為 99.9999999%的無氧銅,一般中高階耳機使用的為OFC-4N=99.9999%

[我對於ATH-AD1000 的音質的評價]

高音:9分
中音:9分
低音:6分
空間感:7.5分
解析度:9分
裝著舒適度:8.5分
漏音程度:嚴重(開放式耳機的死穴)

[ATH-AD1000的訊源配合實驗]

SONY A8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Clear Bass+1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DSEE確有改善MP3聽感
總體分數:9分

SONY S700 Series:
各方面均佳,大致上與A800相同但稍有底噪但不明顯
總體分數:8分

SONY E010 Series:
尚可,推力稍嫌不足,音樂性差於A800與S700
總體分數:6.5分

Panasonic CT-810:
高音表現極佳,音調稍偏冷,SXBS使用低音有增加
總體分數:8分

XMOD+Battery Cute
X-Fi : CMSS-3D 絕對不可使用,效果極差
X-Fi : CRYSTALZER 開啟後音域有增強,但時有尖銳破音
高音表現可,音調偏中性,音質細膩度不如隨身聽
整體分數:6分

---
[台北爵士夜]其實是台北愛樂電台在12:00~2:00間的一個節目
主持人會介紹許多大眾或小眾的爵士樂團體,Vocal
往往半夜在高速公路上時,這個節目讓車內都沾染了不少Jazz Pub的風情

後來喜歡上了Diana Krall的Jazz Album
尤其是Live in Paris,更成為了我必備的試機碟

帶上AD1000,回想起自己婚禮上放的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這首曲子
彷彿當時的緊張,感觸與賓客的笑容都回到了自己的眼前

進入高階耳機界一段時間後,慢慢覺得一些飛龍在天的話已經講不出來了
聽某一片CD,自己覺得很感動
我想就把這份感動,完整的留在心裡就好
太多花俏的形容詞,都比不上自己拿實機去細細品味
不過這支音質比SONY MDR-F1要來的好,卻是一個肯定的事實

對於我來說,我想這隻耳機的定位
大概像是,配合隨身配備的最後一隻終極耳機的感覺吧
再往上的AD2000,W1000以及SONY的SA3000,SA5000幾乎都是雙線,大耳機頭
然後插上隨身聽,推力不足且聲音太小聲
本來這些耳機就不是給你插隨身聽的,其實也不是它們的錯

進一步,就要說服自己這隻耳機只能放在房間裡使用
退一步,卻又不想一直買價格帶相同但音質各有千秋的耳機

於是買下了AD1000,雖然音質略輸給AD2000,但卻是大勝我原先的MDR-F1,而且同樣好推但更為牢固

圖檔

最後,把這隻耳機推薦給大家
被我勸敗到MDR-F1的朋友,抱歉又要讓你們淌血啦

----------------------------------------
Audio-technica ATH-AD700
唯一僅存的老鐵AD精神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我從來沒有認真聽過AD700,也沒有給上配上好的系統
今天我把AD700插上了HA5000

濃厚的人聲韻味,屬於老鐵的調音與音場,女聲在耳邊呢喃
直插Z1070時的高音刺耳毛邊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濃厚且具有凝聚力的聲音
解析度劣於AD1000,人聲與背景音樂的分離度也說不上好,音場表現方式也與AD1000不同
但這種聲音曾是上上個世代的AD旗艦AD10與AD9所流傳下來
但這濃濃的老鐵唱腔,卻讓人回味無窮

以前的鐵三角很敢燒料,AD700的耳機線使用的是Audio-technica Artlink Titan
此線採用配合鈦金屬材質的外線,傳輸導體為PCOCC和Hi-OFC的Hybrid
如果只比線的話,AD700的線或許比AD1000來的更加高級也不一定
題外話,一邊處理鐵趴的事情一邊聆聽AD700

我覺得AD700+HA5000下實力大爆發啊
音場立體,高音雖然有點刺(沒有W1000刺)但表現非常好
低頻量也足夠,聽起來甚至有超越AD1000的氣勢
是我太累耳殘了還是AD700的隱藏老鐵實力被激發出來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8:3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9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01 am

開箱文放置區2
密閉式耳罩耳機專區


Audio-technica ATH-W1000長期聽感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大概在半年之前,從FUJIYA AVIC購入了W1000
算是解了心頭長年的一個怨念,擁有一隻鐵三角的木殼耳機
當初入手W1000時,手上只有AT-HA26D這個中階一體機
當時的感想是非常光彩奪目的高音,音場雖然偏小但女聲的表現可圈可點
最值得一提的特色就是音像的纖細感非常優秀
但相對的W1000的調音上非常偏高音,實在難以歸類為三頻均衡

也因為W1000的關係,開始了尋找AMP的旅程
一開始覺得HA5000過於昂貴
以我入手W1000的價格來說即使是中古的HA5000最少也要W1000的三倍價格
當時的我仍不願意在家用耳機系統上砸這麼大筆錢
所以一開始我瞄準上的是樂之邦的Musiland MD11
然而在幾乎已經要出手購買的時候,心中的惡魔告訴我說
還是認命買HA5000,否則心中永遠會有個疙瘩
剛好當時有筆意外之財,於是HA5000就這樣跟我回家了

然而,HA5000真的是W1000的完美組合嗎?
以結論來說我會認為是有條件的認同
HA5000配上W1000有著極佳的音響性,但以Easy Lisiting的觀點來說卻不是最好的組合
HA5000的音色非常的鮮烈且純淨,音像分明音響性極高
就像在看著一台極為鮮豔,解析度極高亮度也高的專業顯示器般
但若不喜歡這樣的聲音,就完全沒有必要花大錢去組這樣的組合
以我手上的器材來舉例的話,一台光纖連接的Fiio E17就足以把W1000推的中規中矩
聲音較為溫和不刺激,且較適合長時間聆聽

測試環境
DAC: Musiland Monotor 02 US Dragon - 鋰電池外部供電USB僅資料傳輸
電腦端設定: Foobar2000 176.4kHz/24Bit/ASIO/SoX Resampler 4x Upsampling
AT-HA5000電源線: Oyaide P029/C029線頭+FURUTECH fp-314ag線身
電源環境: FURMAN SS-6B濾波排插(EMI/RFI Filter/防突波機能)

音場
W1000音場不算寬,而在CD音源下,多種樂器人聲齊發的時候W1000的音場定位其實是略顯雜亂的
這種雜亂感也可以在AD1000/AD1000PRM上發現,AD2000上則沒有
不過也可能是CD音源本身不足以處理多種樂器齊發的狀態
44.1kHz/16bit本身取樣率即不高,10kHz訊號一個周期只能分到4個點
如果各種樂器人聲混雜時自然全都攪在一起了
其實我被這種似是而非的音感困擾好久,有時候換上更好的系統卻發現聲音變得更難以入耳
趁著這次機會就花些時間搞清楚音場雜亂的原因

首先我先到日本某雜誌社的網站下載了這個音源
青森ねぶた祭り現場録音 96kHz/24bit

這個音源雖然只有96kHz/24bit,但是錄音的內容為非常熱鬧的青森ねぶた祭り
祭典中充滿著囃子(日本的民俗笛)和太鼓,喊叫聲...是測試複雜音場的絕好範本
以ATH-W1000+HA5000測試這首錄音的結果
完全感受不到CD音源下的定位雜亂感,彷彿連現場的氣氛...熱氣,汗水和朝氣都能夠感受到
我徹底的感受到,CD音源是不足以發揮W1000+HA5000這個組合
我自己本身也打算把DAC升級為Native DSD Support的機種,相信在1bit DSD 2.8224MHz下能夠聽到更為真實的聲音

因此W1000+HA5000音場的表現為優良
雜亂感來自於音源的解析不足,音場雖不算寬但對於現場錄音也十足以獲得良好的定位與真實還原度

人聲,中高頻

W1000的高頻非常的刺亮
日本的評論常說W1000の高音は刺さりそうで刺さらない
有點像是拿一把新開封的梳子刮頭皮一樣,有點痛又不太痛
而真的跟那種高音刺耳的爛耳機比,會發現W1000高頻並不是低劣的刺耳感
而是像一種煙火綻放光芒後,殘餘的光輝在黑夜中閃爍消失的那種感覺
中文我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來詮釋這種感覺
在日本這種感覺叫做煌き(きらめき)

W1000在7kHz處有一個Pick,這個突出造成人聲刺的感覺
如果覺得W1000刺的人可以用EQ把這邊壓回去,本文後面提供的EQ檔下載就有包含這部分的調音

至於人聲
W1000的人聲非常非常的纖細
纖細到聽感上似乎都聽得到歌手的喉嚨的顫動
歌聲非常的近,近到幾乎像是在耳邊唱歌般
而若說到女毒
我覺得W1000的女聲表現手法與AD1000是有著相當大差異的
AD1000強調的是歌聲的透明感以及高音的共鳴,韻味
W1000強調的是聲線的纖細感,高頻詮釋下的氛圍與空氣感
如果聽一首現場LIVE錄音的曲子的話
會覺得W1000比起AD1000更能夠詮釋現場的氛圍
但AD1000的聲音聽起來會更顯得圓潤漂亮,更有Hi-fi的感覺
這兩種聽感都很有趣也很難取捨,端看歌曲的適合度以及自己當時的喜好而定

最後我要說的是.人耳是很奇妙的
視聽了高音逼近聽感界限的的W1000後突然覺得高音也沒什麼刺了
然後回去再聽AD1000PRM卻覺得高音怎麼少了一截
人的腦中有一個聽感自動調整的EQ,聽不三頻均衡的耳機這個EQ就會自動調整(過高的部分會被自動降低,過低的不會自動調高)
我想醫學上這個現象叫做耐受性.評比W1000的時候為了避免這個現象,聽幾首我就會換回AD2000聽個10分鐘把標準音感撿回來XD

低頻
在W1000求啥低頻(笑)
W1000量少但質還不錯,下潛也深...只是要聽到低音得硬用EQ拉出來便是
為了測試低頻我還是搬出Ace Combat的BGM
測試用的EQ調整檔如下,這雖然是有點作弊但不調EQ這個章節幾乎就不用寫了(笑)

ATH-W1000用EQ檔

ATH-W1000低頻增強用EQ檔
第一首是ACE COMBAT 5的Naval Blockade
這首曲子一開頭有一個極低頻的Pick,EQ調整後的W1000在這邊低音點放的恰到好處,不會太過也不會不足
而後來的低音效果音和MIDI鼓聲都足以表現出該BGM原有的氣勢與韻味

