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DIY 電子電路技術相關討論專區。

版主: Jeff, Korping_Chang

文章d90006 發表於 週二 6月 17, 2008 4:13 am

audiowave 寫:線的阻抗與電阻的單位名稱通通叫歐姆,但單位的物理意義不一樣,兩者不能加起來.
傳越高頻訊號(數位)所搭配的線材阻抗要越高,訊號才不會衰減太快,高頻的線可以給低頻用,但低頻的線不宜給高頻用.
類比線可以當數位線,數位線也可以當類比線,只差在訊號傳遞時,訊號是否可以完整的不變形不干擾傳到另一端.
誇張一點說,拿電線也可以當訊號線,要看你需要的是有聲音,還是好聽的聲音!
線材好不好聽,一切依接上去試聽為準,各人有各人見解,沒有絕對的.


這裡所指的的阻抗是所謂的wave impedance,
其定義是:電場由正極積分到負極(電壓)除以磁場的環積分(電流),其單位與電阻一樣都是歐姆。

依電磁波之觀點,傳遞訊號的傳輸線其阻抗愈高雖有衰減愈小的優點。
但依消息理論(Information theory),傳輸線阻抗愈高,能容許訊號傳輸的容量(capacity)愈低。
因此,在微波上通常採用50歐姆的傳輸線,以取這兩者之平衡。

另外,高頻用的傳輸線通常較細;audiowave網兄所言『高頻的線可以給低頻用,但低頻的線不宜給高頻用』,
原因在於低頻的線通常較粗,若使用於高頻,可能(要有不連續效應時才會發生)會有高頻模態產生。

不過,在音頻訊號範圍,頻率都是低到不行;只要能讓傳輸線的基本模態可以傳播即可(線徑的大小影響到高頻模態的激發之機率很低)。


最後,根據傳輸線理論(或微波電路),樓主的問題:

N300 寫:線身是註明阻抗是110歐姆 + 如果本身耳機是阻抗55歐姆


正確解答是:會接近55歐姆。

原因是:音頻訊號最高頻若算30000Hz,假設等效的介電係數是5(這個值已經算很大了),
在訊號線裡的波長(guided wavelength)大約是2000公尺。
以兩公尺長度的訊號線來說,只有千分之一波長的長度。
根據傳輸線理論,這樣短的傳輸線可以直接忽略之。
因此,可知輸入阻抗為55歐姆。
d90006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4, 2007 12:58 pm
來自: 新竹

文章liuchengdar 發表於 週二 6月 17, 2008 10:59 am

:clap: 長見識~~~
diy版需要多些這類文章 :bs:
Office:hifi mini usb dac + Senn. HD580
Home: DAC1852 + Dynahi/Senn. HD650 + GRADO RS1
liuchengdar
SR40
SR40
 
文章: 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06 1:46 am
來自: NTU IPSE

文章wenshiuan 發表於 週三 6月 18, 2008 12:20 am

看完這篇後,對於線材的應用又學的了許多,真是很棒的討論阿 :ya:

不過還是有個小疑問,如文中所說,高頻的線可用於低頻傳輸用,而低頻的線卻不適用在高頻傳輸上

那是不是意味者75歐姆數位線其實也可以用在類比訊號的場合沒問題,而110歐姆的數位線,可以向下相容充當75歐姆的線材使用,同樣也可用在類比傳輸的場合呢?
wenshiuan
SR40
SR40
 
文章: 2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11, 2006 10:48 am

文章d90006 發表於 週三 6月 18, 2008 2:23 am

wenshiuan 寫:看完這篇後,對於線材的應用又學的了許多,真是很棒的討論阿 :ya:

不過還是有個小疑問,如文中所說,高頻的線可用於低頻傳輸用,而低頻的線卻不適用在高頻傳輸上

那是不是意味者75歐姆數位線其實也可以用在類比訊號的場合沒問題,而110歐姆的數位線,可以向下相容充當75歐姆的線材使用,同樣也可用在類比傳輸的場合呢?


首先,釐清模態之間轉換的問題。
高頻模態要激發出來,必須在傳輸路徑上有遇到不連續效應;
而且,此不連續效應的尺寸至少大約是十分之一導波波長(guided wavelength)左右。
因此,根據小弟上一篇文章所估算,對30000HZ訊號而言,訊號線之間的不連續效應大約要200公尺左右。
試問:有哪條同軸線的半徑超過200公尺?

