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是錯了,雖然我沒有義務要出來指正,但是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首先,請看 S/PDIF 的規格資料
http://www.epanorama.net/documents/audio/spdif.html
請注意到以下內容
Bandwidth occupation : 100kHz up to 6Mhz (no DC!)
Signal bitrate is 2.8Mhz (Fs=44.1kHz), 2Mhz (Fs=32kHz) and 3.1Mhz (Fs=48kHz).
也就是本通訊協定的頻寬上限為 6MHz,或是也可以說成 6 Mega bit per sec,簡稱 6Mbps 或是 Mb/s。
再來請移駕到您引用的網頁
http://eddie.dyec.com.tw/diy-products/s ... oslink.htm
有沒有發現到有一大票光纖頭的頻寬寫到 6.0Mb/s?因為這正是 S/PDIF 的規格上限啊。
好,再來我們來想想,為什麼鮮少有音效裝置可以 S/PDIF 傳輸 192kHz 24 Bits stereo PCM?稍微換算一下就知道了,既然 44.1kHz 16Bits 所需頻寬約為 2.8Mbps,那麼 96kHz 依比例可得
2.8/44.1*96 ~ 6.1 Mbps
剛好稍微超過 S/PDIF 上限,還不論 2.8Mbps 實際是傳輸 20 Bits,傳 24 Bits 還要再拉高頻寬。所以, 24Bits 192 kHz 要特殊規格的零件才能處理,包括接頭和接收晶片等,線材倒不是瓶頸。
換個方式想想,DAC64 mk II 幹麻沒事要用到兩個 BNC 來接收 Chord Blu 升頻到 176.4 kHz 的 Dual data output 呢?當然是因為一條同軸線走 S/PDIF 的頻寬負擔不起啊。
至於您的計算內容,只有考慮到音訊的資訊內容,並未考慮到 S/PDIF 傳輸協定中的輔助資訊 subcode 以及 biphase-mark-code 編碼所需耗用的頻寬,才會計算出 176kbps 這等完全背離事實的頻寬需求。
另外您最後把 6Mb/s 乘以 8,錯把 bit 和 Hz 的關係比擬成 bit 與 byte,則是沒有根據的算法。