第二首是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的Dogfight
這首重低音與高頻交錯,音場複雜算是一首很棒的音響性整合測試曲
就像之前提到的,因為CD音源的限制...我手上所有的耳罩(ATH/SONY)聽起來都有種難以言喻的音場雜亂感
不過這先放一邊,這邊主要是測試低音
W1000在增強低音EQ下...聲音偏向三頻均衡,沒錯就是調了EQ後也才只是三頻均衡而已
低音彈性很高,下潛和氣勢屬於良好程度但確實沒有SONY家那種具有層次感震撼力的低音

總結
W1000是偏女聲,高音且聲音富有金屬質感的耳機
如果不靠EQ和AMP調音,其聲音跟溫潤兩個字應該是完全靠不上邊的
其優點為對於女聲的細部表現非常的纖細與鮮明,以及對於現場錄音以及LIVE上能夠有很強的表現力
缺點為適合的音樂種類較為狹窄並非萬用耳機,也不適合觀賞電影使用
如果是初次接觸鐵三角耳機,個人推薦AD1000或是提高預算直上AD2000X較為合適
這隻就留給對於老鐵以及女毒有怨念的鐵三角玩家吧

至於耳擴的搭配上
HA5000是把鐵三角100%音響性逼出來的神器,其鮮烈的音感與解像度除了輸W5000以外幾乎無機可敵
如果想要聽溫潤的聲音,最好選擇暖聲且解析度不是太高,高音延伸不是太好的系統
當然從EQ,Digital Filter上著手也是一種不花錢的可行性辦法

ATH-W1000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定位:★★★★☆
適合音樂類型:女聲清唱,Jazz,Live演奏
調音:均-高
總分:9.5

ATH-AD1000
音場大小:★★★★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定位:★★★☆
適合音樂類型:全種類,女聲
調音:均-高
總分:9.6

----------------------------------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8:4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05 am

SONY開放式耳機放置區

SONY MDR-SA3000開箱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原本要到eイヤホン買MDR-MA900的
沒想到正巧遇到舊機MDR-SA3000在特價出清,索性就花時間比比看
不比還好一比MA900竟然慘輸SA3000

順手上網查了一下規格,SA3000使用HD震膜聲音竟然可以發到100kHz比起MA900的40kHz高上一大截
實際的聲音來說,SA3000的高音延伸與解析度確實也比MA900好上一大截
低音SA3000稍微弱一點(但還是有量,比AD1000豐沛),調音理性
最重要的音場,SA3000跟MA900和F1一樣寬廣
所以最後就變成抱SA3000回來了

SA3000的最大缺點,就是其較高的阻抗以及音壓感度不足
讓這隻耳機注定只能當家用耳機(當然上隨身擴也是可以)
大概是因為這個死穴,SONY才拋下這個為了Qualia 010所開發的HD震膜而轉向新材質液晶震膜吧
另外一提,SA3000除了耳機框架材質以及耳套(イヤパッド)材質外其餘跟SA5000幾乎沒有差別
關鍵的單體是一樣的,在SONY補修品注文裡的料號似乎也相同
也就是不在乎耐用度及外觀的話,SA3000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重要的音感
恩,音場非常廣,MDR-F1時的感動回來了
高音延伸非常的漂亮,一種屬於SONY特有的染色風格
中頻低頻理性不突出,冷聲類型但不算聲音,想要溫厚聲底就調EQ吧

SA3000的HD奈米單體高音解析度真的是太變態,跟MDR-Z1000的感覺很像但是因為是開放式設計所以音場更廣。硬要說就是聲音有點冷,寒色系的音調。這種調音跟FXC71有像到

入手價13900日元,eイヤホン應該還有幾隻想要的自己快把握

辽代的木头 wrote:
至於更高難度的問題還是請azureimf大來回答了,小弟其實是為了搬個小板凳佔個位子...(恕刪)

謝謝木頭的補充,其實除了框架的材質(該死的攤纖維混合塑料 vs 不鏽鋼)以外,差異最大的就是耳套(Ear Pad)的材質,單邊雙邊出線我覺得差異應該不大

SA5000用的是密閉式耳罩用的耳套,皮質的
SA3000則用的是正統開放式耳機的耳套,布質
其實仔細去查會發現SA3000的耳套其實比SA5000還貴
差異的話
SA5000因為耳套的關係染了一些密閉式耳罩的聲音,其實一開始SA5000在SONY型錄上是標示為密閉式耳機的,後來才修改成開放型
真皮耳套造成空氣的流通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低音量的增強,音場的縮小以及高音的凝聚力增強
我自己聽起來,SA5000的高音比較像是W5000那種感覺,超高解析度不刺但尖銳
低音SA5000也打得比較沉一點,但整體聲底是跟SA3000一樣的
我只有試聽過SA5000幾次,下次去eイヤホン的時候再用現場的HP-A8聽看看

日本SA3000的價錢微妙的有點開始漲了,我買的時候才13800日圓
不要下一個被炒高的換SA3000了
現時間點下15000日圓以下買的到音響性最強的耳罩,我認為非SA3000莫屬

-------------------------------------

SONY MDR-MA900開箱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起因是突然很想念MDR-F1的聲音
但是MDR-F1的設計上無論如何小心最後一定都會變的破爛爛
覺得想要有個輕鬆聽音樂配戴無負擔的耳機

手上滿是旗艦次旗艦的後果,就是所有音樂都變得跟照妖鏡一樣清晰無比
稍微錄音不好的音樂根本難以忍受,很不幸的初音ミク的歌很多都是這樣
所以我需要一個解析度不是那麼高,音樂性好,三頻均衡不用調EQ就可以出好聲的耳機

我覺得MDR-MA900的價值就是在無負擔輕鬆聽音樂,自然的音色
解析度分離性高音延伸也不差,只是不能跟旗艦比

中頻有種SONY的毒位,同樣是反響但是根ATH開放式旗艦AD2000/AD2000X的味道不同
中頻稍微厚一點,稍微濃一點,高音稍微暗一點,低頻稍微多一點SONY味也多一點
聽了以後覺得,這果然就是SONY的開放式耳罩

我覺得我還蠻M的,當初嫌MDR-MA900是半成品
結果自己卻又看到特價忍不住買回來
起因是突然很想念MDR-F1的聲音,但是MDR-F1的設計上無論如何小心最後一定都會變的破爛爛
覺得想要有個輕鬆聽音樂裝著無負擔的耳機,剛好又看到FUJIYA AVIC特價9900日圓就買回來了
手上滿是旗艦次旗艦的後果,就是所有音樂都變得跟照妖鏡一樣清晰無比
稍微錄音不好的音樂根本難以忍受,很不幸的初音ミク的歌很多都是這樣
所以我需要一個解析度不是那麼高,音樂性好,三頻均衡不用調EQ就可以出好聲的耳機

我覺得MDR-MA900的價值就是在無負擔輕鬆聽音樂,自然的音色
解析度分離性高音延伸也不差,只是不能跟旗艦比

中頻有種SONY的毒位,同樣是反響但是根ATH開放式旗艦AD2000/AD2000X的味道不同
中頻稍微厚一點,稍微濃一點,高音稍微暗一點,低頻稍微多一點SONY味也多一點
聽了以後覺得,這果然就是SONY的開放式耳罩

其實說穿了就是ATH系列有點聽膩,想要偷養小妾而已
人本來就是喜新厭舊的動物,突然可以了解換換病的起因並不是手上的不好聽
而是想要不斷嘗試新鮮的事物啊
----
其實到今天為止MDR-MA900只RUN了10小時,但我覺得他就開了...
前個主人應該是幾乎聽也沒聽就丟在角落,最後淪落到耳機店然後被我好心檢回家
這樣好的聲音不聽,實在是很可惜

MDR-MA900的聲音自然清亮,低頻量足是一隻聲音清爽的三頻均衡的開放式耳機
昨天原本有一點低音太強後到撞振膜撞單體的破音感,想說會不會是振膜運動不足劣化不夠的問題
心一橫插上AT-HA5000大音量硬RUN了一晚上後就完全消失了
我是個喜歡暴力硬來的人,當然我也完全不怕耳機被我RUN壞

簡單出好聲
阻抗只有12歐姆,音壓感度高達104dB的MDR-MA900
隨意的插上手上的Walkman,就可以響起動人的音樂
不需要耳擴,不需要獨立的DAC以及仔細琢磨的家用環境
這個使用情境讓我想起了當初的SONY MDR-F1
當初我把MDR-F1插在上上上個世代的Nokia的N70上,播著128KBps的MP3...卻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音樂
聽起MA900,我突然能夠理解當年的我,MA900又再一次了給我這個感觸

內建組抗平衡回路
簡單來說就是內建類比式的EQ電路
這個電路的功能有二
第一個是以EQ調整的方法增強MA900的低音
第二個是因為低阻抗對於訊源十分敏感,接上不同的耳擴恐怕聲音完全不一樣,因此以補償的方式讓驅動功率不致影響三頻的平衡性

增強低音的聲波透鏡
用手觸摸MA900的單體,可以摸到一圈有點厚度的結構
長得像是這個字形 → ◎
這個結構把70mm單體所發出的低音集中於一個點輸出
使的全開放式的MA900能夠擁有與AD2000/AD2000X同樣等級的低音
原本如果要有這種程度的低音,要不就是像AD2000一樣用怪力合金把單體綁在耳朵旁
要不就是用變態的440k/mj2磁鐵或是permendur這種地表最強磁氣回路
而使用聲波透鏡這個方法,算是不增加成本下又能夠增加中低音厚度的絕佳方案

史上最大70mm單體
這個單體原本是為了XB1000所研發
其低音量足,但對於高音的表現只能說是普通良好
但大單體的優勢仍然顯現在音場以及聲音的自然度上
MA900雖不是解析度最高卻是我手上聲音最自然的耳機

耳擴訊源的搭配性
雖然是不用上擴的耳罩,我還是測試了一下
AT-HA26D:增強MA900的音響性,聲音的柔和自然度降低但是解析升高,在複雜音場下會有定位混亂的問題,低音若量大的情況下會有些微不自然的抖動感
AT-HA5000:聲音比起AT-HA26D來的純淨,比起直插自然柔和,插上HA5000後有種Pure Audio的韻味,整體配合性相當的不錯,低音的部分有點被推過頭的情形甚至有單體快要破掉的錯覺(破了就扔垃圾桶回收掉)
SONY Z1070:解析度不是最高,聲音不是最利,但是最自然輕鬆無負擔...果然MA900就是拿來配Z1070的