高階模態有所謂的截止頻率(cutoff frequency)。
亦即:這些高階模態低於某頻率以下是會隨距離呈指數衰減(exponential decay)。
這意味著:通常即便高階模態被激發,若其頻率低於截止頻率,也會非常快速衰減(不傳播出去)。
另外,模態之間要做轉換,有所謂的對稱性問題。
電磁波的電場分布對稱性相同的,才有可能轉換。
所以,通常基本模態(或第一模態)會因對稱性的不同而無法轉換成第二模態。
至於,第一模態轉換成第三模態或更高階模態的比例有多少?答案是:通常會低於40dB。
若再加上高階模態的指數衰減現象,基本上,在『音頻訊號範圍』無論使用何種線材,理論上都不會發生多模態共同傳播之現象。

我的結論是:對訊號傳播而言(以理想導體來說),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考慮傳輸線的阻抗或線徑大小(即:所謂的高頻線或低頻線)。
實際上,線徑愈大,傳輸線的電阻愈低,因此訊號衰減愈小(不過這個效果很有限,可以忽略)。
其次,阻抗的匹配若是需要考慮,其情況為:
(1)線長至少大於十分之一導波波長(約200公尺);
(2)傳輸線的阻抗與連結兩端之系統本身阻抗匹配問題很大(例如:RCA接頭的阻抗跟傳輸線的阻抗相差兩倍以上)。
以上兩種情形同時存在,才有阻抗匹配問題。

小弟是以自身的電磁波專業背景來作分析;如有誤謬,煩請指正。
d90006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4, 2007 12:58 pm
來自: 新竹

文章N300 發表於 週三 6月 18, 2008 3:53 pm

d90006 寫:這裡所指的的阻抗是所謂的wave impedance,
其定義是:電場由正極積分到負極(電壓)除以磁場的環積分(電流),其單位與電阻一樣都是歐姆。

依電磁波之觀點,傳遞訊號的傳輸線其阻抗愈高雖有衰減愈小的優點。
但依消息理論(Information theory),傳輸線阻抗愈高,能容許訊號傳輸的容量(capacity)愈低。
因此,在微波上通常採用50歐姆的傳輸線,以取這兩者之平衡。

另外,高頻用的傳輸線通常較細;audiowave網兄所言『高頻的線可以給低頻用,但低頻的線不宜給高頻用』,
原因在於低頻的線通常較粗,若使用於高頻,可能(要有不連續效應時才會發生)會有高頻模態產生。

不過,在音頻訊號範圍,頻率都是低到不行;只要能讓傳輸線的基本模態可以傳播即可(線徑的大小影響到高頻模態的激發之機率很低)。


最後,根據傳輸線理論(或微波電路),樓主的問題:

N300 寫:線身是註明阻抗是110歐姆 + 如果本身耳機是阻抗55歐姆


正確解答是:會接近55歐姆。

原因是:音頻訊號最高頻若算30000Hz,假設等效的介電係數是5(這個值已經算很大了),
在訊號線裡的波長(guided wavelength)大約是2000公尺。
以兩公尺長度的訊號線來說,只有千分之一波長的長度。
根據傳輸線理論,這樣短的傳輸線可以直接忽略之。
因此,可知輸入阻抗為55歐姆。



感謝D大的詳細解說, 雖然小弟還是沒完全聽懂,
但一些常識到是理會了 ,
改天小弟試試惡搞一條110歐姆的數位 線同軸,
不知類比的聲音會是如何 ?? 好期待 :D
頭像
N300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27, 2007 11:39 pm
來自: Secret Garden

文章wenshiuan 發表於 週四 6月 19, 2008 4:46 pm

d90006 寫:
wenshiuan 寫:看完這篇後,對於線材的應用又學的了許多,真是很棒的討論阿 :ya:

不過還是有個小疑問,如文中所說,高頻的線可用於低頻傳輸用,而低頻的線卻不適用在高頻傳輸上

那是不是意味者75歐姆數位線其實也可以用在類比訊號的場合沒問題,而110歐姆的數位線,可以向下相容充當75歐姆的線材使用,同樣也可用在類比傳輸的場合呢?


首先,釐清模態之間轉換的問題。
高頻模態要激發出來,必須在傳輸路徑上有遇到不連續效應;
而且,此不連續效應的尺寸至少大約是十分之一導波波長(guided wavelength)左右。
因此,根據小弟上一篇文章所估算,對30000HZ訊號而言,訊號線之間的不連續效應大約要200公尺左右。
試問:有哪條同軸線的半徑超過200公尺?