適合音樂種類
所有壓縮音源或是錄音不是那麼完美的CD
初音ミク以及所有Vocalod,ニコニコ動画的音樂
動漫及遊戲音樂及配樂
Jazz女聲等

MA900/SA3000比較
MA900解析度適中聲音較為柔和,高音延伸自然耐聽,聲音自然完全不刺
MA900是前後左右適中的正圓形

SA3000解析度超高,音場非常大,高音延伸非常好,聲音偏硬但不刺,高音有種特殊的共鳴感
SA3000的音場是縱深長左右適中的向前後方延伸的橢圓形

以音樂性來說,MA900是比較好的
以音響性來說,SA3000是勝於MA900的,就看怎麼取捨

MA900比SA3000好的點
1.全金屬框體 (SA3000為碳纖維配合ABS框體,容易爆)
2.音樂性自然耐聽,三頻均衡不用調EQ
3.輕且便攜
4.人聲較SA3000來說比較有SONY傳統的毒性,人聲比較近
5.配戴感與MDR-F1相同,屬於最高等級單體完全不會碰到耳朵
MA900比SA3000差的點
1.聲音雖然自然,但透明感和穿透力皆輸SA3000,聽完SA3000再回來聽MA900有種罩層紗的感覺
2.解析度輸SA3000一截,與AD1000相當屬於傳統動圈式耳罩的表現
3.耳機線的等級比較低(OFC4N),且外層不是編織材質

SA3000比MA900好的點
1.高頻延伸變態(官方網站規格為8-100,000Hz)
2.解析度超級變態,HD奈米振膜
3.耳機線為OFC6N(MA900沒有特別註明,應為OFC4N)
4.無論多複雜的音場SA3000都不會顯得定位混亂,且音場的立體感更勝MA900
5.附的是高質感皮套...不是龍內褲
SA3000比MA900差的點
1.非金屬框體,需小心照顧
2.不調EQ的情況下太偏高音

MDR-MA900
音場大小:★★★★(正圓)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定位:★★★★
調音:均
總分:9.6

MDR-SA3000
音場大小:★★★★(縱深長)
低頻:★★★
中頻:★★★★
高頻:★★★★★
解像度:★★★★★
音染:★★★☆
定位:★★★★★
調音:高
總分:9.7

寫在最後

誰告訴我那裏可以買到小攝影棚用的黑背景
我要買黑背景和外閃來拍學Yazi大的拍攝風格

辽代的木头 wrote:
MA900確實是難得的不吃推力,不用上擴就能推好,作為出門耳機真的是上上之選(就是不知道全開放是否會漏音。。),當然全新品的價格也不算廉價
除了換換口味之外,不到一萬日元入手拿來做日常出門耳機,二手MA900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恭喜azureimf大了~
非常期待azureimf大對煲好后的MA900和其他耳機比較的測評...(恕刪)


目前聽起來MA900不只是不吃推力,而是推力太大會爆頻
MDR-F1和MDR-MA900中間都有一個阻抗平衡設計,也就是類比電路的EQ,其目有2
1是增強全開放式原本不足的低音
2是無論上什麼擴都不要讓三頻的比率亂掉
這個電路非常的敏感,大電流下去我覺得不太能夠承受的住
目前MDR-MA900被我定位成外出耳罩,開放式漏音是當然的
室外使用很OK,室內的話若是商城之類的地方也OK,圖書館和安靜的室內當然就會打擾到別人了

-------------------------------------

SONY MDR-F1開箱

話說上個星期,小弟背負同步口譯 & 技術研討的工作,到日本某大手IT商社出差
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把兩方所有說出來的話轉換語言然後再說一次
到了晚上又不免被招待去吃吃喝喝,看似好康實則為加班
因為在宴席中我還是得把雙方說出來的所有話翻譯 orz

好不容易有一天晚上宴會結束的較早,可是說早也已經八九點
日本這個時候幾乎所有店家都已經關門休息了
這時同行的一位日本工程師說道:去秋葉原的yodobashiカメラ吧
我說:早關了吧,sofmap也只開到八點而已
此時該日本工程師說道:秋葉原的yodobashiカメラ開到晚上十點

此時小弟我眼睛一亮,彷彿得到了救贖
一行人搭山手線衝到秋葉原,果然一棟宏偉的大賣場在等著我們
約好10點出口集合後,一群人就個別衝進賣場裡去廝殺了

圖檔

圖檔

中間有許許多多煎熬取捨就不多說了
總之我來到了該棟大樓的第四樓
看到了連台北音悅與品嘉都無法比擬的....耳機牆!
所謂耳機牆
就是大約數百副中價位以上耳機,全部接在牆上,輸出全由Yamaha的耳擴負責
看到這個情形我傻眼了
絕世好機啊,在台灣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地方把這麼多耳機集合在一起
讓你同時試聽啊
我像是貪得無饜的小孩般
從ATH聽到SONY,ROLAND,AKG,KOSS,Technic
聽到腦中根本已經混亂,分別不出東西南北
還沒下的了決定的時候,眼看晚上十點就已經快到了
店員也已經站在各各走道出口出慈祥著望著你,示意你他們要關店了
無比的不捨在心中響起,暗自決定還要再來找這面耳機牆挑戰一次

後來經過數天的工作與翻不完的口譯,終於嘴巴歪掉+病倒了
在日本得了急性扁桃腺炎,原本假日也要出去幫忙口譯的
終於被放過一馬了,放我在御茶水旅館自己一個人休息

圖檔

圖檔

躺在旅館的我心裡想著,是時候了
抱著生病的身體,坐總武線一站衝到秋葉原
不自覺的站在耳機牆前面聽了好幾個小時
終於又到了晚上十點要關門的時候
在天人交戰下拿了這付 SONY MDR-F1 去櫃檯結帳

原本想放開箱照的
不過這副MDR-F1的箱真的不怎麼樣
有點像千元耳機的塑膠箱,所以就加以省略了

圖檔

咦,這個袋子是什麼?

圖檔

近看一下,有著SONY的字樣

圖檔

現身,SONY MDR-F1 全開放式耳機

圖檔

全鋁鎂合金的骨架,散發出一種簡約的美感

圖檔

上視圖

圖檔

迷人的全開放式設計,久戴也不會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圖檔

這款耳機的單體完全不會接觸到耳朵,彷彿是掛在耳朵上的喇叭一樣

圖檔

側視圖

圖檔

非常舒服的耳罩,對耳朵完全沒有負擔

圖檔

包覆頭部的設計,中間的線是鋼絲束,不會有斷裂的疑慮

圖檔

迷人的字樣,說明了此SONY高階耳機的血統

圖檔

迷人的設計,除了音質以外設計也是我買這副耳機的理由

圖檔

希望這個印刷不會掉字orz

圖檔

3.5mm耳機接頭部份,作工非常的紮實有種沉甸甸的感覺,在使用此耳機的時候仍然是搭
配Creative XMOD充當耳擴使用

圖檔

全體照,這次將以這個系統來加以測試

[SONY MDR-F1 規格]

形式:全開放式動態型
驅動單元:50mm Dome型(採用CCAW Voice Coil)
阻抗:12歐姆(於1KHz時)
感度:100dB/mW
最大輸入功率:700mW
頻率響應範圍:10Hz~30,000Hz
導線:3.5m LC-OFC材質
重量:200g(含線)

[關於SONY MDR-F1的音質]

自然的聲音,這是這副耳機的訴求,也是我愛上它的理由
不過我還是得聲明,音質的感受是很主觀的,與其說品質倒不如說是對於我自身來說的
感受經驗

第一次聽到這副耳機的時候,當時我正好剛聽過SONY當家的SA-5000和SA-1000
其中SA-1000跟這支耳機價位差不多,SA-5000的價位則都可以去三樓買EF17-40L了所以暫時不列入考慮

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SA5000真的比較厲害,現場放的是藍調爵士的CD,Saxphone的表現現場幾乎沒有耳機能夠勝的過SA5000,細節與臨場感兼具,只是售價實在是高出我的預算所以也只有流口水的份

剩下在比的就是SA1000和MDR-F1兩支,SA1000雖然同樣是使用HD單體但表現硬是差SA5000一大截,有一點那個味道但聽過好的以後,又怎能捨身取其次呢?好耳機真的是毒人的東西,基於完美主義的心理下只好放棄SA1000

之後聽到MDR-F1,瞬間我震攝到了
聲音非常非常的清亮自然,甚至可以說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自然取向的音色
跟SA1000,SA5000的走向完全不同
MDR-F1的聲音聽起來非常的舒服,音樂彷彿融入背景一般
實際上MDR-F1比SA1000還略貴
但規格上,甚至不如上次開箱的 MDR-Z700DJ
但這股清新自然的音色,卻讓我無比的著迷

之後,我甚至請店員幫忙接上我自己手機裡的音樂
原本我想說,不用耳擴直接用我的Nokia N70輸出,應該不會有什麼好音質吧
但我錯了,即使是在N70上,音色仍然是如此的清亮自然
聽了好幾首我最喜歡的新居昭乃的歌,讓我幾乎感動到落淚
原來這就是撼動內心的音色

原來,我可以在不使用耳擴的情形下,隨身享受這樣的音樂
後來我突然省悟了,或許SA5000可以非常非常的完美
但我必須要仔細挑選訊源,使用中高階的耳機擴大器,注重線材甚至是電源的干擾
但我只想,隨時的享受屬於我的音樂
在人來人往的車站中,找回屬於心中的那塊淨土
而這一切,只要這副耳機加上我的手機就可以達成
此時我下定了決心,就是這副了
買下了我這生中買過最貴的耳機 SONY MDR-F1
扣過稅的價錢,可以買0.8台Wii

[關於使用X-Fi XMOD的感想與和此耳機的配合度]

開了MOD的X-Fi Crystalizer後,這個耳機變的更迷人了
原本清亮的聲音加上了一股難以言喻的勁道,有SA5000的味道了
低音更下潛,高音更清晰,主體更加的飽滿
但是一開CMSS-3D,原本音場就十分遼闊的MDR-F1卻遼闊過頭了
有點太過環繞的感覺,經過反覆測試以後
發現CMSS-3D技術並不適合此耳機
此耳機不開CMSS-3D就已經有繚繞音場的效果了