高階模態有所謂的截止頻率(cutoff frequency)。
亦即:這些高階模態低於某頻率以下是會隨距離呈指數衰減(exponential decay)。
這意味著:通常即便高階模態被激發,若其頻率低於截止頻率,也會非常快速衰減(不傳播出去)。
另外,模態之間要做轉換,有所謂的對稱性問題。
電磁波的電場分布對稱性相同的,才有可能轉換。
所以,通常基本模態(或第一模態)會因對稱性的不同而無法轉換成第二模態。
至於,第一模態轉換成第三模態或更高階模態的比例有多少?答案是:通常會低於40dB。
若再加上高階模態的指數衰減現象,基本上,在『音頻訊號範圍』無論使用何種線材,理論上都不會發生多模態共同傳播之現象。

我的結論是:對訊號傳播而言(以理想導體來說),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考慮傳輸線的阻抗或線徑大小(即:所謂的高頻線或低頻線)。
實際上,線徑愈大,傳輸線的電阻愈低,因此訊號衰減愈小(不過這個效果很有限,可以忽略)。
其次,阻抗的匹配若是需要考慮,其情況為:
(1)線長至少大於十分之一導波波長(約200公尺);
(2)傳輸線的阻抗與連結兩端之系統本身阻抗匹配問題很大(例如:RCA接頭的阻抗跟傳輸線的阻抗相差兩倍以上)。
以上兩種情形同時存在,才有阻抗匹配問題。

小弟是以自身的電磁波專業背景來作分析;如有誤謬,煩請指正。


感謝D90006大詳細的解說 :ya:
wenshiuan
SR40
SR40
 
文章: 2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11, 2006 10:48 am

文章nettyu 發表於 週四 6月 19, 2008 4:57 pm

趕快超筆記 :)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境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在相同的軌道中,我們有著不同的際遇...
來到AA才發現,會讓人醉的不是只有酒而已...心醉比酒醉更迷人
頭像
nettyu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22, 2004 10:55 pm
來自: Atlantis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thiy71 發表於 週六 7月 19, 2008 10:08 pm

借這篇文章問個問題~~
我自己也有diy了一條mogami 2549 for k271s
後來借了朋友的opus1回來接接看
發現高頻延伸似乎比不上opus1

所以現在想要玩玩純銀線看看
目前是鎖定act的多蕊銀線
單芯的話,可能會太硬,怕亂凹會斷掉
請問各位大大
哪裡有賣呢??

樂音那邊的量也已經剩下1-2m
我至少需要5m左右

謝謝
thiy71
SR40
SR40
 
文章: 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02, 2004 11:10 pm
來自: NCTU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nettyu 發表於 週六 7月 19, 2008 10:17 pm

thiy71 寫:借這篇文章問個問題~~
我自己也有diy了一條mogami 2549 for k271s
後來借了朋友的opus1回來接接看
發現高頻延伸似乎比不上opus1

所以現在想要玩玩純銀線看看
目前是鎖定act的多蕊銀線
單芯的話,可能會太硬,怕亂凹會斷掉
請問各位大大
哪裡有賣呢??

樂音那邊的量也已經剩下1-2m
我至少需要5m左右

謝謝


如果是真的銀

不會那麼容易斷


銀的延展性可好的很 :ho: :ho: :ho:



某家線材店賣的所謂純銀線似乎折一折就斷了


不知道是哪個星球的銀....


不過它賣的很便宜

就別計較了 :ho: :ho: :ho: :ho: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境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在相同的軌道中,我們有著不同的際遇...
來到AA才發現,會讓人醉的不是只有酒而已...心醉比酒醉更迷人
頭像
nettyu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22, 2004 10:55 pm
來自: Atlantis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bill6300gp 發表於 週六 7月 19, 2008 10:34 pm

thiy71 寫:借這篇文章問個問題~~
我自己也有diy了一條mogami 2549 for k271s
後來借了朋友的opus1回來接接看
發現高頻延伸似乎比不上opus1

所以現在想要玩玩純銀線看看
目前是鎖定act的多蕊銀線
單芯的話,可能會太硬,怕亂凹會斷掉
請問各位大大
哪裡有賣呢??

樂音那邊的量也已經剩下1-2m
我至少需要5m左右

謝謝

您好

建議您可以再試試mogami 2791
跟mogami 2549相比下高頻延伸會好些
至於跟opus1相比...我就沒比較過
但我覺得整體表現可能也比不上(價位直覺,但還是親自體驗與比較最好)
但以2791的價位,整體CP值我覺得不低

nettyu 寫:
如果是真的銀

不會那麼容易斷

銀的延展性可好的很 :ho: :ho: :ho:

某家線材店賣的所謂純銀線似乎折一折就斷了

不知道是哪個星球的銀....