我並不知道XMOD配合MDR-F1是不是最好的
但我明顯感覺MDR-F1的音感又被更加的升級了
AndAudio上有大大推薦此耳機配合ATH-HA2的耳擴,經過調整後聽說會有更迷人的聲音
但我手邊並沒有ATH-HA2,或許改天拿這副耳機去品嘉和老闆討教一番

[結語]

以我個人的感受,MDR-F1是一隻擁有舒適感與自然音色的耳機
低音的量不會不足,中高音的清亮感讓人感動
比起之前所擁有的Z700DJ,這隻耳機比較有自己的性格
至於聲音細節,我覺得比起Z700DJ來說是勝出的,畢竟實際售價差了許多
低音運動性則是Z700DJ勝MDR-F1,如果玩Ace Combat系列遊戲的話
帶上Z700DJ會比MDR-F1更有感覺

最後,我是自己的純主觀意見
如果是我想要爽一下,讓自己在刺激的環境下享受快感
我會戴上Z700DJ,脫下耳機的時候時常是滿滿的耳汗加上刺激的餘韻
而平常,我會戴上MDR-F1,耳朵完全無壓力亦不會出汗
享受自然且純淨的音質

走到這一步,上一次還信誓旦旦的說不會再買更高階耳機的我
只希望這副耳機至少是我這幾年的終點,不要再敗家了 XD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9:10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4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09 am

DAC・耳擴家用系統開箱區

FOSTEX HP-A8長期使用感想

FOSTEX HP-A8 詳細評測+個人耳機系統建構分享

旭化成AK4399搭載10萬日圓以下最強一體機
高精度的Master Clock與DSD支援,排除任何影響的純淨表現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前言

要說的東西太多,考慮到最後覺得這不應該是一篇老牛賣瓜文
我盡量以客觀的角度來分析FOSTEX HP-A8這台機器,聽感部分多少會有誤差
但其搭載的技術則是真的假不了,雖然技術的堆疊不絕對等於最終聲音的好壞
但新的技術有其理論根據,也有數據證明
在我的眼裡 FOSTEX HP-A8所要達成的理念是一種究級的簡單化
也就是無論是從哪裡來的數位訊號,透過HP-A8的最終輸出表現均為一致
為了達成這個理念,所以HP-A8搭載了溫度補償型的的高精度石英震盪器做為Master Clock以及採用大容量的Data Buffer
支援下一代的音樂標準DSD,同時支援USB以及SD卡播放DSF檔案
比起DSD播放的支援度,HP-A8的確比不上KORG的DS-DSD-10以及TEAC新出的UD-501
但難得的是HP-A8的耳擴並不雞助反而非常的優秀,具有700mW/32ohm的驅動能力
而且其素質優良,推動鐵三角各式旗艦耳機下比起10萬元的AT-HA5000亦不遜色
對於耳機系統的中階玩家,可以說只要買一台HP-A8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在我的評價中,HP-A8不愧為現時10萬日圓以下最強一體機

淺談DSD

DSD的全名為Direct Stream Digital,是一種以Sigma-Delta轉換為演算法的資料串流編碼技術
其實DSD(或著說Sigma-Delta演算)並不是新技術,SHARP和Panasonic皆在MD/CD隨身聽時代就在當時的機器上使用
當時比較被稱做為1Bit Digital Amp
其實Sigma-Delta演算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把傳統利用龐大分壓比較器模組的傳統DAC改用PWM方式來完成
如果是電子電機出身的網友應該可以了解我的意思,對於PWM不瞭解的人可以參考Wikipedia網頁的說明

Wikipedia - PWM調變

DSD訊號相對於傳統PCM的好處主要在於兩個層面,第一個是石英震盪器(OSC)在越高的頻率下越容易做的相對準確越不受Jitter影響
以及在越高的頻率下能夠分配到的取樣點數會比起傳統PCM訊號高出非常多,在高頻及極高頻的詮釋下會更有利
如我之前在AT-HA26D/Monitor 02 US Dragon量測實驗中所得到的結果
傳統的CDDA PCM為44.1KHz/16Bit,其實說起來人耳聽到的波形主要是以Sin波為基底的基音和泛音
16Bit的資料寬度(65536階音量刻度)如果加上LPF的效果來說其實是太多了根本不需要使用到如此精細的分割
但是44.1KHz卻太少,一般人都聽得到的10KHz高頻訊號只能分到4個取樣點,只用4個取樣點來還原一個波形其實是非常的不足的
而就算是進步到192KHz取樣下,4個取樣點變成19個取樣點解析度變成4.5倍
但是在DSD 2.8MHz的演算中,每一個10KHz波形可以分到64個取樣點,光是這點就足以堪稱非常大的進步

不過光播放系統為DSD並沒有用,必須錄音,後製以及媒體(下載或使用SACD)都為DSD格式才能夠發揮最好的效果

FOSTEX HP-A8所支援的DSD播放

DSD格式分為DSD64(1Bit 2.8MHz)和DSD128(1Bit 5.6MHz)
透過USB的播放方式有兩種,一種為DoP(DSD over PCM Frame)一種是透過ASIO 2.1的定義
後者比較新,支援的軟體也比較多,但殘念的是HP-A8支援的是第一種
第一種的方式是把DSD64訊號偽裝成176.4KHz/24Bit的PCM訊號然後在每個封包前加上辨識用的Data Head,
播放器或是DAC收到這種偽PCM訊號後就會知道內容其實是DSD訊號
優點是理論上Bit Perfect的播放軟體的話都可以播放軟體自己不需要特別支援DSD
但缺點是疊床架屋而且以Foobar2000播放的情況下DSF仍需進一步包裝成.WAV檔
而新一代以DSD為主打的DAC如DS-DSD-10和UD-501則是支援ASIO 2.1,DSD 2.8MHz和DSD 5.6MHz的播放
不過可以稍微期待的是,這部分是可以藉由韌體升級補完的,只要FOSTEX願意出支援ASIO 2.1的新韌體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徹底的解決
而在還沒有升級前,HP-A8最無痛播放DSD檔案的選擇是HQ Player,可惜這是一個付費軟體(有試用期間)
Foobar2000亦可以播放包裝過的DoP WAV檔,但是會有若干缺點(後述)

HP-A8, Master Clock與ASIO

說到Master Clock就一定要說到Jitter了,這個音響界的萬年臭蟲,也是萬年玄學的爭端
簡單說數位訊號皆有固定的時脈,如CD為44.1KHz USB為12MHz(USB 2.0 FullSpeed)
時脈的產生有靠OSC石英震盪器,但是USB所採用的12MHz並不是44.1KHz的整數倍(但是是48KHz以及96KHz,192KHz的整數倍)
所以以USB為介面傳送44.1KHz/16Bit資料給USB DAC時只好靠不斷的非整數倍除頻以及若干的封包內容控管(一次不傳送16Bit資料而只傳送5Bit等),然後靠播放端的Buffer去重組資料
但是這兩個方法都會造成Jitter,因為OSC只能整數倍除頻,最後合成的44.1KHz並不是真的44.1KHz而可能是45.XXXKHz,原本以44.1KHz為基底的資料等於被被拉長成45.XXXKHz
原始的波形當然也會受到改變,而且波形的間隔也會崩壞,導致波形變形並且合成出不該出現的聲音,這就是所謂的Jitter

詳細USB DAC如何接收CDDA 44.1KHz/16Bit資料以下這個網頁有很清楚的說明(日文)
#37 USB Audioについて(その5 bit数とSampling Rateはどのようにして決められるか

而相對性的如果使用光纖傳輸的話,光纖本來就是為了Digital Audio所制定的介面
電腦主機板側的光纖介面當然也採用可以完美合成44.1KHz到192KHz的Audio Clock
自然就比較沒有Jitter的問題,這時候考量點就會比較在於主機板或是音效卡的Audio Clock精度是否足夠
以及光電轉換的編碼端與解碼端的延遲是否一致,如果延遲完全一致的話可以說就沒有Jitter問題
就好比把數位訊號轉換為光訊號的延遲為10μsec的話,若反過來把光訊號轉換為Bit訊號時延遲為10.0001μsec的話一樣會造成Jitter
但是這部分要看DAC設計而定(例如重組Clock以及Buffer的設計)

回到USB上,USB界面上要排除Jitter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播放48KHz/96KHz/192KHz等12倍數為基底採樣頻率的檔案,但是這不實際我們聽的音樂99%都是CD轉下來的
第二個方法就是使用非同步傳輸,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非同步USB
簡單來說就是USB DAC自備一個比較大的Buffer和兩個能分別除頻出完美44.1KHz和48KHz訊號的OSC,資料進來後先丟給Buffer,然後再用適合的OSC對Buffer做讀出的動作
如此一來Jitter的大小就完全由USB DAC的OSC精度所決定,雖然不是為0但起碼不會因為外界奇怪的因素干擾

而傳統音響界所說的Master Clock其實與非同步USB也是大同小異
也就是把所有經由數位介面進來的訊號,丟進一個FIFO的Buffer中,然後依照預讀資料的檔頭做判別後經由機器中合適的OSC去讀取資料並餵給DAC晶片
這時候如果採用的OSC精度越高,自然Jitter就越小

而HP-A8就是這樣的設計,HP-A8現階段並不支援ASIO,也就是嚴格來說他跟一般的非同步USB DAC有一些差別
但是HP-A8採用全數位介面的Master Clock,所有光纖,同軸,USB進來的數位訊號全部都經由非同步處理
而且HP-A8採用的OSC為高精度的溫度補償型石英震盪器,如果跟一般電子用的OSC相比則精度為30倍以上而且較不會受到工作溫度及驅動電壓的的干擾

圖檔

左邊的是一般的OSC,右邊的是專用的TCXO
如果HP-A8用的同樣是FOX 924B TCXO的話,那CLOCK產生精度確實是一般OSC的33.33倍
這顆OSC並不便宜,而且要支援44.1KHz和48KHz的倍頻系統所以12MHz和11.2896MHz各一顆
再以除頻的方式合成48KHz(12MHz/250)和44.1KHz(11.2896MHz/256)