不過它賣的很便宜

就別計較了 :ho: :ho: :ho: :ho:

我的觀念是
若以結晶來看,如果金屬結晶不完美(有缺陷...等),即使純度夠,延展性會稍差
但若雜質含量不少,那延展性就差不少了
有誤請長輩糾正 :bow:
耳機系統:HDSPe AES -> DSD9018 -> M2 -> HD650
--
頭像
bill6300gp
SR40
SR40
 
文章: 16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28, 2007 2:29 am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N300 發表於 週日 7月 20, 2008 6:37 pm

thiy71 寫:借這篇文章問個問題~~
我自己也有diy了一條mogami 2549 for k271s
後來借了朋友的opus1回來接接看
發現高頻延伸似乎比不上opus1

所以現在想要玩玩純銀線看看
目前是鎖定act的多蕊銀線
單芯的話,可能會太硬,怕亂凹會斷掉
請問各位大大
哪裡有賣呢??

樂音那邊的量也已經剩下1-2m
我至少需要5m左右

謝謝


如果希望高頻延伸好一點, 網兄可以試試Mobius Zu線, 價位也是3K以內.
不過要是拿銀線來搭配K271S, 解析會有點過度喔, 整體上音色會變很亮, 比較不耐聽
如果是拿來搭配K240S, 到是蠻契合的~ 譬如Mobius Zu/Mogami3173/Canre DA206-403這類線材
但是如果你的訊源/耳擴是屬於厚聲底的, 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話說回來 我的原PO文怎麼被砍掉一大半了?
下半部的Mobiu Zu/HD650線/Canre等等換線心得都不見了..
版大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我的硬碟沒存檔, 救不回來了.. :aiya:
頭像
N300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27, 2007 11:39 pm
來自: Secret Garden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thiy71 發表於 週日 7月 20, 2008 8:57 pm

剛剛去hohodiy那訂了5m的2791
再來diy看看
基本上,我覺得opus1跟2549最大的差別是在高頻的延伸性

我有請朋友比較看看
耳擴是miniQ
他覺得2549的中頻比opus1出色一些
但是稍嫌糊
所以我才狠不下心直接買opus1
感覺opus1不到驚豔的地步

樓主再多分享點換線的心得吧
我很期待喔 :new002:
thiy71
SR40
SR40
 
文章: 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02, 2004 11:10 pm
來自: NCTU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N300 發表於 週一 7月 28, 2008 8:01 am

thiy71 寫:我有請朋友比較看看
耳擴是miniQ
他覺得2549的中頻比opus1出色一些
但是稍嫌糊
所以我才狠不下心直接買opus1
感覺opus1不到驚豔的地步

樓主再多分享點換線的心得吧
我很期待喔 :new002:



自從版上的大大告知電線也可以拿來當訊號線
只有對自己胃口合不合,喜歡不喜歡而已
所以小弟抱著無限遐想與好玩的實驗心情
在前些日子跑了洛陽街一趟, 搜刮了以下電線回來
別人可能以為我瘋了, 其實小弟是準備迎接未上市K702鋪好跑道阿!
圖檔


以上從20元的鍍銀線到500元一米的99.999999%的8N銅線都有
而小弟比較期待的是Canare 7xxx/Belden 8xxx系列, 以及一些便宜的鍍銀線
實際上也是如此 目前焊了4條都還在Run-in中, 其中就有1-2條有讓小弟High到, 而且CP值蠻高的
不過還有十來條沒焊, 如果有新發現, 往後在報告比較客觀的心得

如果網兄比較偏愛解析風 不知除了換線外, 有沒有嘗試換管?
德制或俄制的管子比對岸制造的好上太多了, 以小弟手邊的MP5來說
使用Tungsram ECC85(德制) 或SOVTEK 6922(俄制) 都可把對岸的6N1/6N2秒殺掉
多了非常多的細節與空間感, 卻不會因此失去管擴該有的聲音厚度與音樂性
只是個人的經驗, 你參考看看
頭像
N300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27, 2007 11:39 pm
來自: Secret Garden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ClintonLuether 發表於 週二 8月 26, 2008 6:34 pm

N300 寫:
thiy71 寫:我有請朋友比較看看
耳擴是miniQ
他覺得2549的中頻比opus1出色一些
但是稍嫌糊
所以我才狠不下心直接買opus1
感覺opus1不到驚豔的地步

樓主再多分享點換線的心得吧
我很期待喔 :new002:



自從版上的大大告知電線也可以拿來當訊號線
只有對自己胃口合不合,喜歡不喜歡而已
所以小弟抱著無限遐想與好玩的實驗心情
在前些日子跑了洛陽街一趟, 搜刮了以下電線回來
別人可能以為我瘋了, 其實小弟是準備迎接未上市K702鋪好跑道阿!
圖檔


以上從20元的鍍銀線到500元一米的99.999999%的8N銅線都有
而小弟比較期待的是Canare 7xxx/Belden 8xxx系列, 以及一些便宜的鍍銀線
實際上也是如此 目前焊了4條都還在Run-in中, 其中就有1-2條有讓小弟High到, 而且CP值蠻高的
不過還有十來條沒焊, 如果有新發現, 往後在報告比較客觀的心得

如果網兄比較偏愛解析風 不知除了換線外, 有沒有嘗試換管?
德制或俄制的管子比對岸制造的好上太多了, 以小弟手邊的MP5來說
使用Tungsram ECC85(德制) 或SOVTEK 6922(俄制) 都可把對岸的6N1/6N2秒殺掉
多了非常多的細節與空間感, 卻不會因此失去管擴該有的聲音厚度與音樂性
只是個人的經驗, 你參考看看

99.999999%的8N銅線 :grin:
不妨講講那8N銅線的牌子及型號, 日後若有機會玩耳機re-wire的話這真是一個好的參考啊...... :new002:
ClintonLuether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22, 2007 1:05 pm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N300 發表於 週三 8月 27, 2008 2:53 am

ClintonLuether 寫:99.999999%的8N銅線 :grin:
不妨講講那8N銅線的牌子及型號, 日後若有機會玩耳機re-wire的話這真是一個好的參考啊...... :new002:


那是古河的8N銅線, 目前讓它跑了快2周了
主要的感覺是鈍厚 +濃郁的銅韻味
解析還好, 空間感普通, 速度...嗯嗯.. 真的不快
聽人聲韻味十足, 並不適合聽大編制
至於價錢.. :bigcry:
頭像
N300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27, 2007 11:39 pm
來自: Secret Garden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ClintonLuether 發表於 週三 8月 27, 2008 2:39 pm

N300 寫:
ClintonLuether 寫:99.999999%的8N銅線 :grin:
不妨講講那8N銅線的牌子及型號, 日後若有機會玩耳機re-wire的話這真是一個好的參考啊...... :new002:


那是古河的8N銅線, 目前讓它跑了快2周了
主要的感覺是鈍厚 +濃郁的銅韻味
解析還好, 空間感普通, 速度...嗯嗯.. 真的不快
聽人聲韻味十足, 並不適合聽大編制
至於價錢.. :bigcry:

古河? :mad: 以我所知她旗下的Audio Bulk Cable的導體最多只是純度高於99.997%的Alpha-OCC而已...... :ale: :cold:
不妨說說是啥型號, 是solid core還是散芯?
(若果是8N銅線, 強烈建議你去試Tara Labs的線材 :bow: )
ClintonLuether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22, 2007 1:05 pm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N300 發表於 週三 8月 27, 2008 6:41 pm

ClintonLuether 寫:
N300 寫:
ClintonLuether 寫:99.999999%的8N銅線 :grin:
不妨講講那8N銅線的牌子及型號, 日後若有機會玩耳機re-wire的話這真是一個好的參考啊...... :new002:


那是古河的8N銅線, 目前讓它跑了快2周了
主要的感覺是鈍厚 +濃郁的銅韻味
解析還好, 空間感普通, 速度...嗯嗯.. 真的不快
聽人聲韻味十足, 並不適合聽大編制
至於價錢.. :bigcry:

古河? :mad: 以我所知她旗下的Audio Bulk Cable的導體最多只是純度高於99.997%的Alpha-OCC而已...... :ale: :cold:
不妨說說是啥型號, 是solid core還是散芯?
(若果是8N銅線, 強烈建議你去試Tara Labs的線材 :bow: )


就是古河阿,頭家是這樣說的喔..
線身型號上面沒標耶, 很硬就是了, 有3蕊
我都是亂買一堆, 丟進菜籃裡, 然後走入買單
上面也提到, 這個價位 跟聲音不太成比例


Tara Labs的線材那有? PM小弟吧 :bow:
頭像
N300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27, 2007 11:39 pm
來自: Secret Garden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ClintonLuether 發表於 週三 8月 27, 2008 8:07 pm

N300 寫:就是古河阿,頭家是這樣說的喔..
線身型號上面沒標耶, 很硬就是了, 有3蕊
我都是亂買一堆, 丟進菜籃裡, 然後走入買單
上面也提到, 這個價位 跟聲音不太成比例