回到主題Master Clock有什麼好處呢,顧名思義HP-A8就是Master
所有的聲音的絕對掌控權與變因都回歸到HP-A8控管
也就是如果買一台CD Player(轉盤?)做光纖或是同軸的數位輸出的話,無論是1萬日圓的機器還是100萬日圓的機器
只要保證CD Player本身並沒有對輸出的數位資料做手腳(Bit Perfect下)的話,無論什麼機器餵給HP-A8都會得到同樣的聲音
同樣的,無論經由USB,同軸,光纖,SD卡任何介面近來的數位資料,只要資料內容本身沒有被動手腳的話在HP-A8的最終輸出音質都會完全相同
HP-A8的構造是從最根本直接否定到所有前端器材的差異性
也就是只要數位資料相同,CD還是電腦,同軸還是光纖還是USB,1萬元的CDP和100萬元的CDP在HP-A8上的效果理論上都完全相同

我想這個論點並不是我的獨斷,而是HP-A8的系統構成上自然就會達到這個效果

最後我要補充一下,雖然說非同步的USB DAC上有存在的若干CLOCK上的缺陷,但大家不需要把這個缺陷看得太重
以旭化成AK系列的DAC來說,都具備有消除Jitter的硬體演算,以及128倍的的Over Sampling
理論上,取樣率越高Jitter造成的影響越小,DAC在內部以128倍的倍頻演算下理論上在演算時Jitter就會被減少到原始輸入的1/128,
而在最終輸出時會自動升頻到DAC的極限頻率192KHz,而且192KHz符合12的倍數可以被USB CLK完美除頻,
就算因為OSC的精度不夠產生Jitter,最多也只會受USB OSC的一次影響,而且嚴重程度只有原始輸入訊號Jitter的1/5而已

也就是即使並沒有餵給DAC獨立的CLK訊號,最終輸出的結果仍然可以大幅去除USB同步傳輸所造成的Jitter
說簡單點,只要手上的USB DAC的晶片是新一代支援192KHz+的晶片
就不需要那麼神經質的看待Jitter這件事情(跟介面無關,很多USB介面只做到96KHz的DAC其晶片本身都可以跑到192KHz),真正要擔心的是如使用PCM2704這種上個世紀DAC Chip的老機種或是廉價機種

就算播放器材可以做到完全無Jitter,你也難以保證數位錄音的時候用的是什麼等級的器材
而HP-A8的非同步架構已經趨於完美,聲音不一定會變好多少,但至少可以把使用者心裡的鬼全部趕跑

旭化成AK4399的實力

旭化成AK4399這顆32Bit DAC其實就是AK4396(AT-HA26D)的直系升級版,SNR和THD的表現更佳且支援DSD輸入
具體而言AK4399比起上一代AK4396而言,THD由-100dB進步為-105dB,SNR由120dB進步到123dB
以及緒化成在AKM4399上注入的最大心血結晶(Minimum Delay Digital Filter)

這個數位濾波可以成功的讓訊號升起前的抖動消失
可以讓方波或是脈衝等突如改變的訊號能夠更加的真實與完美

其實上一代的AK4396也有實裝DSD輸入功能,只是採用AK4396的DAC(如AT-HA26D以及Sound Blaster Premium HD等)沒有把這個功能實裝出來

有關AK4399這顆晶片的介紹,可以參考旭化成官方的AK4399 Interview網頁(日文)

Mobile01: 本文作者因違反使用規範, 部分內容將不顯示
32bit対応DAC「AK4399」開発ヒストリー

其實有很多其他USB DAC也採用AK4399作為其心臟部分如台灣的阿仁DAC2
但可惜的是這些採用AK4399的DAC幾乎都沒有實裝AK4399內建的Digital Filter功能,以及DSD部分也少有支援
在這方面HP-A8可以說是把AK4399的所有功能100%榨出,也是我對於HP-A8高評價的原因

HP-A8其他優點設計
1.數位音量(Digital VR),完全的消除了類比音量(可變電阻)中在小音量下容易造成左右音量稍微不平衡的先天缺陷
2.transformer adaptor(環形線圈AC-DC變壓模組),比起一般切換式的變壓模組更來的線性,而且沒有高頻雜訊
3.AMP GAIN可以經由數位VR作微調整(不是只有Lo Hi,可以0.5dB微調),機器可以依需求設定為低阻耳機專用或是高阻耳機專用
4.內建2x/4x UpSampling模式,可免去軟體升頻
5.SD卡直接撥放DSF檔案,除去任何外界影響

設定/介面
圖檔
調整耳擴的擴大級數
圖檔
內建的升頻,可以選擇關閉, 2倍或是4倍
圖檔
數位濾波器
圖檔
數位濾波器
圖檔
內建Master Clock
圖檔
可改為使用外部Clock
圖檔
可選擇LINE OUT為直出與否
圖檔
音量記憶
圖檔
USB DoP(DSD播放)功能,預設關閉要手動開啟
圖檔
系統版本為2.01BETA
圖檔
播放DSD時的介面,顯示為DSD 2.8MHz
圖檔
系統輸入模式選單
圖檔
亦可以單獨使用耳擴使用RCA IN
圖檔
SD卡播放模式
圖檔
同軸輸入模式
圖檔
光纖輸入模式
AES/EBU輸入模式
圖檔
SD卡播放DSD檔案(.DSF)
檔名及目錄名稱只能為英文
圖檔
SD卡播放DSF檔案
圖檔
SD卡播放DSF檔案
圖檔
SD卡播放DSF檔案
圖檔
SD卡播放DSF檔案
圖檔
SD卡播放DSF檔案


音質評測
說了這麼多,終於要進入本篇評測的核心部分 - HP-A8音質測試
HP-A8的聲音非常的自然,三頻均衡,音像清晰但是不銳利,透明感非常非常的好
人聲的韻味並沒有被染色,但是表現得恰如其分,不甜不乾(取決於耳機),音場也是適中
這是一個對HP-A8總合的觀感,當然HP-A8有許多的設定,在這些設定下各會呈現出些許不一樣的結果

以下我主要拿ATH-AD2000X來比較各種情況/搭配下的音感
主要測試曲目如下
圖檔
EGOIST - 原罪の灯
圖檔
やなぎなぎ - Ambivalentidea

首先先拿HP-A8作為一體機來播放DSD檔案看看
此時HP-A8設定為Master Clock模式,數位濾波器設定為Minimum Delay

光纖(WAV升頻176.4KHz):
稍微有點硬的聲音,音場稍微有點窄,解析度高但是邊緣稍微銳利

HQPlayer WAV及時升頻DSD播放:
柔軟且自然的聲音,解析度良好但較不刺激

由Audio-gate將WAV轉換為DSF檔案並由HQPlayer播放:
染色很重,人聲的渲染力和迴盪的餘韻變得非常的強,同時兼具艷感以及滑順的聲音

由Audio-gate將WAV轉換為DSF檔案並拷貝至SD卡插入機器播放:
與HQPlayer播放的效果完全相同

將DSF檔案包裝成DoP WAV並由Foobar2000播放
與HQPlayer播放的效果完全相同

由以上的測試我幾乎可以確定
當初覺得HP-A8播放DSD為什麼差別與PCM這麼大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Audio-gate轉換的時候偷加料了
經由Audio-gate轉換過的DSD檔案聽起來染色非常的重,歌曲充滿了光澤豔麗的感覺,以及非常的滑順撼動人心
而經由HQPlayer即時升頻的聲音(有很多演算法可以選,我選預設的)則仍然保有了DSD滑順的特點,
但比較沒有染色音色取向自然且聆聽上沒有壓力
而比起來PCM模式下的聲音比較有邊緣銳利的感受

以Foobar2000的SoX Resampler將44.1KHz升頻為176.4KHz為例(Passband:96% Allow Alising 50%)
解像度很高,但是邊緣稍微銳利,音像非常明確但欠缺自然感,整體而言是偏銳利的聲音,音場稍大
而改以HP-A8內建的4x UpSampling功能測試
則解像度變的較為普通,但是聲音比SoX Resampler時滑順,邊緣的銳利感得到若干的改善,但是比起SoX Resampler音像的明確感卻差了一級,音場稍微窄一點

其實以上所有的評測,除了Audio-gate加料的DSD檔以外所有差別都在2%以內,而且聽過10分鐘後搞不好就會忘掉
實際上差異比起換耳機和換耳擴是微不足道的,大家也就當個我個人主觀的意見參考即可

Master Clock以及外部Clock的比較

之前說了那麼多Jitter和Clock的影響,在這邊實際聽聽看到底會有什麼差別
為了屏除影響,播放採用證實為Bit Perfect的Foobar2000,並且關閉所有的效果器
測試耳機同樣為AD2000X,並且直接插入HP-A8本身的耳機孔測試

光纖(外部Clock由Musiland Monitor 02 US Dragon當作DDC且設定為ASIO模式下做光纖輸出):
與Master Clock的差別非常的小,但是使用Master Clock時聽起來聲音比較溫馴不刺激,而使用外部Clock時則感覺有些許雜亂感(差異非常的小,搞不好是錯覺程度)

USB(經由電池供電的USB HUB)
Master Clock時是純淨且沒有雜質的聲音,沒有籠罩感也不刺激,不銳利也不遲鈍,自然的聲音
但是USB時若切換為外部CLOCK感覺聲音完全一模一樣,而且與光纖時不同切換時聲音完全沒有中斷,我猜想USB時HP-A8或許強制採用Master Clock

同軸和AES/EBU則沒有測試

USB換線聽聽看

交換前的線是HP-A8原廠的小黑線
交換後的縣是Amazon Basics的布質鍍金線
比較後的結果,完全沒有任何差別

圖檔
Amazon Basics USB線
圖檔
Amazon Basics USB線

HP-A8與AT-HA5000音質比較

HP-A8:透明且明確的聲音
聲音傾向:三頻均衡,較為理性的聲音,解像度非常高
低域:★★★★☆
中域:★★★★☆
高域:★★★★☆
解像度:★★★★★
音場大小:★★★★☆
女聲表現力:★★★★☆

HP-A8(DAC) + AT-HA5000 滑順且純淨的聲音,聽起來比HP-A8自然,氣勢也較為雄壯,但是解像度聽起來比起HP-A8稍差(搞不好是RCA選擇器害的)
聲音傾向:中頻稍微凸出(人聲突出,密度高且較厚)
低域:★★★★
中域:★★★★★
高域:★★★★☆
解像度:★★★★☆
音場大小:★★★☆
女聲表現力:★★★★★

HP-A8 vs AT-HA26D

測試耳機: ATH-AD2000X
測試模式: AT-HA26D/HP-A8使用各自的DAC+AMP測試,AT-HA5000時使用HP-A8當DAC
測試歌曲: May'n (Sheryl Nome):ふなのり