Tara Labs的線材那有? PM小弟吧 :bow:

我想我PM不到你了, 因我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mad:
我還以為你那裏有bulk的Tara Labs線材......
曾幾何時我到某家香港內有名的電子零件店看到有bulk的Spectrum 1a(約192台幣一尺), 今天再去居然看不到了 :keepto:
ClintonLuether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22, 2007 1:05 pm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magi 發表於 週四 9月 11, 2008 9:27 am

Tara Labs 8n.......................
作一條耳機線最少要三條內線~~
http://musicalsound.com.tw/diy/tara.htm
magi
SR40
SR40
 
文章: 8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8, 2003 3:07 pm

Re:

文章音王寺 發表於 週四 11月 13, 2008 5:24 pm

Peace andy 寫:以前也不吃這套,想說就焊錫嘛,幹麼計較那麼多?!
不過親身經歷後發現.........真的有差!! :ale: :ale: :ale:

看來已經有很多人
都有了這種體驗了

:ho:
頭像
音王寺
SR80
SR80
 
文章: 216
註冊時間: 週日 8月 25, 2002 7:04 am
來自: 幼稚園小班

Re:

文章chanlin 發表於 週六 11月 15, 2008 10:35 am

d90006 寫:首先,釐清模態之間轉換的問題。
高頻模態要激發出來,必須在傳輸路徑上有遇到不連續效應;
而且,此不連續效應的尺寸至少大約是十分之一導波波長(guided wavelength)左右。
因此,根據小弟上一篇文章所估算,對30000HZ訊號而言,訊號線之間的不連續效應大約要200公尺左右。
試問:有哪條同軸線的半徑超過200公尺?

高階模態有所謂的截止頻率(cutoff frequency)。
亦即:這些高階模態低於某頻率以下是會隨距離呈指數衰減(exponential decay)。
這意味著:通常即便高階模態被激發,若其頻率低於截止頻率,也會非常快速衰減(不傳播出去)。
另外,模態之間要做轉換,有所謂的對稱性問題。
電磁波的電場分布對稱性相同的,才有可能轉換。
所以,通常基本模態(或第一模態)會因對稱性的不同而無法轉換成第二模態。
至於,第一模態轉換成第三模態或更高階模態的比例有多少?答案是:通常會低於40dB。
若再加上高階模態的指數衰減現象,基本上,在『音頻訊號範圍』無論使用何種線材,理論上都不會發生多模態共同傳播之現象。

我的結論是:對訊號傳播而言(以理想導體來說),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考慮傳輸線的阻抗或線徑大小(即:所謂的高頻線或低頻線)。
實際上,線徑愈大,傳輸線的電阻愈低,因此訊號衰減愈小(不過這個效果很有限,可以忽略)。
其次,阻抗的匹配若是需要考慮,其情況為:
(1)線長至少大於十分之一導波波長(約200公尺);
(2)傳輸線的阻抗與連結兩端之系統本身阻抗匹配問題很大(例如:RCA接頭的阻抗跟傳輸線的阻抗相差兩倍以上)。
以上兩種情形同時存在,才有阻抗匹配問題。

小弟是以自身的電磁波專業背景來作分析;如有誤謬,煩請指正。


小弟不是學電的,
只是隱約 "感覺" ,您是否用 frequency domian 的理論解釋 time domain 的現象?
胡亂提問,請見諒並不吝指導。

time domain 中的 pulse 或 impulse,理論上頻率是無限。波長.....嗯...
要努力賺錢,立志當大爺!
chanlin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二 7月 22, 2008 3:08 am

Re: Re:

文章d90006 發表於 週日 11月 16, 2008 3:26 am

chanlin 寫:
d90006 寫:首先,釐清模態之間轉換的問題。
高頻模態要激發出來,必須在傳輸路徑上有遇到不連續效應;
而且,此不連續效應的尺寸至少大約是十分之一導波波長(guided wavelength)左右。
因此,根據小弟上一篇文章所估算,對30000HZ訊號而言,訊號線之間的不連續效應大約要200公尺左右。
試問:有哪條同軸線的半徑超過200公尺?