AT-HA26D:
聲音解析度高,但邊緣銳利,女聲的齒音較重較為尖銳,人聲靠前旦樂器卻退後,造成一種音場寬廣但女聲在耳邊唱歌的錯覺
評分:★★★★

HP-A8:
聲音走向與AT-HA26D相向相似,但聲音較為柔和,人聲和樂器的位置相當,齒音仍然能夠被查覺但比起AT-HA26D則順耳許多,解析度與AT-HA26D難分軒輊
評分:★★★★☆

AT-HA5000:
人聲及樂器皆靠前,音場感相對性的小,女聲的韻味最好,中高頻的渲染和共鳴十足的表現出了AD2000X的韻味,共鳴的力道甚至會讓身體全身發麻,聲音密度高 
女聲不刺齒音並不明顯,是三台機器中齒音最小的
評分:★★★★★

應該可以說AK4399在標準模式下與AK4396差異不大,但是AK4399跑DSD和Digital Filter下的聲音確實和AK4396的AT-HA26D不一樣
選擇更多這樣
至於雜訊等兩台都幾乎完全沒有雜訊,理論上HP-A8的電源系統比AT-HA26D等級高上許多,還有就是我在最開始提到的Clock精度問題
以訊號角度而言HP-A8一定比較好,聽不聽得出來就靠個人造化

其實我仍然覺得DAC的能力主要取決於DAC晶片的能力,I/V轉換電路只要不要犯錯中規中矩的設計就好

---
待續,打到手快抽筋了...
下次更新:
1.DSD的播放與轉換,Audio-gate HQ-Player與Foobar2000
2.數位濾波器對於音質的改變測試
3.使用DSD下各種曲風曲目的視聽

----------------------------------------

Audio-Technica AT-HA5000耳擴開箱

圖檔
來了!聽到宅急便的聲音整個人跳了起來,收下了這個箱子
圖檔
打開,首先發現說明書
圖檔
再打開,看到本體了
圖檔
本尊現身
圖檔
檢察一下面板,沒什麼嚴重的傷痕(畢竟這種東西還是有點收藏意味)
圖檔
amazon.co.jp上加買的東西也一起來了
AT-EA1000類比訊號線和amazon上好評如潮的濾波排插
圖檔
濾波排插長這樣
接下來走線規劃搞得要死,終於插上W1000和AD2000試聽
圖檔
目前DAC部分將就用AT-HA26D的DAC(AK4396 SN:120dB 192kHz/24Bit)
比起來AT-HA26D真的好迷你好小台
圖檔
我的主力耳機群
從左至右為
ATH-W1000, ATH-AD2000, ATH-AD1000, MDR-SA3000
還有一隻ATH-A900沒入鏡
圖檔
主要買HA5000是來餵這兩隻用的ATH-W1000, ATH-AD2000
圖檔
AT-HA5000
圖檔
AT-HA5000

說到AT-HA5000,比起我剛拿到的時候我改變了一下系統的配置
目前的配置是
DAC : Musiland Monitor 02 US Dragon (ASIO, 176.4kHz/24Bit)
RCA Cable : Audio-technica AT-EA1000/0.7
AMP : Audio-technica AT-HA5000
AMP2 : Audio-technica AT-HA26D

由於Monitor 02 US Dragon可以設定類比數位同時輸出,剛好數位部分就用TOSLINK光纖直接餵給HA26D,這樣更容易比較同樣環境下原本的HA26D和新系統到底有什麼樣的差別

整體來說,HA5000是比HA26D優秀的(費話)
但是這個好,不花時間細細感受光憑幾個小時的AB Test必不會那麼明顯
HA5000的聲音如日本多數使用者的評論一樣,非常的綿密
音與音的銜接非常的細緻,但取而代之的是音場不算大
接上ATH各式旗艦副旗艦,其實並不會感到HA5000的推力特別大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上品感,就像在喝一杯濃醇的咖啡一樣
聲音是中性略偏暖,如果以1到10為冷暖的指標的話大概在6左右(HA26D則在4左右)
有人曾經評論過HA5000高音偏暗
以鐵三角自己的宣傳,HA5000追求的是抑制高音的扭曲(歪み)到極限的程度
以鐵三角一貫的風格及政策來看,這台的賣點其實就是在A類放大器及高音的純淨,正確度
我自己的感覺,是它的高音純淨上品且不刺激,但不是偏暗
一些擅長高音的耳機(如ATH-AD1000PRM,ATH-W1000)插上AT-HA26D後
一瞬間會覺得高音比較亮,但細細比較下來才發現那些所謂"亮"的聲音
往往是機器本身產生的附帶音,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雜亂感
而插回HA5000則整個音像都變得純淨許多,不該有的聲音連一點都聽不到
但這一切,不花時間感受不會知道
而且過幾天沒聽後,我也沒把握在一分鐘內馬上辨認出HA26D和HA5000的差別
整體來說HA26D仍然繼承了非常良好的鐵三角調音傳統
以實力來說,說有HA5000的80%亦不為過
HA26D在推鐵三角自家低阻耳罩時,在推力上我感受不到任何輸HA5000的地方

而我手上所有的耳機中
插上HA5000最好聽的其實不是W1000而是我新入的AD1000PRM
甚至,我覺得AD1000PRM是我聽過的鐵三角耳罩中聲音最漂亮的
我沒機會聽過L3000和W2002,W11JPN
但相較於W3000ANV與W5000,AD1000PRM在保有傳統鐵三角的細緻風格下
做到了一種近似完美的平衡,擁有密緻的低頻中頻,近似AD2000的渲染力以及清亮高解析度的高頻
這個聲音其實比起W3000ANV更讓我感動到心坎裡
而回頭去聽W1000,甚至覺得W1000是比AD1000PRM還要低兩階的普通耳機

以我手上有的鐵三角耳罩來評分的話
無疑是
AD1000PRM > AD2000 > AD1000 > W1000 >> A900(換A1000耳套下)
另外耳道真的是打不過有良好環境下的耳罩
聽完AD1000PRM再回去聽CK100PRO甚至令我皺眉頭想廉價出掉了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0:1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5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11 am

耳道式耳機、隨身耳機開箱區

Audio-technica ATH-CK100PRO開箱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這隻是第二隻,第一隻購入1小時候就拿去退貨了因為右耳單體不良
昨天戒慎恐懼的測試了一輪,目前看起來沒問題
但是右耳接頭轉起來阻尼比左耳輕,讓我有種不寒而慄之感
現在配戴都特別小心完全不要去動到接頭部分,但是收納在原廠收納盒的時候免不了還是有若干轉動
最重要的聲音,剛開聲一切都說不準
高音非常非常的清澈,解析度非常非常的高,音場非常大跟EX1000同等級,但是有點刺,或著應該是說隨身訊源上有時候非常刺
但是接上桌上擴(心臟要有點大顆,怕燒掉)卻又完全不刺
目前的感覺像是隨身版的AD1000PRM
我一開始覺得這隻完勝EX1000
但在安靜的地方一聽覺得其實各有千秋,一個是標準的ATH聲音,一個是標準的SONY聲音
但在隨身耳道上能夠把高音,音場,三頻發揮到如此程度,其實真的已經相當不簡單了
外觀作工為鈦金屬外殼加上塑料,接頭及外觀做工質感其實差EX1000一節
不過這隻擺明了說是PRO監聽用途,不過我沒有拿來跟EX800ST比較過就試了

雖然我並不是十分認同動鐵需要RUN/IN但還是加減RUN看看吧
另外我原本以為這隻的線至少是PCOCC+OFC6N,結果查了一下鐵三角原廠網頁發現好像什麼都不是
連個Hi-OFC都沒有寫,搞不好將來會出升級線再海噱一筆也不一定
不過因此,其實我真的很懷疑耳機換線到底能有多少助益
說什麼改變天差地遠的,我真的是持懷疑態度
我自己覺得耳道的設計和單體決定了80%的聲音走向,剩下的20%可以靠前端配備來調整
線只要不是太爛我真的聽不出來OFC4N,6N,7N和PCOCC的差別

最近陸續有人收了我當時推薦的FXD70,如果你喜歡FXD70的聲音的話CK100PRO可稱之為其正當進化版
但如果覺得不喜歡這種監聽音調的聲音的話,就恭喜你省下這近兩萬台幣的費用了
------
CK100Pro走的是鐵家風格的清亮,高解析
就算水貨買16000,通常的玩家都是試聽再試聽最後才下決擇購入,當然若有人完全聽信網路上別人發表的聽感就買下那我也愛莫能助

另外我有HA5000但我絕對不敢把CK100PRO插上去
因為官方寫出承受功率上限為3mW,待機電流搞不好就足以將單體燒壞

至於CK100PRO是不是值這個價錢就很見仁見智
我覺得以音響性,音場,解析度和調音的成熟度來說
CK100PRO是不及AD1000的,更不要說AD1000PRM了
耳道的天限就是這樣,高頻因為沒有空氣的流通永遠存在一種揮之不去的刺耳感
再怎麼進化也沒辦法感受到純正開放式耳罩那種自然融入空氣中的高音
退一步若壓低高音,就會像SE215一般中音純厚但高音像是不見了一樣
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就是了
-----
我聽起來配合CK100PRO目前算是好的組合分別是Xperia Tablet S (S-Master)和Sony 新Xperia系列Smartphone(如TX與更新的AX)
當然若能收到Hi-MD那更好,SONY舊的HD Digital Amp與CK100PRO的特性更符合
-----
其實我覺得Z1070配CK100PRO的問題是被推太出來了
例如我拿鐵三角的AT-PHA05BT藍芽AD2DP耳擴也有相同的聽感
AT-PHA05BT的推力是30mW
其他高推力的機器接上CK100PRO無一不悲劇
最近剛好在測耳機,今天剛好又去秋葉原的零件屋買了高頻質的電容式麥克風零件(屁股自己焊)
我打算自己做耳道模擬測定
也就是自己拿3D Printer印一個耳朵出來然後把麥克風塞在耳膜位置測試各種耳道耳機,這樣應該可以解開CK100PRO挑機器之謎
我個人的猜測,高阻線或許有效果,例如16歐姆或是20歐姆左右的阻抗線

------------------------------------

SONY MDR-XB90EX開箱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還是迎娶回家了
因為買了個藍芽A2DP接收器總要有個跟他配的耳機,拿EX1000出每次要小心收藏實在沒時間
換句話說我需要一個不用時隨便揉一團塞口袋的耳機,所以就買了之前給過極佳評價的XB90EX

目前完全沒有RUN IN,大概聽了幾個小時
老實說XB90EX實力真的很堅強
插在NW-Z1070上,個人覺得音響性比EX600還稍為優秀與EX800ST在仲伯之間
音場大與EX1000/EX600同級,只有透明感和高音延伸稍輸EX1000(稍微暗一點)
但若是女聲清唱時,我甚至聽不出來XB90EX和EX1000的差別
XB90EX低音中音高音分離度非常好,在沒有低音的曲子裡聽起來甚至有三頻均衡耳機的表現
要不是XB90EX強制加上了重低音,否則這隻一定會以下犯上到不行

對於曾經擁有EX90SL的SONY fans來說,90 + EX這兩個關鍵字有很大的意義
而XB90EX不愧為傳承這兩個關鍵字的一代名作

我入手的價格是6700日元,算起來連2500台幣都不用
試了幾種訊源,只有S-Master MX的Z1070和Xperia Tablet S的變態高功率版S-Master能夠釋放XB90EX最高的能力,舊版NW-A857明顯暗了一圈解析度也降低了

另外一提,XB90EX在音響性音樂性上絕對比DENON C710來的優秀,而且恐怕不是一個等級的差異
3K~4K台幣價格代下,我極力推薦XB90EX給不排斥重低音音效的朋友

另外我可沒收SONY的廣告費,SONY出爛耳機我第一個把它踢爆加上發反推薦文給他死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0:5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5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29 am

隨身播放器開箱區

生不逢時的低調美聲 Kenwood G708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今天入手了Kenwood G708隨身聽
其實真的不應該再花錢投資隨身設備,因為已經多到每天換一種訊源出去聽結果兩個禮拜都換不完的程度
但是衝著Kenwood最後的隨身聽,加上價錢便宜只要5500日圓就還是衝了
我沒有聽過名機Kenwood D9,但我對於有著全數位擴大器的機種有著莫名的好感
事實上,Kenwood也是唯二推出桌上型全數位擴大器耳擴(KAF-A55)的的廠商
而且Digital Amp的技術從當年HD20GA7就開始採用,跟SONY HD Digital Amp/S-Master可說是並駕齊驅
只可惜競爭不過SONY,APPLE...最後黯然退出市場
當時在G508/608還在賣的時候,Kenwood在純播放器上競爭不過SONY,APLLE所以只能打低價市場
販賣店了G508一台賣4500日圓的衝擊光景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老實說,真的是很可惜...

今天剛開聲,我就被嚇到了
G708出來的聲音,絕對可以當作DAC使用餵給AMP
解像力分離度優秀到一個變態的程度,推耳罩推力雖然略顯不足,但訊源的質可說是可圈可點
沒有太多音染,但也不是生冷的聲音
如果以解析力來說 Kenwood G708比NW-Z1070更為優秀
只可惜,以後再也不會有Kenwood的隨身訊源了
---
小試了一下G708的實力,整體表現我甚至認為是與桌上型一體機AT-HA26D不相上下的
問題是AT-HA26D的DAC好歹是中階的旭化成AKM4396,支援192kHz/24Bit與128倍Over Sampling
查了一下G708是用Wolson的W-Class全數位擴大器方案,我原本以為是KENWOOD自己開發的東西

nicotwn wrote:
A大你好~看到您G708開箱文說kenwood將來不會出新的隨身訊原,真的還蠻難過的,但是想跟您確定的是,kenwood 方面有正式發表不再生產DAP的聲明,或者只是網路上的風聲,小弟沒有質疑您的意思,只是kenwood將來若沒有再出新機,真的是殘念啊,G708小弟也有一台,還在期待kenwood推出更高階的DAP,如此夢想破滅真難過啊...(恕刪)


Kenwood是沒有明說,但是有幾個跡象
1.Kenwood網站上的產品分野中,行動影音的分類消失了(以前是有的)
2.10月後半慣例上是Kenwood發表次年度新機的時候,當然也沒有任何隨身聽產品
3.JVC併購Kenwood後JVC-Kenwood公司提出的未來展網報告書(有pdf可以載),未來目標理完全沒有隨身聽產品,甚至連耳機都沒有(只有唯一一支耳罩)
4.2ch有人去問kenwood的展場人員(Kenwood產品介紹的職員,由總公司派遣到電器店),對方說雖然現在不能說死,但恐怕以後都沒有(隨身聽產品)了吧

以上各種跡象來看,G708應該就是最後了
有謠傳說因為是最後一台,所以把之前只放在旗艦機上的Supreme技術下放給G708,當成最後的紀念

----------------------------------------

NW-Z1070 SonyStore限定色珍珠白開箱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音質跟普通版是一模一樣的,但是塗裝有用到蒸著加工以及背板有混入珍珠材質
運氣好在eイヤホン撿到的,入手價23500日圓
之前在eイヤホン買太多東西,這次一出手又把好貨給撿走我還真是奧客啊XD
這台就當作收藏用吧,偶爾拿出來聽聽就好了

六凡之靝 wrote:
聽說SONY聲稱Z1000系列已經跳脫安卓SRC的問題
但又有人說仍是無法解決

SRC出現的情況下,到底會是怎樣的一個失真啊???
對聽感的影響又是如何?
另外就是SRC到底怎樣會出現啊?
怎麼有的說44KHZ會出現,有的說48KHZ
不知道究竟是如何,懇請A大賜教...(恕刪)


SRC的問題,就好比一張原本640x480很漂亮銳利的圖檔
然後用小畫家的放大功能把它放大到800x600...然後顯而易見的是變得粗糙又模糊這樣
同樣的在Android下(正確的說是Quadcomm造的孽),把44.1kHz強制重新編碼成48kHz然後就悲劇了

Z1070我是沒拿儀器測過,不過我目前看系統流程的感覺是沒有SRC問題
第一個是Z1070本來就沒有用Terga2的音效部分,Z1070用的Audio DSP是自家的S-Master MX
S-Master MX吃音樂的原始PCM資料(如果是mp3 or aac則是解碼後結果),然後以ΔΣ調變為1Bit脈衝訊號...這種訊號解像度理論上跟SACD的DSD有的拼,基本上是CD音質數十倍的精度,44.1kHz和48kHz根本沒有差別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1:2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6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35 am

開箱文放置區7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7:1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37 am

開箱文放置區8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7:1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1:38 am

日本店家遊記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7:1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2:02 am

過往討論精華蒐集區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7:1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2:05 am

聚會心得與討論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6:0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2:07 am

測試數據擺放區RMAA CSD脈衝響應等

Sound Blaster Digital Music Premium HD開箱及RMAA初測
圖檔
買了一台Sound Blaster Digital Music Premium HD,俗稱USB音效外接盒
其實他也算是USB DAC,不過我只拿它來錄音
日本各大測定網站上都很推這台當錄音訊源使用,RMAA調整後跑了一下SNR有到107dB
如果裝了ASIO4ALL應該會更好一點,接下來我會以這台機器配合各種訊源和Cable來測RMAA
另外因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線,所以基準線採用Audio-technica AT-EA1000,以此線為基準比較各種線材和設備輸出的差異

Http://sheryl.tw/SB-HD/SB-HD-RMAA.htm
Sound Blaster Digital Music Premium HD RMAA Report
---
Frequency response (from 40 Hz to 15 kHz), dB +0.01, -0.07 Excellent
Noise level, dB (A) -107.9 Excellent
Dynamic range, dB (A) 108.0 Excellent
THD, % 0.0033 Very good
THD + Noise, dB (A) -87.0 Good
IMD + Noise, % 0.0039 Excellent
Stereo crosstalk, dB -100.7 Excellent
IMD at 10 kHz, % 0.0059 Excellent
General performance Very good
---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以下為一些線材的測試數據

圖檔

Http://sheryl.tw/SB-HD/SB-HD-OYAIDE-PA02-RhPlug.htm
USB Sound Blaster HD with OYAIDE-PA02 RMAA

鍍銠頭的PA-02準備受死吧
咦!?跟AT-EA1000時的頻率響應不是一樣嗎?反倒SNR還變爛了
這條線成本要5000多日圓耶!自己DIY的AT-EA1000一條才1000日圓
此線我已經用大功率RUN了100HR,難道說我RUN壞了嗎?

USB Sound Blaster HD with OYAIDE-PA02-RhPlug :
Frequency response (from 40 Hz to 15 kHz), dB +0.01, -0.08 Excellent
Noise level, dB (A) -98.8 Excellent
Dynamic range, dB (A) 98.8 Excellent
THD, % 0.0035 Very good
THD + Noise, dB (A) -85.6 Good
IMD + Noise, % 0.0052 Excellent
Stereo crosstalk, dB -100.8 Excellent
IMD at 10 kHz, % 0.0071 Excellent
General performance Very good

圖檔

Http://sheryl.tw/02USDragon/02USDragon.htm
Musiland Monitor 02 US Dragon - RMAA(96KHz/24Bit)

MUSILAND Monitor 02 US Dragon:
Frequency response (from 40 Hz to 15 kHz), dB +0.02, -0.08 Excellent
Noise level, dB (A) -100.1 Excellent
Dynamic range, dB (A) 100.8 Excellent
THD, % 0.0028 Excellent
THD + Noise, dB (A) -87.4 Good
IMD + Noise, % 0.0040 Excellent
Stereo crosstalk, dB -97.2 Excellent
IMD at 10 kHz, % 0.0060 Excellent
General performance Very good

Http://sheryl.tw/AT-HA26D/AT-HA26D-RMAA.htm
Audio-technica AT-HA26D - RMAA

※追記
測了AT-HA26D的RMAA
高頻的扭曲控制(THD)幾乎是到完美境界,SNR表現也相當不錯
我覺得我當初買Musiland Monitor 02 US Dragon整給被大陸評測網站給騙了
害我還差點拉人下水,看來AT-HA26D的DAC才是王道

Audio-technica AT-HA26D:
Frequency response (from 40 Hz to 15 kHz), dB +0.01, -0.16 Very good
Noise level, dB (A) -106.5 Excellent
Dynamic range, dB (A) 106.2 Excellent
THD, % 0.0017 Excellent
THD + Noise, dB (A) -91.5 Very good
IMD + Noise, % 0.0030 Excellent
Stereo crosstalk, dB -100.6 Excellent
IMD at 10 kHz, % 0.0056 Excellent
General performance Very good

---------------

Monitor 02 US Dragon vs AT-HA26D DAC輸出示波器量測結果比較:AT-HA26D大勝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六 4月 20, 2013 7:5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2:09 am

DIY製作分享、RCA Cable、電源線、選擇器等

雜誌附錄電源線製作: Oyaide P029/C029 + Zonotone

話說今天早上黑貓宅急便來按門鈴
打開一看原來之前訂的音響雜誌寄來了
平常我是從不買雜誌的,會買這本單純就是看上他付上了看似等級還不錯的電源線DIY製作材料
雜誌加附錄只要4200日元,剛好玩玩看順便解開我長久以來對於換電源線對於音質影響的疑惑

圖檔

雜誌+附錄

一定會有人戰我說4200塊的便宜爛線有什麼好拿來說嘴
剛好這次附的插頭和線市面上都有賣,我們來看一下到底賣多少錢

圖檔
圖檔

電源座+IEC接頭

電源座/IEC接頭 OYAIDE P-029 C-029
我看看,啥[オーディオ銘機賞2005受賞モデル]
日本雜誌還真佛心附錄都給好料啊!? 令人在意的賣價呢?