高階模態有所謂的截止頻率(cutoff frequency)。
亦即:這些高階模態低於某頻率以下是會隨距離呈指數衰減(exponential decay)。
這意味著:通常即便高階模態被激發,若其頻率低於截止頻率,也會非常快速衰減(不傳播出去)。
另外,模態之間要做轉換,有所謂的對稱性問題。
電磁波的電場分布對稱性相同的,才有可能轉換。
所以,通常基本模態(或第一模態)會因對稱性的不同而無法轉換成第二模態。
至於,第一模態轉換成第三模態或更高階模態的比例有多少?答案是:通常會低於40dB。
若再加上高階模態的指數衰減現象,基本上,在『音頻訊號範圍』無論使用何種線材,理論上都不會發生多模態共同傳播之現象。

我的結論是:對訊號傳播而言(以理想導體來說),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考慮傳輸線的阻抗或線徑大小(即:所謂的高頻線或低頻線)。
實際上,線徑愈大,傳輸線的電阻愈低,因此訊號衰減愈小(不過這個效果很有限,可以忽略)。
其次,阻抗的匹配若是需要考慮,其情況為:
(1)線長至少大於十分之一導波波長(約200公尺);
(2)傳輸線的阻抗與連結兩端之系統本身阻抗匹配問題很大(例如:RCA接頭的阻抗跟傳輸線的阻抗相差兩倍以上)。
以上兩種情形同時存在,才有阻抗匹配問題。

小弟是以自身的電磁波專業背景來作分析;如有誤謬,煩請指正。


小弟不是學電的,
只是隱約 "感覺" ,您是否用 frequency domian 的理論解釋 time domain 的現象?
胡亂提問,請見諒並不吝指導。

time domain 中的 pulse 或 impulse,理論上頻率是無限。波長.....嗯...


網兄所說的問題剛好是小弟學過比較專精的部分。
其實,frequency domian(頻域)與time domain(時域)之間的問題,
即便是電機系科班出身,也不見得能搞清楚。

首先,在此說明一下小弟的學歷背景及專長,
以免網兄有所誤會。

小弟的碩士論文是從事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簡稱DSP),
而博士論文則是從事微波元件之最佳化設計。
小弟博士班的恩師之專長則包含數值電磁學、微波被動元件設計、及高速電路之訊號完整度分析(signal integrity)等。
小弟雖不才,但在七年多的歲月裡,受恩師的教誨,
再加上先前的DSP的專業,也算是初窺一點頻域與時域之間關係的皮毛。

基本上, 頻域與時域之間的關係是富力葉轉換,
其物理特性並不會因所採用的數學的形式(時域或頻域)的不同而改變。
在數值電磁學裡頭,有一個計算方法叫做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這個方法在計算上的特色就是在時域以電場及磁場在空間與時間之因果關係,
利用疊代的方式去計算所在的空間中隨時間變化的電磁場。

以微波電路為例,通常在意的是其散射係數(scattering parameter,這是一個頻域的參數)及輻射場型(天線問題有此需要)。
在散射係數的計算,一開始會在source的地方打入Guassian pulse,
然後再計算空間中(包含source端)的later time之電磁場變化。
若是最終結果在意的是從source端所觀測到的散射係數,
只要把穩態下所記錄到的電場或磁場以富力葉轉換轉到頻域與Guassian pulse的富力葉轉換兩者相除即可得到。
在此,Guassian pulse的選取,是根據所觀測的最高頻率去選取Guassian pulse的上升時間跟寬度。

網兄所言『time domain 中的 pulse 或 impulse,理論上頻率是無限』,
這在物理上是相當誤謬的說法!
物理上所謂pulse,是有其『上升時間』跟『pulse的寬度』,
因此,任何一物理系統裡可以存在的pulse,
對其做富力葉轉換轉換之後就能得到其頻譜。
也就是說:任一物理系統裡存在的pulse,其頻率不可能是無窮大(波長不可能是無窮小)。

小弟才疏學淺,只能對網兄所提的這個問題做此概括性的回答。
若是網兄對這樣的問題相當感興趣,
建議可以到台大電機系暨電信所去旁聽小弟恩師所開授的電磁學、高速電路之訊號完整度、以及導波理論等課程,
相信能解決網兄內心之疑惑。
耳機:Grado PS2000e
訊源:DAC4395 Platimun+XMOS
耳擴:PA09M/883B
CDP:DZ CD Pro2
DAC:DAC1955Pro
前級:YPA03
後級:UCC SAM100AMP
Speaker: Focal Exectra 1008BE
d90006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4, 2007 12:58 pm
來自: 新竹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chanlin 發表於 週三 11月 19, 2008 2:03 am

d90006兄,多謝指導。
pulse 不止在 RF 或 electrical 的領域有,數學上 pulse 可以有很多種....
若考慮 retangular pulse 的傅立葉轉換呢?上升時間等於零的不連續函數哪。
小的同意 retangular pulse 這在 "物理上" 是不容易發生,但在 "理論上" 呢?
多謝。離題了。