P-029,C-029:4032日元(實賣價)

天唉,這雜誌還真是出血大放送,單一個接頭就比整本還貴了
看來我是不是該多買個幾本來囤著轉賣賺錢?
接下來看一下附的線材如何
ゾノトーン OPC-2.5 1.2m
這個我實在找不到價錢,從其他家類似的線來推算大約價值3000日元
所以這整條線的價值約15000日元!?加上作工成本實際賣的話大概要18000~20000日元!?
事實上,OYAIDE實際賣的類似線材的確是要這個錢orz 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

接下來就動手組裝吧,OYAIDE的接頭設計非常好,沒有任何地方需要焊接
只需要一把美工刀把線剝開,其他所有工作都靠鎖螺絲就可以完成。製作的時後我有戴手套
製作品質個人認為不太會受到熟練度與技巧的干擾

於是小心翼翼下,30分鐘後線完成了

圖檔
圖檔

接下來準備試聽,比較對象為Audio-technica AT-HA5000的原廠電源線
補充一下,AMP長這樣...

試聽是一個很主觀的評測行為,所以我先說明一下我自己的環境

DAC: Musiland Monotor 02 US Dragon - 修改為完全鋰電池外部供電,USB僅資料傳輸
AMP: Audio-technica AT-HA5000
Power Tab: FURMAN SS-6B(EMI/RFI Filter/防突波機能)
Headphone: Audio-technica ATH-AD1000PRM / ATH-AD2000
PC/Sofware Setting: Foobar2000/ASIO/176.4kHz/24Bit/SoX Resampler 4x/EQ Off

Audio Source : CD->WAVE(EAC) 44.1KHz
Macross Frontier - ふなのり(May'n)
やなぎなぎ - Ambivalentidea
やなぎなぎ - ジオメトリア

結論

我覺得,沒有任何差別...
其實我也不祈求音質變好,只要我聽的出有差別我就願意承認電源線有其意義
但是我反覆交換電源線豎起耳朵聽了一個小時,我真的什麼鬼差別都聽不出來
反到是前幾天把DAC改為全電池供電,我只花了一分鐘就感受到音樂的純淨度變好了
大概到這裡有人會說我木耳了,沒關係我已經打算從實驗室搬數位試波器/頻譜儀回來測
如果有人又跟我說這東西用耳朵收貨那我就orz

市電不乾淨,就算拿一條OFC 8N的線插上去難道流進AMP的電就會變乾淨了嗎?
電源線只要有一定的基本品質,除非有廠商在裡面偷加料否則實在很難說服我到底會有啥差別
反覆試聽,我一邊排除自己心裡的預期反應,針對複雜音場及大動態的幾個瞬間不斷做比較

接下來我可能會做的事
1.拿儀器回家測試原廠線和手工線有啥差別
2.買條OFC7N/PCOCC-A Hybrid的裸線重做一次,然後再一次試聽+儀器測試

---
以下是我覺得耳機系統中對於音質改變的重要度

1.耳機(廢話)
2.AMP
3.電源[供應]
4.DAC
5.RCA Cable(類比訊號線)
6.Power Cable(類比電源線)
7.Digital Cable(數位訊號線)

個人感想
1>2>3>4>>5>>>>6>>>>無法超越的障礙>>>7
-------
今天到秋葉原準備回家時去繞了一下YODOBASHI CAMERA AKIBA
想說這幾天才做了電源線,就順便去看一下到底有什麼線材可以買
看到FURUTECH fp-314ag在特價,一公尺2250日元算起來約800台幣
於是我就買了1公尺(小氣到家,因為我不想在電源線上砸錢)回來玩
其實YODOBASHI CAMERA還不錯,我回家量一下有110CM,等於沙必思了10CM給我XD
圖檔
查了一下原廠的規格,好像很不錯的樣子...事實上線也非常的粗,非常的粗

--------------------------------------------------------------------------------

Rating:15 AWG α-導体(断面積:1.82 Sq.mm)
Features:※α-導体:α-導体はPCOCC導体、μ-導体或いはμ-OFC導体をそれぞれα-process処理(超低温処理&特殊電磁界処理)を行ったもの

●導体 材質:α(Alpha) 導体+ Silver Plated α(Alpha) 導体
素材:Silver Plated μ–OFC導体/μ–OFC導体
構成(本/mm):Silver Plated α(Alpha)
導体37/0.25 (赤) α(Alpha) 導体37/0.25 X 2C (自然色、黄) 外径(mm):1.93
●絶縁体 材質:高密度ポリエチレン(赤、自然色、黄) 厚さ(mm):0.8 外径(mm):3.43
●撚り合せ:3芯撚り合せ
●シース-1 材質:柔軟性 PVC (Black) 外径(mm):9.3
●シールド:0.12 α(Alpha) 導体編組
●シース-2 材質:柔軟性 PVC (Brown) 厚さ(Nom.)(mm):1.5
●仕上がり外径(mm):12.9
●電気的特性:最大導体抵抗:10.0Ω/km、最小絶縁体抵抗:1000MΩ/km

--------------------------------------------------------------------------------

規格主要是FURUTECH自家專利的α導體+鍍銀,主要材料還是OFC
想先玩玩看三接點的OFC線,因為附錄線只有兩蕊沒有用到接頭的額外接地讓我覺得非常可惜
加上fp-314ag我看了一下斷面,覺得在電磁防護,靜電干擾對策上都做得十分徹底想說值得一試(反正才800台幣)
就這樣,等我訂的OYAIDE P-037/C-037頭到了就來做新線看看
其實今天原本是想去買OYAIDE的黑蛇線(BLACK MAMBA)的,無奈YODOBASHI CAMERA賣光就改買這條看看

圖檔
圖檔

昨天買來的線材,今天心一橫把原來的ZONOTONE的線換掉換成新線
線身為FURUTECH fp-314ag,賣點為α導體 μ-OFC鍍銀,三蕊
採用低溫處理+特別磁界處理,雙包覆層以及電磁防護層採用OFC導線的格狀交差編織
以做工來看是比附錄線好太多了
之前的ZONOTONE附錄線為兩蕊普通4N-OFC,單層錫箔包覆算是很普通的線材

接頭仍然為OYAIDE P-029 C-029
比較對象為Audio-technica AT-HA5000原廠電源線
測試環境與上一次測試完全相同

結論,我真的聽不出任何差別
仔細聽了低音,質和量沒有改變
聲音沒有變純淨,也沒有變不純淨
音場沒有變化,高音表現也沒有變化
解像力沒有變化,聲音的厚度與平衡性也沒有變化
高頻雜訊及嘈雜感(電源不乾淨時常會發生的音感)等野完全沒有,或著說跟之前一模一樣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六 4月 20, 2013 12:3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Re: [搬家工事中]azureimf的孤獨象牙塔

文章azureimf 發表於 週五 4月 19, 2013 2:10 am

數位流觀念碎碎念, USB, ASIO, 光纖以及Jitter

關於USB線材討論的文章我匯集在這哩,有需要者請服用
裡面討論的口吻稍微偏激強烈一點,所以就不直接貼上來了
另外BER Simulator如下

BER Simulator by azureimf

BER Simulator用意是模擬使用USB線材以及SPDIF線材進行無糾錯傳輸中所產的的錯誤對於音質的影響
簡單說就是模擬爆爛USB線和爆爛光纖線到底會對聽感造成什麼差別
有興趣者請自行下載服用
另提醒一點,符合標準規格的USB線產生BER的機率為數小時~數十小時一次,請不用擔心手上的小黑線不堪用,也請勿聽信謠言購入高價USB線,在資料傳遞上來說完全是沒有差別的

圖檔

先說一下規則
test.wav為原始檔案,為44.1kHz/16Bit/PCM/2CH
test2.wav為加入Error Bit後的模擬檔,同樣為44.1kHz/16Bit/PCM/2CH

Error Bit的混入規則
讀取自原始檔。自檔頭起算20480Byte後在每2048Byte中任一Byte插入任意位置(Bit0~Bit7)的Error Bit(0 or 1 by random)
混入Error Bit之Byte簡稱為Error Byte,其數值改變方式近似於亂數
例如第一次Error Byte插入位置為20480Byte + (0~2048Byte中任一Byte)
第二次Error Byte插入位置為20480Byte + 2048Byte + (0~2048Byte中任一Byte)
受限於檔案大小(01上傳為8MB以內)此次模擬 BER(Bit Error Rate)為1/16384
以利網友簡單分別糟糕到爆的USB線/光纖SPDIF造成超級糟糕BER所導致的聽感影響
很顯然的,改變的不是音色,聽起來也不像失真
是不是爆音,自己聽聽看最準

本程式執行環境需要.NET Framework 2.0 x86
另外怕不能RUN,我準備了一個1秒一次BER的檔案
請自行下載
我試聽後的認知是,即使是不高的BER產生的結果仍然是明顯的爆音
而不是某人一直強調的"不明顯的失真"

BER Simulator by azureimf(若需轉載請告知)
http://sheryl.tw/BitErrorSimulatorCS.zip
最後由 azureimf 於 週五 4月 19, 2013 8:3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Ching-Tzun Chang
Ph.D.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Tsukuba)
Special Research Scientist, AIST, Japan
---
AndAudio耳機影音討論區FB子社團(我也會在這邊出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5565413823775/
AZ象牙塔網站
sheryl.tw/aztower
頭像
azureimf
SR325
SR325
 
文章: 1973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2, 2006 3:47 pm

下一頁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