物理上,若給一個 half-sine pulse 的條件為 duration = 1 ms,
假設 CD 音源的理想動態是 96dB,工程上那就設 -96dB 以內可以忽略好了,
其它不足的條件隨便假設,
那.....這些條件下傳輸線要怎麼看 impedance match 的問題?
不是要考網兄這問題的解答,而是這問題的思路是否可以想想。
當然,若有人說沒有自然樂器可以發這種訊號,這是無聊問題,那....就算了。


小弟想,不少人有經驗,訊號線用不同銲錫聲音會不一樣,
就算一樣的銲錫,再點銲一次,或做淬火退火處理,聲音也會不同。
想一想這聽感差異現象的原理,
再想想工程上的假設是否太保守.....
再思考這討論串.......應該會更有趣。

多謝指教。
要努力賺錢,立志當大爺!
chanlin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二 7月 22, 2008 3:08 am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d90006 發表於 週三 11月 19, 2008 11:44 am

chanlin 寫:d90006兄,多謝指導。
pulse 不止在 RF 或 electrical 的領域有,數學上 pulse 可以有很多種....
若考慮 retangular pulse 的傅立葉轉換呢?上升時間等於零的不連續函數哪。
小的同意 retangular pulse 這在 "物理上" 是不容易發生,但在 "理論上" 呢?
多謝。離題了。


物理上,若給一個 half-sine pulse 的條件為 duration = 1 ms,
假設 CD 音源的理想動態是 96dB,工程上那就設 -96dB 以內可以忽略好了,
其它不足的條件隨便假設,
那.....這些條件下傳輸線要怎麼看 impedance match 的問題?
不是要考網兄這問題的解答,而是這問題的思路是否可以想想。
當然,若有人說沒有自然樂器可以發這種訊號,這是無聊問題,那....就算了。


小弟想,不少人有經驗,訊號線用不同銲錫聲音會不一樣,
就算一樣的銲錫,再點銲一次,或做淬火退火處理,聲音也會不同。
想一想這聽感差異現象的原理,
再想想工程上的假設是否太保守.....
再思考這討論串.......應該會更有趣。

多謝指教。


retangular pluse的傅立葉轉換是它本身基頻的旋波及諧波的線性組合。
由於其傅立葉展開的高階項係數遞減很快(相較其基頻小很多),
實際應用上(在物理系統中),大約只要取前十項展開係數就足以表示retangular pluse的頻譜。

另外,一個 duration = 1 ms的half-sine pulse,其基頻為500Hz。
因此,只要取到5000Hz的諧波項係數即夠使用。
不論是retangular pluse或half-sine pulse,
在物理系統裡都有其對應的頻譜最高頻率之波長(假設頻率是基頻的十倍)。
因此,波長不會是無窮小。

小弟先前討論以10萬Hz的訊號來做假設,
一方面,SACD的頻譜其最高頻就是96kHz (其取樣頻率是192kHz);
另一方面,超過22.05kHz的訊號,人耳就幾乎無法聽到,
而超過10萬Hz的訊號,小弟認為人耳應該很難感覺得到。
對於10萬Hz訊號來考慮,這個假設並非過於保守!

小弟想強調的是:
在物理系統中,像delta function這類的generalized function之訊號(波長無窮小)是不存在的。
至於impedance match的問題,
在音頻訊號範圍(10萬Hz以下),是可以忽略傳輸線效應。
耳機:Grado PS2000e
訊源:DAC4395 Platimun+XMOS
耳擴:PA09M/883B
CDP:DZ CD Pro2
DAC:DAC1955Pro
前級:YPA03
後級:UCC SAM100AMP
Speaker: Focal Exectra 1008BE
d90006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4, 2007 12:58 pm
來自: 新竹

Re: 線身=110歐姆 +耳機=55歐姆 =165歐姆??

文章lfc555 發表於 週四 11月 20, 2008 11:55 pm

:)

impedance match

阻抗匹配

由物裡看音響處理 有很多吹毛求疵的地方

兩條線並在一起走會有容抗

轉在一起走會有感抗

最早At&t 是權威 傳輸用的電話電纜 靠她家

impedance match 目的也是會了達到平衡

減少信號傳遞時的損失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_
尊重聲音 專心聽音樂吧 :D
A 幫主 老早就有指示. 一天到晚換器材的人不是玩音響. 只是被音響玩 !!
頭像
lfc555
SR60
SR60
 
文章: 133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22, 2006 9:49 am
來自: 台北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音響 DIY 電路技術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